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語文又雙叕改革了,“閱讀”成了必需品

2017年一系列語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放出,讓“語文難”成為高考的新趨勢。2018年被稱為是“最難高考年”,語文考卷更是讓所有人都喊難!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更拋出驚人消息: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語文難,到底難在哪?

語文佔比越來越重,閱讀理解和作文題量、難度大幅上升。

暑假不少家長把目光聚焦在了語文輔導上:作文輔導、閱讀理解輔導……然而課餘輔導是否對語文分數的提高真的有效?

專家指點:語文中高考對閱讀的要求已遠遠高出了平時教學所教授的水平,選文範圍將遠遠超出教材和一般中學生的認知範圍,未來語文將成為中考、高考的殺器。

1

閱讀能力差=看不懂題目=做不完試卷

翻開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乍一看滿滿都是文字!

大家注意了,語文的題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所有題目都在默默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閱讀不行,連卷子都做不完!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2

不讀名著經典=不會做

來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小作文題目(10分):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這一考題讓眾多考生猝不及防。因為今年北京高考語文首次將《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這六部名著納入必考範圍,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這幾本。

雖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過是問問作者、年代等“背誦題”,哪怕你不讀書,只要記下這些要點就不會太丟分。

但請看看今年北京語文卷的考法: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

這樣的問題,試問:如果沒讀過這些名著,怎麼答???

但臨到考試前,又有多少時間來讀名著呢???

考綱做到了說話算話,而不會做的那群人,一定是平時沒有閱讀習慣的人!

是的,高考正在狠狠懲罰那些不讀名著的學生!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和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經典永流傳》等文化類節目……所有的現象都在告訴我們:語文的時代已經到來:

不讀名著行不通!

不會閱讀行不通!

不會寫作行不通!

輕視語文行不通!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攻克語文作文+閱讀理解這兩大難題?

答案是:多讀書,多讀經典書!

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現在你孩子不閱讀,未來絕對應付不了考試!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但經典容易誤讀、錯讀怎麼辦

但很多學生表示,名著、經典作品讀起來並不容易啊,學霸讀完可以為己所用,充分應用到各類考試中,但學渣看完,只是看完那些字了……大家同看一本書,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誤讀、錯讀是我們在讀名著、讀經典,經常會遇到的事情,例如: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是許多人推薦過的經典作品,出自米蘭·昆德拉,一位大師級、殿堂級小說家。昆德拉的書好讀,不像多數西方翻譯小說很難讀,這本書你可以一邊讀,一邊驚歎,一邊笑,一邊感慨。

但很多人讀完這本都會直呼讀不懂,讀懂了字面意思,讀不懂想要傳達的意義。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輕”到底是指什麼?

香港著名作家馬家輝曾在《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中解讀過這本書: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用昆德拉的說法是,性愛裡面所感受到的那個“輕”,輕浮的,輕輕的,沒有重量的輕,輕從“重”裡面解放了存在的意義。“重”,有人說是沉重、嚴肅,但,重量真的是好的嗎?輕浮真的是不好的嗎?輕浮是不是也代表了自由的空間、自由的希望,而有了自由,你才能往上升華,才能飛起來,才能輕飄飄起來?昆德拉通過他的故事讓你思考這些問題。

可是,反過來說,輕真的那麼好嗎?問題是,有了輕以後,有了自由以後,你怎樣去安頓、處理呢?怎樣追求自我的真善美?這本書透過精彩的敘事引導我們一起思考。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是不是恍然大悟,解開了自己心中多年的困惑?

如果你能讀出這些,那這本書一定是可以成為你的作文素材,往長遠說,這些理解也會成為你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巨大財富!

再比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很多人的心頭愛,它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但真正能夠讀懂它的人卻很少,你去知乎搜:“你見過最難讀懂的小說是什麼”,《霍亂時期的愛情》必定會榜上有名。很多人只看到了書中“荒誕”的愛情,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對於一個真正的聖徒來說,浪蕩子也只不過是表象。——蘇童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書中寫的是一場真正的愛情,而且在某種意義上特別溫暖:一個特別漂亮的美女,在青年時代嫁給了一個愛她的人烏爾比諾,另外一個愛她的男人阿里薩,一生都在追逐她,追逐這段似乎不可得的愛情。後來烏爾比諾死了,阿里薩終於得到他的愛情。這裡橫空出現一個情節:有一個機會讓他們坐上了同一條船。船長為了讓這對年邁的、錯失幾十年的男女能夠好好地在一起,在船上掛上了一面黃色的旗幟,代表這艘船上有霍亂,不能靠岸。最後只說他們會一直待在船上,但沒有說他們要在船上待到什麼時候,當然也沒說一定要待到死。這種浪漫因為建立在如此龐大的愛的基礎上,就已經不僅僅是浪漫,更是某一種力量,某一種心酸的力量,也可以說是某一種美的力量。愛,對於這些老人來說就是一場霍亂,它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在這裡是美好的。在這裡老人既有愛情又有死亡,這裡的死亡變得很動人,愛情就變得更加動人。一個好看的愛情故事——向著它應該發展的方向發展,而在每一個發展的同時,它所給予你的都超出了你的預期,這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必讀之處。”——摘自《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的三個境界開始

名著、經典有門檻,所以學會讀書這件事就變得非常重要!

