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在古代,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为的就是祈求五谷丰登和远离天灾人祸。然而,这些总归是美好的祝愿。“瘟疫”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远到大头瘟和霍乱,近到这几年发生的猪流感和“非典”,纵使是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仍然难以控制疫情,更别说医学落后的古代了,人人闻之色变,一旦遭遇便要举家搬离。

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如果拉开时间的坐标轴就会发现,瘟疫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像个幽灵一样一直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噩梦,好似每隔几百年就会爆发一次重大疫情。今天要谈及的便是中世纪在欧洲爆发的一场大型瘟疫——黑死病,其发病之迅速匪夷所思,在短短的数个月内就蔓延到了整个欧洲。

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十四世纪中期,一场悄无声息的大型瘟疫瞬间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它夺走了欧洲近两千万人的生命,在那三年间,又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欧洲人死亡,这使得本应处于人口上升期的资本主义摇篮变得十室九空,绝望和哀嚎萦绕在这片土地上挥之不去。

那么为什么将这种疾病命名为黑死病呢?原来,只要感染上这种烈性传染病的人,都会显示发烧和呕吐,接着皮肤会出现硬币大小的淡蓝色和紫色斑点,最终则是可怕的黑色肿胀,病状极为恐怖,加上发病速度非常快,而且绝望的是在当时几乎无药可医,染上了这种病症的人只能在家中祈求神的保佑了。人们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病的岁魁祸首就是鼠疫,通过啃咬了受感染老鼠的跳蚤传染给人类的一种疾病,可谓是防不胜防。

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黑死病在1347年发现于西西里,随即便传播到北非整个意大利和西班牙,法国;1349年传播到奥地利、瑞士、德意志和尼德兰;1350年传播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沿岸;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整个欧洲都笼罩着 黑死病 的阴霾,因为鼠疫在当时的医疗条件面前,简直就是能传染的绝症,整个欧洲都差点因此毁掉。据说当时街头巷尾都是带着防疫面具的医生们,但他们能够做的也只有安慰和收尸,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伦敦的街头长起了荒草,夜里灵车沿着空旷的接到搜寻尸体,“把死人的尸体交出来!”的呼喊声回荡着。

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关于此次疫情的源头众说纷纭,比较具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是:当时的蒙古大军向西行进,将大量具有潜在疾病源亚洲老鼠带向了西方,同时欧洲盛行消除巫女运动,把猫都赶绝了,恰巧当时的欧洲街道卫生情况堪忧,比如乱倒排泄物,这就在无形之中给跳蚤和老鼠一定的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当时的黑死病简直就是死神的呢喃,欧洲人也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也研究出了几种对付黑死病的偏方。一,放血疗法,中世纪的欧洲人都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放血疗法来治疗疾病,有钱人得病可以用蚂蝗不痛不痒地放血,而穷人只能挨刀了。二,吃一勺发霉的蜂蜜,当时的人认为蜂蜜放得越久,效力越强。三,去下水道里住,当时的医生认为,黑死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既然清新的空气里有病,那污浊的空气里肯定没病。最后的结果很显然,根本不能阻止病情的蔓延,反而加剧了疾病的蔓延,但更多的人愿意尝试“偏方”。

就这样,黑死病在欧洲大陆肆无忌惮地收割着性命,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可能是因为苍天有眼,就在人们越加绝望,准备搬离时,疫情突然被控制住了。后来有学者分析了好几点关键原因:一,携带疫情的病人大部分死去,人们也或多或少拥有了抗体。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开始变的富有,也有了可以换洗的衣服,城市系统的完善使得公共卫生变得有了保证,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自然降低了,这也包括横行欧洲几百年的鼠疫。三,有意识的大面积隔离有效阻止了扩散。

六百多年前,欧洲曾差点被这种动物毁了,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有学者认为,为寻求“黑死病”的解药,间接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有幸生在这个历史上罕见的好时代,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没有恐怖的瘟疫。

得益于现代医学体系的飞速发展,现在我们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所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也要远远好过古代的皇帝,但是每个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这都要归功于为此奋斗终身的各位先贤科学家,以及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对此、该心存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