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這一天,是太陽的轉折點,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嘉賓:陳新

出身中醫世家

《養生堂》特邀嘉賓

清華EMBA特約講師

《時尚巴莎》等健康專欄撰寫人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至三候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角向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鳴;後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秦晉稱蟬。蜩螗沸羹,叫聲沸稠為黏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螗小而綠,叫聲尖銳而急促,立秋後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為區別“知了”,俗稱“都了”。雄性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意味著夏天已過半,後半夏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生於陰陽半開半闔時,作為一種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調中樞。如治療傷寒寒熱,是少陽之樞半開之病;治喉嚨腫痛,是少陰之樞半開之病。

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習俗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至之後,陰氣始生,陽氣開始衰退。對應著這種陰陽變化,民間形成許多習俗禁忌,以期求得吉祥平安,趨利避害。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互贈扇子與香囊

古時,為了消暑,夏至之後,皇家會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民間夏至日,婦女之間會互贈摺扇、脂粉、香囊,“扇”藉以生風,祛暑消熱;“脂粉”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香囊”驅蚊蟲,放在傳染病流行。

扇子、脂粉與香囊也是我們現在常用的物品,今年的夏至日,不妨也把這個習俗用起來,將扇子與香囊贈與親朋好友,既表達關心之意,又懷有感恩之情。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吃餃子、面和餛飩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時節,吃麵是重要習俗。北京、山東等地吃涼麵,麵條煮熟後過涼開水,降火開胃、消夏避伏。北方人夏至日吃麵食,而南方人則在夏至這天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民間歷來有“苦夏”掉肉的說法,所以,夏至吃過餛飩後,會稱體重,希望體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養生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陰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飲食養生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運動養生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至養生先養心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養心。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至養生謹防熱中風

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脘鬱悶、食慾不振等心神不適,甚至引起中暑、熱中風等,傷害健康。

天氣熱,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是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時,此外,要注意備好一些用於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熱中風的藥物。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至“三伏貼”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敷貼禁忌: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後患者等。

夏至養生吃什麼好?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夏季要多吃苦味食物,傳統中醫與五行理論認為,五行苦入心,夏季屬“火”,而火對應五臟中的“心”,夏季心火旺盛,需要苦來中和。苦味可以刺激味蕾和味覺神經,刺激唾液腺、增進唾液分泌,刺激胃液和膽汁的分泌。因此可增進食慾,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苦瓜鯽魚湯

夏季氣候溫熱潮溼,適當喝些魚湯,有助於祛溼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原料:苦瓜475克,鯽魚380克,葵花籽油、生薑、雞粉適量。

做法:

1.先把生薑洗淨,放入煮鍋中,加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

2.苦瓜擇洗乾淨,切塊,開水焯燙;

3.然後油適量,倒入鍋中,燒熱後放入擇洗乾淨的鯽魚,煎至雙面微黃,撈起放入鍋中;

4.放入苦瓜,蓋鍋蓋,大火燒開;

5.最後放入適量的雞粉調味,即可出鍋。

南瓜玉米沙拉

夏至吃玉米能補中健胃,除溼利水,宜於脾虛洩瀉,溼熱洩瀉,搭配南瓜做成沙拉不僅清涼開胃,味道還十分不錯。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原料:南瓜200克、雞蛋2個、新鮮玉米粒1小把、時令綠葉蔬菜1小把、橄欖油2湯勺、蘋果醋1湯勺、芥末適理、鹽少許。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小塊,冷水上鍋蒸3-5分鐘後盛出放涼吹乾;

2.不粘鍋中放入少量橄欖油,放入南瓜塊四面各煎一下瀝油備用;

3.雞蛋煮熟後,切開去蛋黃,只留蛋白切小碎丁;

4.玉米粒焯一邊水瀝乾,綠葉蔬菜洗淨瀝乾;

5.橄欖油、果醋、芥末、鹽混合後拌勻成沙拉汁,所有食材倒入沙拉碗,淋入沙拉汁拌勻即可。

家常涼麵

中國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麵條是北方人的至愛。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而麵條都要過涼水,俗稱“涼水面”,用來消夏避伏。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原料:麵條、黃瓜、醃胡蘿蔔、醃香椿芽、芝麻醬、蒜泥、醋、香油

做法:

1.先和麵,醒30分鐘後擀成麵條;

2.黃瓜切成細絲,醃胡蘿蔔和香椿芽切丁,芝麻醬用水調開,蒜泥備好;

3.鍋中水燒開後,下入麵條煮至八成熟後撈出;

4.麵條用涼水沖涼,反覆衝幾次;

5.涼好的麵條盛入碗中,依次加上各種調料,再加適量醋和香油;

6.攪拌均勻後即可食用。

夏至:炎熱已至,就著蟬鳴、夏景吃上一碗“夏至面”

“雨砌蟬花粘碧草,風簷螢火出蒼苔。”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到來了,你打算如何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