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善辨哭聲

《禮記》記載,孔子到齊國去,途經魯國,路過泰山,子路駕車,子張同行,孔子坐於車內,山內林中很安靜。突然遠處傳來一個女子的哭聲,子路生性大大咧咧,並未在意,然而孔子卻聽出哭聲甚是悽慘,讓子路停車,駐足靜聽。子路不解,這就是一個女子在哭有什麼好聽的,孔子說,其哀似有訴楚,不信你且去打聽。

孔子善辨哭聲

一番搜尋,終於在一個山坳裡看到一個女子在墳前哭泣,新墳祭品,顯然剛有人去世。子路便上前詢問,小娘子,你這是哭誰啊,婦人答,我在哭我兒子,我兒子剛死,頭七我來祭奠一下。子路一看不對,怎麼這旁邊還有一座墳也上了祭品,便問到,這又是誰啊?那是我丈夫,去年死的,我順便一起祭奠。可是旁邊還有有一座墳,這又是誰呢?子路忍不住好奇再向婦人打聽。這是我老公公,前年死的,我也順道一起祭奠一下。子路此時更是疑惑,怎麼這婦人家裡的男人都一個個前後死掉?

孔子善辨哭聲

子路便進一步問道,他們是怎麼死的?婦人泣曰,山中有猛虎,他們都是被老虎咬死的。子路一聽就火了,這還了得,我非除了這個禍害不可,傳說子路力能搏虎,但是轉念一想,不對啊,既然有老虎一再傷人,為什麼不搬走呢,俗話說惹不起躲得起啊。婦人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含淚泣曰:“此間無苛政”。

孔子善辨哭聲

子路回來,把婦人的話說給孔子聽,孔子表情凝重的感嘆道:“苛政猛於虎”啊。

其實,每個國家都要徵稅,不論哪個朝代,稅收是保證一個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必要因素。但是,稅收也是一個國家動盪的根源,人民得先有良好的生活,如果政府需要,他們才能納更多的稅,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往往也是一個國家滅亡的開始。

春秋時期,各種變法,改革接連不斷,成功進行變法的國家強大起來,通過這種政治變革,奴隸制度逐漸消亡,新興的封建制度逐漸確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