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入「帝後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紫禁城。封后大典,如懿喜提後位。

如懿入“帝后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青櫻紅荔,自幼相識。如今歷盡磨難,終攜手並肩站在無人之巔。

黃瓦紅牆,宮廷儀仗。封后大典,萬民齊賀,普天同慶。

可是,大紅的鳳凰霞披那萬丈光芒,依然蓋不住悲從中來的感慨。

如懿帶著滿心的情意,走進了帝后的“婚姻圍城”之中,卻最終敵不過君心難測,美人如玉、歲月蹉跎……


如懿入“帝后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猶記得,封后大典前,如懿在太后跟前聆聽訓導。

如懿情真意切的說,太后 ,臣妾心中所向,並非後位,而是皇上的妻子。

太后卻嗤笑,皇帝是天子,身在萬人之上,無人之巔。他們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夫君。便是皇后,也只是他們身邊的臣子、奴才……君心,從來都是這世上最難揣測、最難把握的東西,也是最不可信賴的東西。


皇后與太后。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出穿!

太后睿智。一早便看透了登上權力之巔的男人們,坐擁天下,殺伐果決,不可能困囿於兒女情長,只愛一個人。皇后之位,之於帝王,是錦上添花的陪襯,是萬民敬仰的圖騰,卻永遠成不了愛情的見證。

如懿入“帝后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可,如懿。終究還是太天真。即便幾番被皇帝的猶疑中傷,也還是一顆赤子心性。不妄求後位名分,只願那份歲月靜好與君語的陪伴。聰慧豁達如她,最勘不破的便是一個“情”字。她也有怨。

如懿封后前,嘉貴妃用“七寶手串”陷害她與大師有私情。皇帝雖念著與如懿十幾年的情分,卻也心存了疑影。皇帝看重的女人,必須是後宮的表率,身上更容不下任何汙點。所以,如懿被困翊坤宮,惢心被拖去慎刑司重刑逼供。曾經冷宮相伴的歲月,如懿與惢心的主僕情誼,早已深厚如同至親至信。那一刻,皇帝如同砍了如懿的左右手。青櫻與紅荔幼年相伴的情分,還是會被流言構陷,還是要考慮男人的尊嚴和皇家的顏面。

如懿入“帝后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聰慧如烏拉那拉家的女兒,想算計人還不簡單嗎?隨便使個手段,都能招招斃命。但如懿從來不屑如此,尤其是對“紅荔”。這一局卻逼如懿出手,聯合海蘭和李玉,用“偷天換日”的法子洗脫汙名。那場戲,細細品來,真是精彩。皇上來見如懿,如懿本想憑藉多年的情誼說服他,可是帝王的殺伐果決卻如此傷人。情急之下,萬般無奈,如懿才動用了手段,輕鬆搬倒作惡之人。只是,那個當初握著她的手,說“有我在,你放心”的人,是否早已換了另一副姿態?

君心難測。如懿的赤子心性,卻又是一出“飛蛾撲火”的愛情。

從前,《後宮·甄嬛傳》裡,槿汐姑姑說,要爭取讓皇上少疑心。甄嬛問槿汐,為什麼是讓皇上少疑心,而不是不疑心呢?槿汐說,小主兒若覺得做得到,也可以這麼說。所以,當初的後宮王者,如今的太后,早就明白了君心難測,便再也不曾真心在意皇后之位了。

而如懿,從小廝混在宮闈之內,帝王的疑心之於她,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而如懿,從小廝混在宮闈之內,帝王的疑心之於她,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的。因為理解,所以寬容。從潛邸到後宮,不爭寵、不賣俏,如懿活得坦然又自在。如今即將封后,她所在意的,依然是那個人,那顆心。

如懿入“帝后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如懿放下對後位的惶恐,她所仰仗的,是皇帝的情意和厚愛。因為,皇帝對她說,他在這萬人之上,也是無人之巔。孤零零的,沒人陪伴。於是,如懿就一步一步走到他的身邊,在他左右,讓他溫暖,讓他安心。如懿的一片赤子心性,令人太后動容,卻也讓人從歡喜裡品出了幾分悲涼的味道。

看青櫻紅荔從潛邸到後宮攜手相伴;亦看他們攜手站在至尊之位,相濡以沫。如懿封后,周迅氣場全開,將如懿在年華里沉澱下來的內斂、大氣都釋放在皇后的榮光之中。那是她陪伴君心的喜悅,更是她對心愛之人的期許。雖然已經走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后之位,可是在她骨子裡,與當年那個歡脫的少女青櫻並無區別。她是為“紅荔”而來,要與他“生同衾、死同穴”,滿頭青絲共白首的。這個如懿,讓周迅演出來,大家閨秀的做派裡又透著天真的情致,不卑不亢,巧笑盼兮。出身大族,年少時的快意驕縱慢慢都修煉成了沉穩端莊的溫婉之氣。周迅在最合適的年紀遇上如懿,便撐起了這部清宮大戲的筋骨脈絡。如懿的悲喜如此純澈,對愛情的執著就如同飛蛾撲火……以後的劇情,真的虐起來,不知會怎樣令人肝腸寸斷?

如懿入“帝后圍城”,細水流年伴君行 青櫻紅荔 只怕枉付當年情


只是,這曲帝王的“愛情絕唱”註定悲劇收場。彈幕裡,多少人只希望結局就停留在如懿的封后大典上,帝后同心,琴瑟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