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智能是不是教育目標?

智能是不是教育目標?

在讀加德納《多元智能結構心視界》一書中,加德納在導言中說“多元智能不是教育的目標”,這個結論讓我有些驚訝——教育的目標難道不應該是人的成長嗎?人的成長當然應該其中包括智能成長。

當然這裡我的假設是人的“智能”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加德納不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再讀下去,加德納又說“教育目標反映人類自身的價值觀”,或許我們在教育目標的理解上有些不一致,或許智能只算是實現價值觀的一個手段,而非是目標,這樣理解會比較妥當。畢竟很多價值觀如科學、民主、自由這些並非是所有的人的智能能夠理解的。

讀書:智能是不是教育目標?

如果我們把學業成就作為教學目標,那麼多元智能理論就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對人的智能的理解一定會幫助我們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科教育應該是教育比較基礎的地方,儘管我們做的還不是很好,距離加德納所說的反映人類自身的價值觀來說尚有距離,畢竟我們的學校教育僅僅反映的是功利的價值觀,而非是整個人類的價值觀。

區分人類的價值觀和功利的價值觀這本身就需要智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就沒有區分概念的能力,這也是為何灌輸式教學如此流行的緣故,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並不需要更高級的智能的參與,當然也無法區分知識的真正的含義。

或許加德納認為人類的智能的提升在教育中是那麼的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才把價值觀放到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更加要注意在教學中智能的作用以及智能的形成。

如同加德納自己所說的那樣,心理學界、神經科學並沒有把智能做出來一個非常嚴格的界定,這就是導致一個教育界頭疼的問題: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學習中哪些智能參與了,也不知道哪些知識和活動對學生的哪些智能產生了作用。

儘管有不少學習方法在某個階段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對於智能來說,在智能的概念和邊界不是很清晰的時候,在教育中確實難以當做教學目標,因為我們不知道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談到這裡就讓人們又想起了中西醫分歧的地方,我們不知道在治療中是藥物起作用還是人體的自愈性起的作用,雙盲測試就是一個很好的區分的方法。教育同樣也需要類似的實驗。當然對於智能是否能夠成為教育目標來說,目前可能還需要對智能進行一個非常嚴格的分類才能夠做進一步的實驗設計。這種分類在教育中不可能像我們熟知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邏輯能力這樣充滿了相關性的分類方式,因為相關性的分類方式讓我們無法知道在學習過程中究竟是哪一種能力在發揮作用,也無法知道我們的干預會對哪種能力有效果。

加德納在智能的分類上做了非常巨大的貢獻,他的8個半智能分類對現代教育起了非常巨大的影響,當然我們除了想知道他的八個半分類是什麼之外,或許更想知道他發現這些智能分類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