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獲敵國戰船後,將軍下令:把戰船送給敵人的援軍!敵國因此滅亡

繳獲敵國戰船後,將軍下令:把戰船送給敵人的援軍!敵國因此滅亡

李孝恭是唐朝初期的名將,也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他戰功卓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二名。

李孝恭“少沈敏,有識量”。李淵攻克長安後,李孝恭被任命為左光祿大夫。李淵建立唐朝後,又提拔他為山南道招慰大使,命他前去平定巴蜀。李孝恭以禮招撫,有三十多個州相繼歸降。

在打敗朱粲,俘獲其部眾後,眾將都建議說:“朱粲之徒是喜歡吃人肉的賊寇,罪大惡極,請將他們活埋。”李孝恭不同意,勸阻眾將說:“不能這樣。如今還有許多城池在賊寇的控制下,他們若聽說我們處死了這些人,誰還願意來歸降呢?”李孝恭將俘獲的人全部赦免不殺,因此勸降公文所到的州縣,官吏們相繼歸降。

繳獲敵國戰船後,將軍下令:把戰船送給敵人的援軍!敵國因此滅亡

當時,南梁皇室後裔蕭銑在江陵稱帝,建立梁國,擁有精兵40萬。李孝恭向李淵進獻平定蕭銑的計策,李淵很讚賞並採納了他的計策。武德三年(620年),李淵冊封李孝恭為趙郡王,讓他籌劃攻打蕭銑。

李孝恭在巴蜀一帶加緊建造戰船,練習水戰,做好進攻的準備。在出兵之前,李孝恭召集巴、蜀兩郡主要官員的子弟,量才而用,授給他們官職,把他們安排在自己的麾下效力。這樣做,表面上是提拔他們,實際上是把他們當作人質,以防出現後顧之憂。

武德四年(621年),李淵任命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統領水陸兩軍十二個總管,率兵攻打梁國都城江陵。李孝恭的軍隊在經過一番拼殺後,首先攻破了江陵的水城,繳獲了蕭銑的大批戰船,李孝恭命令把所繳獲的戰船全部拋棄,“縱戰艦放江中”,任憑它們在長江中順流而下。

繳獲敵國戰船後,將軍下令:把戰船送給敵人的援軍!敵國因此滅亡

眾將都不理解,質疑說:“我們好不容易才繳獲了這些戰船,為什麼要拋棄呢?敵人的救兵此刻正沿著長江趕來救援,我們這樣做不是在資助敵人的救兵嗎?”

李孝恭解釋說:“蕭銑所管轄的地域,南到嶺外,東到洞庭湖,可謂地勢險要,兵精糧足,而大部分士兵都聚集在長江一線。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攻克江陵,等到敵人的救兵到達,我們就會腹背受敵,進退無路。到那時,即使有再多的戰船又有什麼用呢?現在蕭銑所管轄的沿江州縣,忽然看見戰船紛紛順流而下,必定認為蕭銑已經戰敗,不敢冒然進兵來救援。他們一定會按兵不動,先派人往來偵察情況,這樣一耽擱就是十天半月。用這種方法拖延敵人救兵到來的時間,待到他們醒悟時,我們早已打敗了蕭銑。”

繳獲敵國戰船後,將軍下令:把戰船送給敵人的援軍!敵國因此滅亡

果然不出李孝恭所料,蕭銑的救兵本來逆流而上,急匆匆趕來救援,結果走到半道,見到長江中許多蕭銑的戰船順流而下,便遲疑起來,“見船,疑不進”,他們不敢輕易進兵,而是先派人去打探消息。當時江陵城被重重圍困,根本無法派人出去搬救兵。最後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蕭銑不得不出城投降,他所建立的梁國隨之滅亡。蕭銑投降後,嶺南四十九州皆望風而降。

李淵聞訊大喜,拜李孝恭為荊州大總管,派畫工繪製李孝恭擊破蕭銑之狀呈進朝廷。李孝恭在荊州治理有方,又改任襄州道行臺左僕射。隨後,李孝恭平定了輔公祏叛亂,再次立下大功。

繳獲敵國戰船後,將軍下令:把戰船送給敵人的援軍!敵國因此滅亡

李世民即位後,許多郡王被降為了公爵,而李孝恭因戰功卓著,得以保留郡王爵位,他被改封為河間郡王,並在朝廷擔任禮部尚書。

李孝恭性情奢侈豪爽,“寬恕退讓,無矜伐色”,他待人寬恕謙讓,從來不居功自傲,故而深得李世民信任。但是李孝恭卻常常感到憂慮,他對身邊親近的人說:“我住的大宅子太壯麗,我並不喜歡,應該換一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後,如果兒子有才能,守此足矣;如果兒子沒有才能,也免得這麼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別人。”

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患急病暴卒,時年50歲。李世民十分悲痛,追贈他為司空、揚州都督,陪葬在李淵的獻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