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语文又双叕改革了,“阅读”成了必需品

2017年一系列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放出,让“语文难”成为高考的新趋势。2018年被称为是“最难高考年”,语文考卷更是让所有人都喊难!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更抛出惊人消息: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语文难,到底难在哪?

语文占比越来越重,阅读理解和作文题量、难度大幅上升。

暑假不少家长把目光聚焦在了语文辅导上:作文辅导、阅读理解辅导……然而课余辅导是否对语文分数的提高真的有效?

专家指点:语文中高考对阅读的要求已远远高出了平时教学所教授的水平,选文范围将远远超出教材和一般中学生的认知范围,未来语文将成为中考、高考的杀器。

1

阅读能力差=看不懂题目=做不完试卷

翻开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

大家注意了,语文的题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连卷子都做不完!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2

不读名著经典=不会做

来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小作文题目(10分):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这一考题让众多考生猝不及防。因为今年北京高考语文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这几本。

虽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过是问问作者、年代等“背诵题”,哪怕你不读书,只要记下这些要点就不会太丢分。

但请看看今年北京语文卷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这样的问题,试问:如果没读过这些名著,怎么答???

但临到考试前,又有多少时间来读名著呢???

考纲做到了说话算话,而不会做的那群人,一定是平时没有阅读习惯的人!

是的,高考正在狠狠惩罚那些不读名著的学生!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永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语文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读名著行不通!

不会阅读行不通!

不会写作行不通!

轻视语文行不通!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攻克语文作文+阅读理解这两大难题?

答案是:多读书,多读经典书!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未来绝对应付不了考试!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但经典容易误读、错读怎么办

但很多学生表示,名著、经典作品读起来并不容易啊,学霸读完可以为己所用,充分应用到各类考试中,但学渣看完,只是看完那些字了……大家同看一本书,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误读、错读是我们在读名著、读经典,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例如: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许多人推荐过的经典作品,出自米兰·昆德拉,一位大师级、殿堂级小说家。昆德拉的书好读,不像多数西方翻译小说很难读,这本书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惊叹,一边笑,一边感慨。

但很多人读完这本都会直呼读不懂,读懂了字面意思,读不懂想要传达的意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轻”到底是指什么?

香港著名作家马家辉曾在《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中解读过这本书: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用昆德拉的说法是,性爱里面所感受到的那个“轻”,轻浮的,轻轻的,没有重量的轻,轻从“重”里面解放了存在的意义。“重”,有人说是沉重、严肃,但,重量真的是好的吗?轻浮真的是不好的吗?轻浮是不是也代表了自由的空间、自由的希望,而有了自由,你才能往上升华,才能飞起来,才能轻飘飘起来?昆德拉通过他的故事让你思考这些问题。

可是,反过来说,轻真的那么好吗?问题是,有了轻以后,有了自由以后,你怎样去安顿、处理呢?怎样追求自我的真善美?这本书透过精彩的叙事引导我们一起思考。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是不是恍然大悟,解开了自己心中多年的困惑?

如果你能读出这些,那这本书一定是可以成为你的作文素材,往长远说,这些理解也会成为你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巨大财富!

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很多人的心头爱,它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但真正能够读懂它的人却很少,你去知乎搜:“你见过最难读懂的小说是什么”,《霍乱时期的爱情》必定会榜上有名。很多人只看到了书中“荒诞”的爱情,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对于一个真正的圣徒来说,浪荡子也只不过是表象。——苏童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书中写的是一场真正的爱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特别温暖:一个特别漂亮的美女,在青年时代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乌尔比诺,另外一个爱她的男人阿里萨,一生都在追逐她,追逐这段似乎不可得的爱情。后来乌尔比诺死了,阿里萨终于得到他的爱情。这里横空出现一个情节:有一个机会让他们坐上了同一条船。船长为了让这对年迈的、错失几十年的男女能够好好地在一起,在船上挂上了一面黄色的旗帜,代表这艘船上有霍乱,不能靠岸。最后只说他们会一直待在船上,但没有说他们要在船上待到什么时候,当然也没说一定要待到死。这种浪漫因为建立在如此庞大的爱的基础上,就已经不仅仅是浪漫,更是某一种力量,某一种心酸的力量,也可以说是某一种美的力量。爱,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就是一场霍乱,它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在这里是美好的。在这里老人既有爱情又有死亡,这里的死亡变得很动人,爱情就变得更加动人。一个好看的爱情故事——向着它应该发展的方向发展,而在每一个发展的同时,它所给予你的都超出了你的预期,这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必读之处。”——摘自《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的三个境界开始

名著、经典有门槛,所以学会读书这件事就变得非常重要!

