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阴谋诡计,就怕皇帝惦记,保护伞的消失,他也最终走向覆灭

先得到锦衣卫的举报,立即逮捕战功卓绝的大将军,绕过三法司会审,直接把金銮殿当成有司衙门,不容分辩,被告举证的证人全部被认为是同党而受牵连,第二天大将军就被处死,并且满门抄斩。这就是明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发生的“蓝玉案”,不需要主犯蓝玉招供,不需要签字画押,事后朱元璋特地责成翰林院编纂《逆臣录》,所有指控证人证言一应俱全,公开发行以儆效尤。

短短三个月时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对蓝玉同党展开彻底的瓜蔓抄式的清查,株连万余人包括一个公爵,两个伯爵,十三个侯爵和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朱元璋对大将军蓝玉一脉进行大清洗,而且表现得迫不及待,蓝玉真的如此罪大恶极,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大肆屠杀么。

不怕阴谋诡计,就怕皇帝惦记,保护伞的消失,他也最终走向覆灭

蓝玉很能打仗,并且从洪武二十一年三月独当一面率领十五万大军执行“斩首行动”,进入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追袭北元皇帝,获得大捷,抓获七万俘虏,缴获玉玺和十几万牲畜,因功被封凉国公。从此之后蓝玉辗转西南地区为大明灭火平叛。南下云南平息宣抚司叛乱,北上兰州剿灭西宁土司,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又南征四川建昌扑灭当地指挥使的叛军,巩固了大明在西南各地的统制。

蓝玉屡建奇功免不了兵骄将悍,放任手下滋事扰民,赶走御史,带兵毁坏长城关卡,强占元帝妃子,嫌弃自己功高却官衔待遇不及其他人满腹牢骚等等,这些过失都是各类文献指责他罪当该诛的老调调,不过臭毛病他是有,但罪不至死。

不怕阴谋诡计,就怕皇帝惦记,保护伞的消失,他也最终走向覆灭

蓝玉谋反实在是显得滑稽,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在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抵达南京后才被告他预备谋反,在这个时间点之前蓝玉率大明精锐纵横西南,替帝国开疆拓土,平息叛乱,手握重兵,天高皇帝远,要真想反那时候为啥不反,至少可以割据一方,他有这个本钱,这实在说不过去。

事后的《逆臣录》纯粹是诛杀蓝玉的借口谎言,刑讯逼供的可能性极大。很多不符合常理,举例比如居然蓝玉和打渔的,染衣匠商量造反准备工作,这么要紧的事,作为率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如此草率随便,其真实性值得推敲么。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蓝玉到达南京至被捕,总共二十六天,有好事者统计过《逆臣录》,此间供述来往蓝玉府参加密谋的有几千人,上至侯爷,下至奴仆家丁,各色人等俱全,蓝玉是开派对呢还是准备造反呢,如此明目张胆更是像前者。

朱元璋为什么在洪武二十六年初这么“关照”蓝玉,除了因为自去年下半年后随着四川战事的结束,国内已经没有大的战争,皇帝过河拆桥。还牵涉到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太子朱标,可以说朱标的命运直接影响到了蓝玉的生死。

不怕阴谋诡计,就怕皇帝惦记,保护伞的消失,他也最终走向覆灭

太子朱标驾驭得了蓝玉,蓝玉是太子夫人的舅舅,他们俩关系这么些年非同一般,朱元璋本以为太子和蓝玉将来会相安无事,可没料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意外去世了,这完全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蓝玉失去了太子的屏障而一下子进入了朱元璋的视线。

朱元璋选择的是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继位,这逼得他下决心铲除一切将来他认为可能或者有能力对朱允文发生威胁的人,而蓝玉成了他重点“照顾”的对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蓝玉即使不犯那些毛病,早晚也会被朱元璋拿下,真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