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轉折點,歐洲東進的克星-莫斯保衛戰之勝利

蘇聯的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莫斯科位於蘇聯歐洲部分的中西部,是蘇聯最大的城市,希特勒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將其列為德軍的主攻目標之一一。 德軍在佔領斯摩稜斯克和基輔、推進至列寧格勒附近後,再次將主攻方向定在了莫斯科。1941 年9月6日,希特勒發出第三十五號作戰指令, 確定了進攻莫斯科的作戰部署。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首先將使用第2、第3、第4裝甲集群分別向東和東北方向實施突擊,以分割防禦的蘇軍,並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兩地圍殲蘇軍,隨後趕來的德軍將從南北兩個方向包圍莫斯科,最終拿下該城。投入此次會戰的德軍共有74個師(其中包括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約佔當時蘇德戰場德軍步兵師的38%、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的64%,兵力總計180萬人、坦克1700輛、各種火炮1.4萬門、飛機1390架。

二戰的轉折點,歐洲東進的剋星-莫斯保衛戰之勝利

參加莫斯科保衛戰的蘇軍部隊包括西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預備方面軍(司令為布瓊尼元帥)、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等,總兵力約125萬人、坦克990輛、各種火炮7600門、飛機677架。 與來襲的德軍相比,守衛莫斯科的蘇軍無論從人數還是從裝備數量和質量上都處於劣勢。況且此時蘇聯正處於最困難時期,國內各個戰場上的蘇軍都在苦苦支撐,許多軍工企業不得不向東部地區疏散而無法保證正常的軍工生產,莫斯科守軍的形勢不容樂觀。日本和土耳其此時與德國交往甚密,使蘇聯不得不將重兵佈防在與上述國家相鄰的地區,因而在莫斯科方向兵力缺口非常嚴重。唯能讓蘇軍覺得寬心的就是冬天即將來臨,德國人的推進速度會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減緩。

二戰的轉折點,歐洲東進的剋星-莫斯保衛戰之勝利

1941年9月30日,德軍開始實施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第2裝甲集群首先在布良斯克方向實施突擊。兩天後,第3、第4裝甲集群則在維亞濟馬方向開始了攻擊。雖然蘇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依然阻擋不了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從10月3日開始,奧廖爾、斯帕斯傑緬斯克、基洛夫和尤赫諾夫在兩天之內相繼被德軍佔領。至10月7日,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突破維亞濟馬防線,蘇軍西方面軍和預備方面軍的大部分部隊被包圍,最終只有一部分 突出重圍。此時,莫斯科的第一道防禦陣線已告失守,蘇軍被迫退守莫扎伊斯克防線,德軍已從西、北、南三個方向包圍了莫斯科。10月1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將西方面軍和預備方面軍的殘餘部隊合併整編為新的西方面軍,朱可夫大將臨危受命擔任該方面軍司令。莫斯科開始緊急疏散政府機關和重要企業,並開始在近郊地區構築防禦工事,組建新的民兵師,並作好與德軍進行巷戰的準備。為構築防禦工事,總計動員了45萬莫斯科市民,其中75%為女性。

二戰的轉折點,歐洲東進的剋星-莫斯保衛戰之勝利

1941年10月14日,北翼德軍突人加里寧市,形成從東北方向遷回莫斯科的態勢。蘇軍隨即以西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組成加里寧方面軍,對來犯德軍實施了有效的阻擊, 粉碎了其從加里寧向東南發展並前進至西北方面軍和西方面軍後方的企圖。10月15日,蘇聯政府的部分機構撒往距離莫斯科800千米的古比雪夫。但是,斯大林仍然堅持留在莫斯科,親自指揮莫斯科保衛戰。此時,天氣開始轉冷,道路變得異常泥濘,德軍被迫全線停止前進,等待大地封凍。利用這一寶貴的戰場間隙,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調動後方部分預備部隊趕往莫斯科參戰。此外, 根據蘇聯王牌間諜佐爾格從日本東京發回來的情報,蘇聯最高統帥部判斷日本即將進攻東南亞,短期內不會發動對蘇聯的進攻。於是,蘇軍將部署在西伯利亞與日本關東軍對峙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陸續西調至莫斯科以加強其防禦。