读书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通俗简单的来说,读书分为这三个境界:

单纯看故事、看情节

能够与作者达成共鸣(认同感)

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三观培养)

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

《小王子》作为20 世纪流传最广的故事,已被译成100多种语言,在全球拥有不计其数的读者。但人们在看这部作品时,经常会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看不懂它的人,只当它是个儿童故事;看懂它的人,把它当做枕边书、忘忧草”

01

第一层境界

单纯的看故事、看情节

小王子住在一个只比他大一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只有一朵他非常喜爱的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因此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

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有一个星球上,住着一个无休无止的点灯人,因为他住的那个星球太小了。灯一灭,天就黑了,需要他无休止地把灯点上。还有一个星球上,住着一辈子想发财的人,永远在那儿数他的钞票。有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强的人,每天都在幻想自己是那个星球上的霸主,因为他住着的星球上只有他一个人。

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他降落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一条蛇,故事就这么展开了。

02

第二层境界

与作者达成共鸣

《小王子》里有很多象征意义,用儿童的口吻折射成人世界。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和意象勾勒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众生相,通过象征的手法暗示我们所谓“大人世界”中的纷繁复杂与各种悲哀。

在书的开篇,圣埃克苏佩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六岁时,主人公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幅“蟒蛇吞野兽”的壮丽图画,于是他用彩色笔画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作品——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当他把画拿给大人看,还问他们怕不怕时,他们却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主人公长大后,每当遇到一个“看起来头脑略微清醒”的大人,他就会用自己的第一幅画来考验这个人。

然而,每次他们的回答都是:“这是一顶帽子。”于是,主人公就会知道,跟这个人只能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而不能谈蟒蛇、原始森林和星星。

作者在书的开篇献词中将它献给了一个大人,不仅仅因为这个大人是他最好的朋友,更是因为这个大人仍保有童心。

由此产生的共鸣是:我们都曾是纯真善良、不谙世事的孩子,却被时间的大手推入了成长的洪流,一点一点被现实磨去了棱角,磨掉了纯真,长成了一个世故、老练、不动声色的大人。

03

能够形成

自己的观点

第三种境界最为可贵,已经完完全全跳出了文本框的限制,跳出作者的文字,找到自己的观点,我曾看到过有人这样解读过《小王子》的一个片段,特别出彩!

“小王子游历过的这些星球,都只住了一个人。也可以说,他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如同我们每个人,都自成一体。在自我世界里,你是国王,还是酒鬼?你是爱慕虚荣,还是贪恋财富?又或者,你是在固执地坚持着早已不符合现实的规则,还是将道听途说当作真理来信奉?

遇见的这些大人中,没有一个让小王子愿意停留。他所不能理解的,正是大人们内心最庸俗、最盲目、最愚昧、最空虚、最孤独的部分,也正是这部分,使大人们丢掉了曾经身为孩子的纯真。”

这样的见解,已经完全脱离文字文本限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数量很多,但无法转变为思考的阅读,都是无效阅读。

只有当你能讲明白一本书,书才能成为你的财富。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会阅读的人!学会读书,从掌握读书三个境界开始

捷径:多看经典作品解读

那么,有没有快速掌握读书要领的方法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

答案是:多看优秀名家解读的经典作品,为己所用!

你的认识水平与思考程度,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而多看优秀名家的解读,则是教会你读一本书的眼光和思考方式,从而提升你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继而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读懂更多书的方法。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看优秀名家解读,培养名家阅读思维和思考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阅读难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