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获敌国战船后,将军下令:把战船送给敌人的援军!敌国因此灭亡

缴获敌国战船后,将军下令:把战船送给敌人的援军!敌国因此灭亡

李孝恭是唐朝初期的名将,也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他战功卓著,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二名。

李孝恭“少沈敏,有识量”。李渊攻克长安后,李孝恭被任命为左光禄大夫。李渊建立唐朝后,又提拔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命他前去平定巴蜀。李孝恭以礼招抚,有三十多个州相继归降。

在打败朱粲,俘获其部众后,众将都建议说:“朱粲之徒是喜欢吃人肉的贼寇,罪大恶极,请将他们活埋。”李孝恭不同意,劝阻众将说:“不能这样。如今还有许多城池在贼寇的控制下,他们若听说我们处死了这些人,谁还愿意来归降呢?”李孝恭将俘获的人全部赦免不杀,因此劝降公文所到的州县,官吏们相继归降。

缴获敌国战船后,将军下令:把战船送给敌人的援军!敌国因此灭亡

当时,南梁皇室后裔萧铣在江陵称帝,建立梁国,拥有精兵40万。李孝恭向李渊进献平定萧铣的计策,李渊很赞赏并采纳了他的计策。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册封李孝恭为赵郡王,让他筹划攻打萧铣。

李孝恭在巴蜀一带加紧建造战船,练习水战,做好进攻的准备。在出兵之前,李孝恭召集巴、蜀两郡主要官员的子弟,量才而用,授给他们官职,把他们安排在自己的麾下效力。这样做,表面上是提拔他们,实际上是把他们当作人质,以防出现后顾之忧。

武德四年(621年),李渊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领水陆两军十二个总管,率兵攻打梁国都城江陵。李孝恭的军队在经过一番拼杀后,首先攻破了江陵的水城,缴获了萧铣的大批战船,李孝恭命令把所缴获的战船全部抛弃,“纵战舰放江中”,任凭它们在长江中顺流而下。

缴获敌国战船后,将军下令:把战船送给敌人的援军!敌国因此灭亡

众将都不理解,质疑说:“我们好不容易才缴获了这些战船,为什么要抛弃呢?敌人的救兵此刻正沿着长江赶来救援,我们这样做不是在资助敌人的救兵吗?”

李孝恭解释说:“萧铣所管辖的地域,南到岭外,东到洞庭湖,可谓地势险要,兵精粮足,而大部分士兵都聚集在长江一线。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江陵,等到敌人的救兵到达,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进退无路。到那时,即使有再多的战船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萧铣所管辖的沿江州县,忽然看见战船纷纷顺流而下,必定认为萧铣已经战败,不敢冒然进兵来救援。他们一定会按兵不动,先派人往来侦察情况,这样一耽搁就是十天半月。用这种方法拖延敌人救兵到来的时间,待到他们醒悟时,我们早已打败了萧铣。”

缴获敌国战船后,将军下令:把战船送给敌人的援军!敌国因此灭亡

果然不出李孝恭所料,萧铣的救兵本来逆流而上,急匆匆赶来救援,结果走到半道,见到长江中许多萧铣的战船顺流而下,便迟疑起来,“见船,疑不进”,他们不敢轻易进兵,而是先派人去打探消息。当时江陵城被重重围困,根本无法派人出去搬救兵。最后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萧铣不得不出城投降,他所建立的梁国随之灭亡。萧铣投降后,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

李渊闻讯大喜,拜李孝恭为荆州大总管,派画工绘制李孝恭击破萧铣之状呈进朝廷。李孝恭在荆州治理有方,又改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随后,李孝恭平定了辅公祏叛乱,再次立下大功。

缴获敌国战船后,将军下令:把战船送给敌人的援军!敌国因此灭亡

李世民即位后,许多郡王被降为了公爵,而李孝恭因战功卓著,得以保留郡王爵位,他被改封为河间郡王,并在朝廷担任礼部尚书。

李孝恭性情奢侈豪爽,“宽恕退让,无矜伐色”,他待人宽恕谦让,从来不居功自傲,故而深得李世民信任。但是李孝恭却常常感到忧虑,他对身边亲近的人说:“我住的大宅子太壮丽,我并不喜欢,应该换一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后,如果儿子有才能,守此足矣;如果儿子没有才能,也免得这么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别人。”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患急病暴卒,时年50岁。李世民十分悲痛,追赠他为司空、扬州都督,陪葬在李渊的献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