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我的第二故乡

不居庙堂之高,不处江湖之远。我就在这里,在襄城新文化里,煮一壶泠泠清茶,煎一盏瑟瑟轻尘,就着光阴,等你,和你的故事……

青藏高原——我的第二故乡

青藏高原——我的第二故乡

韩业志

青藏高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这一点不假。我们大都是守卫在祖国这块神圣领土十多年的老兵。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车里面有供养设备,解决了高原缺氧问题。青藏高原这块净土是夏季避暑观光的圣地。在这里,可以欣赏青海湖世界最大的高原咸水湖,欣赏湖中回鱼迎流而上的壮观,品尝湖中鳇鱼的美味,看到山坡成群牧羊,牦牛的壮观。

八一建军节马上要到了,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成立九十一周年,也是实施强军梦的重要一年。对于我们这些退役老兵来说,每年八一建军节都要团集。来自五湖四海的老战友们重新聚首,追忆青春,回首岁月,细数战友亲如兄的温暖瞬间。大家虽然退役,我们仍然是伟大祖国的保卫者。

那时年轻的我们,在青藏高原留下了我们的青春,留下了我们很多记忆和回忆。现在看到强军梦的逐步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越来越强大,战友们都感到自豪,我们为自己曾经驻扎和守卫过这片热土而无尚光荣!特别是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修改宪法,专门为我们这些退役军设立了军人事务部,退役战友们真正感到了祖国的温暖和有了自己的家。

重回青藏高原,驱车可以不时看到各种野生动物的出没,让人回归到大自然美景,观赏查尔汗盐湖,西域明珠格尔木新城,跨越海拔高度5300米世界屋脊,观赏雪山皑皑奇观。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的不同等,会让你打开眼睛。

但你们可曾想四十年前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情景?

那时候公路全是搓板石子路,是进藏时候修复的唯一通道,三千里青藏线沿线设立十八个兵站,给过往部队提供汽车加油,干部战士就餐住宿,我们是十二月低到到西宁,河南最低温度只有零下十度以上,到达西宁后气温就是零下零下二十多度,刚去不懂,手触碰到钢管上就被粘上了,吃饭感到好像没做熟一样,我们在西宁休整四天,就开始乘坐德产柴油大一发出发,每天大约行走走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公路,在兵站吃住,越向西,战士们高原反应越厉害,呕吐,咳嗽,感冒,每天战友们碰到的常事,经过十三天行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格尔木。部队主要是供应西藏军区军需军械物资的供应,我们就这样常年奔迫在三千里青藏线,老团长讲,这里是艰苦,可是要有人来保护,问战友怕不怕?战友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怕吃苦,坚决保卫好祖国大西南!

记得最清楚的是驻守唐古拉兵站一个战友的一件事,听起来像传奇故事一样,他在兵站炊事班值早班,部队刚配上高压锅(专门给高寒部队制作的,两个人拉手才能保住,可以供两个连就餐),他和另外一个战友把盖子盖好,穿上皮大衣坐高压锅上取暖,岂知高压气阀被他坐上不能出气了,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坐上睡着了,气压在不停上升,气阀被他坐的不能冒起,只听一声巨响,高压锅盖一下把他打出几米高,多亏那时候的营房房顶都是用竹柏子加麦草泥巴做成的,把他打出房顶落在沙滩上,遍地是馒头,兵站站长带人找到他,被摔昏迷,面部烫伤,后按三等残废退伍回乡。

叙述这么久,大家可以想象当年军营生活的困境,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以苦为乐,站岗执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兵年年走,新兵年年来,唯一不变的是青藏高原的热土情怀。在这走走留留中,我们一干就是十几年,战友们就是凭自己对党的忠诚,一腔热血保卫着祖国的神圣边疆。

现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现在公里,铁路,飞机,交通发达,这片净土成了人们观光的圣地。

现在退休了,每到八一建军节,我们都坚持重聚,也许青春流逝,但我们更珍惜当下。想当年,因这里气候恶略,空气含氧少,不少战友在守卫这片热土是都患上了高原疾病,许昌,襄城县,舞阳县,信阳等地战友已经有几十位先后去世,在此向他们深深鞠躬,愿他们的灵与魂和青藏热土相守共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