讀書有三種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通俗簡單的來說,讀書分為這三個境界:

單純看故事、看情節

能夠與作者達成共鳴(認同感)

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三觀培養)

舉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作品為例。

《小王子》作為20 世紀流傳最廣的故事,已被譯成100多種語言,在全球擁有不計其數的讀者。但人們在看這部作品時,經常會有這樣一句話流傳:“看不懂它的人,只當它是個兒童故事;看懂它的人,把它當做枕邊書、忘憂草”

01

第一層境界

單純的看故事、看情節

小王子住在一個只比他大一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只有一朵他非常喜愛的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虛榮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小王子因此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

他先後訪問了六個行星。有一個星球上,住著一個無休無止的點燈人,因為他住的那個星球太小了。燈一滅,天就黑了,需要他無休止地把燈點上。還有一個星球上,住著一輩子想發財的人,永遠在那兒數他的鈔票。有一個權力慾望非常強的人,每天都在幻想自己是那個星球上的霸主,因為他住著的星球上只有他一個人。

在地理學家的指點下,孤單的小王子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他降落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一條蛇,故事就這麼展開了。

02

第二層境界

與作者達成共鳴

《小王子》裡有很多象徵意義,用兒童的口吻折射成人世界。作者通過各種人物和意象勾勒出了值得我們深思的眾生相,通過象徵的手法暗示我們所謂“大人世界”中的紛繁複雜與各種悲哀。

在書的開篇,聖埃克蘇佩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六歲時,主人公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幅“蟒蛇吞野獸”的壯麗圖畫,於是他用彩色筆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作品——一條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當他把畫拿給大人看,還問他們怕不怕時,他們卻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

主人公長大後,每當遇到一個“看起來頭腦略微清醒”的大人,他就會用自己的第一幅畫來考驗這個人。

然而,每次他們的回答都是:“這是一頂帽子。”於是,主人公就會知道,跟這個人只能談橋牌、高爾夫球、政治和領帶,而不能談蟒蛇、原始森林和星星。

作者在書的開篇獻詞中將它獻給了一個大人,不僅僅因為這個大人是他最好的朋友,更是因為這個大人仍保有童心。

由此產生的共鳴是:我們都曾是純真善良、不諳世事的孩子,卻被時間的大手推入了成長的洪流,一點一點被現實磨去了稜角,磨掉了純真,長成了一個世故、老練、不動聲色的大人。

03

能夠形成

自己的觀點

第三種境界最為可貴,已經完完全全跳出了文本框的限制,跳出作者的文字,找到自己的觀點,我曾看到過有人這樣解讀過《小王子》的一個片段,特別出彩!

“小王子游歷過的這些星球,都只住了一個人。也可以說,他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如同我們每個人,都自成一體。在自我世界裡,你是國王,還是酒鬼?你是愛慕虛榮,還是貪戀財富?又或者,你是在固執地堅持著早已不符合現實的規則,還是將道聽途說當作真理來信奉?

遇見的這些大人中,沒有一個讓小王子願意停留。他所不能理解的,正是大人們內心最庸俗、最盲目、最愚昧、最空虛、最孤獨的部分,也正是這部分,使大人們丟掉了曾經身為孩子的純真。”

這樣的見解,已經完全脫離文字文本限制,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

數量很多,但無法轉變為思考的閱讀,都是無效閱讀。

只有當你能講明白一本書,書才能成為你的財富。

中高考正在淘汰不會閱讀的人!學會讀書,從掌握讀書三個境界開始

捷徑:多看經典作品解讀

那麼,有沒有快速掌握讀書要領的方法呢?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在短時間內,快速讀懂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呢?

答案是:多看優秀名家解讀的經典作品,為己所用!

你的認識水平與思考程度,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麼。而多看優秀名家的解讀,則是教會你讀一本書的眼光和思考方式,從而提升你的認識和思考能力,繼而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讀懂更多書的方法。

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看優秀名家解讀,培養名家閱讀思維和思考方式,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閱讀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