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生怎样克服浮躁心理?

huangcaiting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年轻人太过注重结果的时候,行走的步调会紊乱,匆忙赶路的过程中,双脚触及地面的力度就会减轻,这其实也反映了他们内在的心理的浮躁、焦急等。这样去生活就会有失踏实,就可能降低生活、事业的质量。所以,凡事切不急躁冒进,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内心,从做好自己入手非常重要。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而后者则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而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每个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罗杰斯主张,人的成长在于充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和不协调。

所以,作为大学生、作为青年人,唯有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才是人生健康妥当的正道。

1.培养自我挑战意识:人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实现自我的过程。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指出:“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

所以,在生活中,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都在照射着你人格的优缺点。对此,你只有不断进取,方可完善自己。要注意到的是,人格的完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自己与自己的不足去战斗。

2.树立人生的基本信念:就是要树立一个信念。在心理学上,人格泛指个人的先天遗传与后天培养的认知、情感、动机、行为方式的总和。因此,人格实际就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与努力,形成自我相对稳定的人生基本信念,以此来立身处世、服务社会。

3.能够自我反省:就是要能够不断的修复自己。我们要避免自我封闭,要信任他人,并谦虚接受别人的批评。其实,不管对方是何等身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面能反射出自我的镜子。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以得到更多人对自己的反馈。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修正自我。

4.树立榜样进行学习:可以神交古人,学习经典,可以结交益友,通过对他们的认同来促进自我的成长。毛泽东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著名的“自卑情结”理论,就是指人在某些方面都有自卑,因此人需要不断克服自卑,不断成长,这才是人的基本需求。

5.可以进行目标设定:要深刻地了解自己的长短优缺,在这个基础上,设定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目标,并勇于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6.凡事要能够坚持不懈:在自我完善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进度,努力达到新的目标。

林则徐曾在他的书房里挂一个大匾,上书“制怒”,林则徐每天要看这个匾,这种做法对于他就是不断的自我提醒和对自我发展的不断督促,其天长日久必产生潜移默化的转化作用。心理学将这个过程称为“内化过程”。


心理师杨立新


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浮躁,惶惶不可终日,一旦这样下去,不仅毫无学术,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不会有什么建树。存在浮躁心理的人办事没有耐心,总是想投机取巧,自己的脾气还很大,盲目去做一些事情,往往闯下祸。那么怎么消除这种浮躁的心心理呢?

1、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做着“天上掉下大元宝”这样的美梦,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付出艰辛的汗水之后取得的。同时也要正确的看待他人缺点,不要因为自己的小情绪就给别人下定论。

2、遇到事情善于思考。不要总是跟着感觉走,任何时候都要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以现实为基准,平常冷静的分析问题。

3、不要盲目的攀比,助长自己的虚荣之心。懂得舍取,不要有这样那样的小心思,乱了自己的手脚,还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困扰。

4、做事情脚踏实地,对在自己的人生要有长远的目标,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相信你最后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5、自我提醒。当你心情浮躁,不想学习的时候,你可以自我暗示一下,不管你是有多么的不想认真下去,你想一下取得好成绩,家长的喜悦,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好评,你就会有很大的动力继续下去。


执念丶终成殇


答:浮躁是这个社会的通病,不是你在浮躁,是所有人都在浮躁。所有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感到恐惧,五彩缤纷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你感觉你能做什么,又感觉自己又不能做什么?还是欲望引起的,这种欲望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你现在还是学生,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好好读书,把底子做扎实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们人都喜欢活在虚拟的世界里面,怀念过去,恐惧未来,然后又过不好今天,这就是浮躁的原因。不确定性的心理导致的,过好每一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