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乐平现代医疗技术先河的“第一把刀”周志鸿

乐平乡贤·医界明星之九

开创乐平现代医疗技术先河的“第一把刀”周志鸿​​


开创乐平现代医疗技术先河的“第一把刀”周志鸿

周志鸿1910~2002),字瑞鹏,号俊卿,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农民家庭。幼读私塾,1933年考入江西省立医科学校外科班学习。1938年毕业,正遇抗日战争,被征调至国民政府军政部137后方医院任少校军医,为抗日受伤将士服务。1939年调任景德镇第八防疫医院任医师,景德镇被日寇轰炸后,被调往皖南抗日前线巡回医疗。1941年周志鸿辗转回到赣州,任江西医科学校附属医院医师,1945年赣州被日寇侵占,校方要求医职员工自动疏散,周志鸿回于都老家率家小北上,原拟到景德镇开业行医,抵乐平时受到在乐亲友、同学的大力援助和挽留,1946年便在乐平开业行医,取名“志华医院”。当时的乐平除少数中医以外,便是游医和土郎中,群众尚未见过西医治病,周志鸿运用所学西医外科技术和现代仪器听诊断病,主刀首创外科和妇产科系列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良性肿瘤摘除术、气管切开术、截肢术、剖腹产等,

被誉为乐平医务界“第一把刀”,使乐平医学界耳目一新。时人皆称:周志鸿开创了乐平现代医疗技术的先河

乐平获得解放后,周志鸿积极响应号召,带头把县城个体行医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乐平县医务工作者协会,他被推选为协会主席,为组建乐平县人民卫生院(乐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奠定了基础。1951年,周志鸿正式任命为乐平县人民卫生院院长,他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卫生院的组建、创办,使乐平医疗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967年周志鸿卸去院长之职时,医院医务人员已由建院时的9名增至300人,病床由1957年的50多张增加到250多张,并有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被江西省定为10个重点建设医院,上饶地区“六好医院”第一名,江西医学院教学医院。

周志鸿1953年被省政府任命为乐平县人民政府委员,从1955年10月开始,历任乐平县人民政协1~5届副主席,第六届政协常委,第七届政协委员。195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聘为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周志鸿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蒙冤受屈,长期下放劳动。当时他虽已年逾花甲,犹不避寒暑,身背药箱,走村串户,不论患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悉心诊治,救死扶伤,一如既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志鸿1980年得以平反昭雪。古稀之年的他心情豁达,仍积极参与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开展医疗卫生咨询服务,还为许多患者解除病痛疾苦,广受乐平人民的赞誉。

(尚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