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撈針」快速找出監督線索

浙江檢察網紹興訊 從數十萬份民事裁判文書中尋找檢察監督線索,這無疑於“大海撈針”的做法在紹興市人民檢察院做來卻是快速有效。依託“智慧民行”系統,該院從30餘萬件民事裁判文書中快速有效發現監督線索310餘件,從而解決民事訴訟檢察監督線索少、發現難、效率低的問題。

隨著各類民商事案件日益增多,民事訴訟檢察監督成為檢察工作的重要增長點,但民事訴訟檢察監督一直有著被動受案、碎片化監督的困擾。“以往的民事訴訟檢察監督,以當事人向檢察院申請監督為案件主要來源,檢察官需要大量精力去區分無理纏訟和有效監督線索,且辦理個案能糾正一個錯誤判決,但其影響力僅侷限於個別當事人。”紹興市檢察院民行部主任曾於生告訴記者,這基本成為各地民行部門普遍面對的難題。為破解民事檢察監督職能發揮不夠充分、效果不夠理想、社會影響力較低的難題,紹興市檢察院於今年年初成立了“智慧民行”系統研發課題組。

考慮到民事訴訟活動週期長、內容多,涉及程序、事實、證據、適用法律等多方面,紹興市檢察院“智慧民行”系統經調查研究,決定將研發對象以民事裁判文書為切入點。通過技術部門努力,截止今年8月,該院“智慧民行”系統以中國裁判文書網、浙江法院裁判文書檢索系統為來源,共自動提取近三年來紹興市法院系統30餘萬份民事裁判文書並進行數據分析。

“系統可以根據我們的指令,提取要素信息,自動歸類、整理,篩選出我們所需要的案件。”紹興市檢察院技術部主任高峰說,運用抓取特徵法、數據碰撞法、統計分析法等算法,對某一類案件進行軟件刷選,將異常裁判篩選出來,從而大大縮小範圍為人工可識別的案件量數,從中發現可疑案件線索。

今年7月,紹興市公安局成立“7.24”專案組,所辦理的彭大宇(化名)民間借貸糾紛系列案件背後的涉嫌刑事犯罪線索就來自於“智慧民行”系統。紹興市檢察院通過系統檢索發現,短短一年內以彭大宇為原告的借貸糾紛案件有72起,獲悉線索後,該院立即進行人工調查,發現彭在上虞法院頻繁進行起訴與申請執行,存在虛假訴訟或涉嫌非法利益的可能。隨即,紹興市檢察院、上虞區檢察院兩級聯動,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向原審法院調取案卷、向公安機關查詢信息、向金融機構調取資金明細、聯繫相關人員製作詢問筆錄,經過綜合分析發現該案可能涉嫌套路貸、黑惡勢力性質犯罪等,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偵查。紹興市公安局成立“7.24”專案組,對該案立案偵查並組織力量偵查,已刑事拘留11人。

自今年3月,紹興市檢察院“智慧民行”系統啟動以來,通過對紹興法院三年來的三十餘萬份民事裁判文書進行數據分析,重點檢索分析借貸糾紛類案件,共發現監督線索310餘件,目前檢察機關已經移送公安部門250餘件,其中多起案件可能涉及虛假訴訟,有數批案件涉嫌套路貸、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等涉黑涉惡案件。至8月份,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協作查明虛假訴訟事實的民事案件已有150餘件,即將分批次開展裁判結果監督。目前,紹興市檢察院已向法院提出抗訴20件,發出檢察建議47件,法院已裁定提起再審35件,改判8件。

紹興市檢察院藉助“智慧民行”系統主動發現案件線索,形成了一套“智能排查+人工審查+深入調查+移送偵查”的“四步式”民事訴訟檢察監督模式。“智慧民行系統有助於我們將民事訴訟檢察監督從被動監督、個案監督、碎片化監督向主動監督、類案監督、系統化監督轉變。”紹興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錢武生表示,這突破了傳統民事訴訟監督的瓶頸,實現了監督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