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敢当的王梦恕 留块无字碑

敢说敢当的王梦恕 留块无字碑

关于春运抢票难、全国铁路网络建设、铁路增速等问题,他的答案一次次引发争议。尽管一些言论让他毁誉参半,但他仍坚持表达自己的观点。


全文约1511字,细读大约需要4分钟

王梦恕76岁那年说过:“做人要学武则天,死后留块无字碑,任人评价。所以我不在乎。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人大代表是王梦恕最著名的两个身份。比起在中国铁路上的重大贡献,王梦恕的新闻发言人身份以及备受争议的观点更让人熟识。9月20日,81岁的王梦恕去世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怀念他;22日的告别仪式上,数百人来到八宝山殡仪馆送别他。倘若真的有块无字碑,大概一半是赞颂他的功绩,一半是敬仰他敢言的精神。

生于1938年的王梦恕是河南温县人。成长于战乱时代,坎坷的经历锻炼了他顽强的性格。他最感兴趣的运动是拳击,那是少年时代反抗欺负的手段。此外,王梦恕还迷武侠,仰慕《三侠五义》中的侠之大者,腰间别着一尺多长、磨得锃亮锋利的钉子。他的一位中学老师临终前给他写信,希望他改变个性,不要因愤怒干扰社会,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的父亲在铁路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报考了铁路学校,先后在天津铁路工程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学习。起初他学桥梁专业。在唐山铁道学院学习的第三年,遇上成昆线建设,隧道施工大塌方,造成八名工人死亡,一名学生被砸断了腿。

“能不能以后隧道施工不死人。”第四年分专业时,王梦恕主动申请转去隧道工程建设专业。1964年,他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首批研究生。

他接下来的人生完全献给了中国铁路。军都山隧道工程、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工程、磨沟岭隧道工程、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和青岛海底隧道工程……每一项大工程王梦恕都参与其中。

最大的贡献要数他在1965年参与建设的北京地铁一号线。他主张不要明挖,还主持了盾构工艺模拟实验和当时全球唯一的7.3米盾构设计和制造。经过系列实验,这一艰巨任务最终完成。

经历“文革”的磨难,改革开放后,他又迎来了骄傲的成绩。当时,衡广复线要打通长度为国内第一、世界第十的瑶山隧道,要使用双线电气化等复杂的技术。

铁道部隧道局上万名工人一筹莫展。王梦恕站了出来。他采用了一种先进的爆破技术——一次性使用1.5吨炸药,分20毫秒连续爆破,其间用仪器监测地层震动,既保证爆破精确,又不会破坏岩体。

由于之前爆破最多用100公斤炸药,很多人都认为王梦恕的做法很冒险,劝阻他。最终,王梦恕把炸药减少到800公斤,精确地将5米深、100平方米大的断面“切”了下来,且将对周围岩体的破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在铁路领域作出的贡献使得他的头衔越来越多。坐在这个位置上,他“安分”一点,便可以树立更好的形象,可他难改敢言的性子。

毕竟在“文革”期间,遇上主持北京地铁工程的施仲衡被打倒,他都敢质问造反派首领:“他有什么罪!”

与铁路相关的问题,他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领域他也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力促新建的1700万吨原油库从地上改到地下;比如反对在五棵松体育馆建设大屏幕……

他敢说且敢负责。2007年上海决定建设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他发了篇批判磁悬浮的稿子,由于事关重大,刊登的媒体要求他在稿件上签名,王梦恕毫不犹豫地签了字,“我说的我就敢负责。”

最惹争议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大多数专家都断定是技术问题时,他跳出来说是责任问题。此言一出引发了广泛争议,甚至调查组专家说他没有理解或者没有参与具体调查工作。

尽管这些言论让他毁誉参半,但他仍坚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争议声中,老头子走了。那些功绩,历史会记住。那些观点的对与错,时间会证明。我们永远怀念这个敢说敢当的老头子。

敢说敢当的王梦恕 留块无字碑

中国人物类媒体的领导者

提供有格调、有智力的人物读本

记录我们的命运 ·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68期

文 / 李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