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恕,可敬的“少数派”

9月22日上午,王梦恕院士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数百名北京交通大学师生来到现场送别王梦恕院士。

王梦恕是我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其因主持和参与了中国高铁的研发建设工作而被誉为“高铁院士”。主持了大瑶山隧道、北京地铁2号线等众多具有开创意义的工程,以及国内多条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设计、施工。

但长期以来,他并不是因自己的科研和建设成就为公众所熟知。在2001年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中,他公开为刚起步的中国高铁辩护。事实上,他类似这种“逆势而动”的言论不在少数,而几乎每一次,这些发言都为他惹来不少争议乃至谩骂。2003年,南水北调以明渠为主,仅在穿过黄河以及一些城市地带时使用隧道的规划一出来,王梦恕就不认同:“这个不行,得改”。但最终,工程还是按照原规划开工了。2007年上海市决定建设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他认为磁悬浮不适于引入城市交通。如今,隧道引水的主张得到了认可和重视;磁悬浮在几番争论之后也不了了之、归于平寂,可以说他这个“少数派”成功逆袭了。

王梦恕把自己的这种执拗归结为坚持,“有些人是利益主义者,有些人是上面定了就做吧。但我觉得应该坚持真理,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我一定要说。”。有道是“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王梦恕用真心对待国家、人民和事业,不怕得罪人,不在意个人得失,唯实不唯上,敢于直言、勇于诤言、善于谏言,提出了许多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科学决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的这种 “执拗”精神无疑值得更多人学习。

各地政府在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实施大量决策,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遗憾和不足。如能以欢迎的姿态,正视不同意见,则能及时弥补既往不足,改正错误。“众人拾柴火焰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兼听广纳,博采众长。不仅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能防止失误,使各项决策科学合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梦恕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真心、真挚、真诚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我们要将王梦恕先生的“执拗”精神传承下去,成为激励前行的力量,树牢主人翁意识,甘当“少数派”,积极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各地各级政府要大力营造善待“少数派”的良好氛围,激励使更多的人投身愿进诤言,乐献良策的行列中来,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还可以迎来令人期待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