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地区曾狂热崇拜中国,领袖都用论语警示自己,后来却鄙视中国

我们知道,欧洲和中国两地相距很远,在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没有什么先进的交通工具,所以两地之间的人民对于彼此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在两地之间流传出许多说法,都非常可笑。

我们先来说说古希腊人,他们的心中认为中国人一般都有五米以上,而且中国人最少也能活个两百年,而且皮肤非常坚硬,刀枪不如。如果这种说法传到中国,让中国的百姓知道岂不是要笑疯,五米以上的身高还普遍两百岁,简直是无稽之谈!

直到十三世纪时期,威尼斯有一个人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这个人我们都熟悉他就是马可波罗,但是他到了中国并没有按照他所见的写,而是夸大了事实,他写的游记之中尽是一些吹牛的话,把中国这个地方写成了黄金之国,街上随处可见黄金。当这本书传到外国的时候,人们都震惊了,中国竟然达到了如此富裕的程度,无数人都开始了无脑崇拜中国这个“黄金国度”。

这一地区曾狂热崇拜中国,领袖都用论语警示自己,后来却鄙视中国

到了十六世纪时期,外国人有了能够跑长途的船只之后,大批的传教士纷纷前往中国,都想见见这中国到底有多豪,他们考察中国之后,回去写了各种各样的报告,其内容无不是夸中国好的,导致了欧洲曾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产生了非常神奇的向往,对中国的文化更是推崇之至。

但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在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里,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竟然来了个大转弯,原本向往中国的人甚至产生了厌恶之情,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原来在这个时间段内,中国正直“青春壮年“,我们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著名的康雍乾时期,这三大帝王把中国的实力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无数老百姓也活的都是十分自在,整个明朝一片叫好,经济实力急速上涨。

这一地区曾狂热崇拜中国,领袖都用论语警示自己,后来却鄙视中国

然而,此时的欧洲正在经历艰难的战争,因为宗教纷争导致各地民不聊生,当他们在饱受苦难的时候,听到中国此时正欣欣向荣,心中更是生起了无比向往的念想,他们向往中国那时候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水平,在一些人的心里,中国这个国家被他们尊崇为世界第一,没有国家能超越这样一个繁华的国度。

在文化方面,欧洲有名的思想家伏尔泰原本十分推崇儒家文化,他对中国的文化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把《论语》中的一些句子当作自己座右铭警醒自己,可见当时文化界对中国思想的无脑追随。伏尔泰是欧洲的文艺领袖,思想领袖,他直接掀起了法国崇拜中国的浪潮。这种对中国狂热崇拜的浪潮,持续了近百年。

这一地区曾狂热崇拜中国,领袖都用论语警示自己,后来却鄙视中国

就连政治制度也是效仿中国,贵族不再世袭,平民可以通过一些类似我们中国的科举获得官职,甚至一些统治者也要跟着中国的皇帝一般,举行祭天仪式,其目的也是相似,为了让国家国泰民安罢了。

这一地区曾狂热崇拜中国,领袖都用论语警示自己,后来却鄙视中国

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欧洲一些思想家认为这样无脑追随中国的思想,把欧洲一些原本的思想都抛弃掉,慢慢就沦为了中国的奴隶了,欧洲一定要发展自己的文化,所以一些新兴的思想启蒙家们出现了,他们开始鄙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制度简直就是惨无人道,没有一点人性,整个国家都由一人统治,可以想象底下平民过的是多么不自由。

到底为什么在历史上会出现如此夸张的反转,由原来无脑跟随变成了彻底鄙夷?

一些专家们认为,欧洲之所以那么崇拜中国,只不过是被一些传教士带回来的报告被蒙骗了,传教士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些正面的,几乎没有说中国的一些负面东西,另一方面,当时的欧洲人民正饱受折磨,人们心里自然会产生一些希望,希望能像中国一样,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一地区曾狂热崇拜中国,领袖都用论语警示自己,后来却鄙视中国

不过,欧洲的人也不傻,他们也是有思想家政治家的,慢慢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些理性主义,传教士在这个时期也在中国屡屡受挫,中国在欧洲人的印象里变得愚昧和落后起来。

十九世纪之后,欧洲不仅思想进步巨大,社会也越发进步,发生了工业革命,彻底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把当时中国当作自己的一个对立面,衬托自己的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