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在古代,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為的就是祈求五穀豐登和遠離天災人禍。然而,這些總歸是美好的祝願。“瘟疫”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遠到大頭瘟和霍亂,近到這幾年發生的豬流感和“非典”,縱使是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仍然難以控制疫情,更別說醫學落後的古代了,人人聞之色變,一旦遭遇便要舉家搬離。

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如果拉開時間的座標軸就會發現,瘟疫總是來無影去無蹤,像個幽靈一樣一直是人類揮之不去的噩夢,好似每隔幾百年就會爆發一次重大疫情。今天要談及的便是中世紀在歐洲爆發的一場大型瘟疫——黑死病,其發病之迅速匪夷所思,在短短的數個月內就蔓延到了整個歐洲。

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十四世紀中期,一場悄無聲息的大型瘟疫瞬間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它奪走了歐洲近兩千萬人的生命,在那三年間,又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歐洲人死亡,這使得本應處於人口上升期的資本主義搖籃變得十室九空,絕望和哀嚎縈繞在這片土地上揮之不去。

那麼為什麼將這種疾病命名為黑死病呢?原來,只要感染上這種烈性傳染病的人,都會顯示發燒和嘔吐,接著皮膚會出現硬幣大小的淡藍色和紫色斑點,最終則是可怕的黑色腫脹,病狀極為恐怖,加上發病速度非常快,而且絕望的是在當時幾乎無藥可醫,染上了這種病症的人只能在家中祈求神的保佑了。人們後來通過研究發現,這種病的歲魁禍首就是鼠疫,通過啃咬了受感染老鼠的跳蚤傳染給人類的一種疾病,可謂是防不勝防。

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黑死病在1347年發現於西西里,隨即便傳播到北非整個意大利和西班牙,法國;1349年傳播到奧地利、瑞士、德意志和尼德蘭;1350年傳播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沿岸;最後在1351年傳到俄羅斯西北部,整個歐洲都籠罩著 黑死病 的陰霾,因為鼠疫在當時的醫療條件面前,簡直就是能傳染的絕症,整個歐洲都差點因此毀掉。據說當時街頭巷尾都是帶著防疫面具的醫生們,但他們能夠做的也只有安慰和收屍,人們死的死,逃的逃,倫敦的街頭長起了荒草,夜裡靈車沿著空曠的接到搜尋屍體,“把死人的屍體交出來!”的呼喊聲迴盪著。

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關於此次疫情的源頭眾說紛紜,比較具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是:當時的蒙古大軍向西行進,將大量具有潛在疾病源亞洲老鼠帶向了西方,同時歐洲盛行消除巫女運動,把貓都趕絕了,恰巧當時的歐洲街道衛生情況堪憂,比如亂倒排洩物,這就在無形之中給跳蚤和老鼠一定的生存和繁衍的空間。

當時的黑死病簡直就是死神的呢喃,歐洲人也不願意坐以待斃,於是也研究出了幾種對付黑死病的偏方。一,放血療法,中世紀的歐洲人都喜歡用簡單粗暴的放血療法來治療疾病,有錢人得病可以用螞蝗不痛不癢地放血,而窮人只能挨刀了。二,吃一勺發黴的蜂蜜,當時的人認為蜂蜜放得越久,效力越強。三,去下水道里住,當時的醫生認為,黑死病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既然清新的空氣裡有病,那汙濁的空氣裡肯定沒病。最後的結果很顯然,根本不能阻止病情的蔓延,反而加劇了疾病的蔓延,但更多的人願意嘗試“偏方”。

就這樣,黑死病在歐洲大陸肆無忌憚地收割著性命,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年。可能是因為蒼天有眼,就在人們越加絕望,準備搬離時,疫情突然被控制住了。後來有學者分析了好幾點關鍵原因:一,攜帶疫情的病人大部分死去,人們也或多或少擁有了抗體。二,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人們開始變的富有,也有了可以換洗的衣服,城市系統的完善使得公共衛生變得有了保證,各種傳染病的發生自然降低了,這也包括橫行歐洲幾百年的鼠疫。三,有意識的大面積隔離有效阻止了擴散。

六百多年前,歐洲曾差點被這種動物毀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有學者認為,為尋求“黑死病”的解藥,間接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我們都是時代的幸運兒,有幸生在這個歷史上罕見的好時代,沒有飢餓,沒有戰爭,沒有恐怖的瘟疫。

得益於現代醫學體系的飛速發展,現在我們再普通不過的一個人所能享受到的醫療服務也要遠遠好過古代的皇帝,但是每個人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這都要歸功於為此奮鬥終身的各位先賢科學家,以及全世界的醫務工作者,對此、該心存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