11月15日,經過短暫休整後的德軍重新向莫斯科發動進攻,希望能在冬季最惡劣的天氣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第2裝甲集群向圖拉進攻,第3、第4裝甲集群則向克林進攻,兩路德軍採用南北鉗形攻勢,妄圖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包抄莫斯科,並-舉拿下該城。德軍的進攻遇到了蘇軍的頑強抵抗,每向莫斯科前進一步 ,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11月16日清晨,蘇軍第316步兵師的一個戰鬥小組在杜波塞科沃附近通往莫斯科的一條公路上執行阻擊德軍的任務,在4個多小時的激戰中擊毀德軍坦克18輛,擊斃德軍數十人,成功地完成了阻擊任務,但這個英雄戰鬥小組的28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二戰的轉折點,歐洲東進的剋星-莫斯保衛戰之勝利

11月底,德軍在付出了慘重傷亡之後在亞赫羅馬地區進抵莫斯科運河,在納羅福明斯克以北及以南地區強渡納拉河前進至卡拉希,但此時德軍的進攻在蘇軍越來越有效的抵抗與冬季的惡劣天氣面前已盡顯疲態。蘇軍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在亞赫羅馬、卡拉希、圖拉等地區對德軍組織了強有力的反突擊,戰場主動權開始轉到蘇軍手中。僅11月16日至12月5日這段時間,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其作戰官兵的士氣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蘇軍轉人全面反攻並消滅莫斯科附近德軍的條件已經成熟。

941年12月5日蘇軍開始展開全面的反攻,凌厲的攻勢讓疲憊不堪的德軍已沒有了還手之力。當天,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在向德軍總參謀部發去的報告中稱,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此時的莫斯科已是寒冬季節,氣溫下降到了一20C以下, 原打算在兩個月內滅亡蘇聯的德軍嚴重缺乏越冬準備。士兵沒有足夠的冬衣和防寒設備,坦克和汽車的水箱在嚴寒中被凍裂,發動機也難以啟動,日常的後勤補給也由於惡劣天氣的原因變得困難重重。12月8日,希特勒簽發了第三十九號作戰指令,命令蘇德戰場上的德軍轉人全線防禦。固執的希特勒要求德軍必須死守每一個陣地, 一步也不能後退,直到最後一兵一卒、最後一枚手榴彈。

二戰的轉折點,歐洲東進的剋星-莫斯保衛戰之勝利

1942年1月5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根據德軍已無力進攻莫斯科的有利局勢,決定乘勝發動全線反擊作戰。至4月下旬,蘇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迫使德軍後撒數百千米,解除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險,改善了列寧格勒的處境,收復了加里寧州、圖拉州、梁贊州、斯摩稜斯克州、奧廖爾州、庫爾斯克州、哈爾科夫州等地區。在整個戰役中,德軍約有50個師被殲滅,共傷亡50餘萬人(其中凍死凍傷的人數就有10萬餘人),損失1300輛坦克、 25001 ]大炮、1.5 萬輛汽車和大量的其他裝備。戰役結束後,為了挽回德軍低落的士氣,德軍的軍事法庭以臨陣脫逃、擅自退卻、違抗軍令等罪名給6.2萬官兵判刑,希特勒還將博克元帥、布勞希奇元帥、古德里安上將、施特勞斯上將等高級軍官撤職。

莫斯科保衛戰的巨大勝利極大提升了蘇聯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國際地位,使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更加鞏固,更重要的是這次勝利宣告了德軍自人侵波蘭以來屢試不爽的“閃電戰” 的徹底失敗,由此蘇聯開始轉人戰略反攻的階段。戰役結束之後,連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也不得不承認,莫斯科戰役有力地證明“德國陸軍常勝不敗的神話已經破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