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佳果话黄皮(附:黄皮叶、黄皮果核、黄皮树皮、黄皮根)


黄皮果又称黄皮子,黄檀子,黄弹子,金弹子,为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Skeels的果实。黄皮原产我国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等地均有分布,很多人家都会在自己屋旁或坡地种上几棵,每年的6月到9月,黄澄澄的黄皮果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黄皮果有甜有酸,或甜中带酸,或酸中带甜,酸甜适口,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助消化,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岭南佳果。

岭南佳果话黄皮(附:黄皮叶、黄皮果核、黄皮树皮、黄皮根)

图1 黄皮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最早记载黄皮果的本草著作:“海槎录云:出广西横州。状如楝子及小枣而味酸。”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总结前人经验补充记载:黄皮果“消食顺气,除暑热。酸平无毒,主呕逆痰水,胸膈满痛,蛔虫上攻心下痛……食荔枝太多,用黄皮果解之。”民间常以黄皮果用食盐腌制后入药,能化痰消食,理气。适用于食积胀痛,痰饮咳喘。

黄皮果去掉果核后,生晒成果干,作为零食;也常常用来盐、糖等来腌制成蜜饯,咸中带酸、酸中带甜的黄皮蜜饯携带方便,消食解秽,对于晕车晕船引起的呕吐痰水亦有良效,是居家旅行常备零食。此外,还有黄皮果酒、黄皮果酱、黄皮果饮料等食品的开发和利用。

黄皮几乎全身是宝,除了黄皮果可食可药外,还有黄皮叶、黄皮果核、黄皮树皮和黄皮根也常常用来入药,以下分别介绍:

黄皮叶,即是黄皮的树叶,全年常绿,因此,黄皮叶全年可采摘。岭南地区的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黄皮叶,但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才被记录于萧步丹的《岭南采药录》:“黄皮叶:消风肿,洗疥癞,去热散毒,酒煎服,通小便,煎水洗,解秽恶。”《山草药指南》也认为:“黄皮叶,煎水洗疥癞,能去热散毒,消肿解秽恶。”在岭南地区,人们把黄皮叶看作是祥瑞之物,因此,最常用的功效就是“解秽恶”,人们在参加葬礼后,或探病后,甚至诸事不顺时,摘取新鲜的黄皮叶煮水洗澡,用来驱邪、避秽、消毒、祈福等,还常常与新鲜的柚子叶同用。

岭南佳果话黄皮(附:黄皮叶、黄皮果核、黄皮树皮、黄皮根)

图2 黄皮叶

黄皮果核,也就是黄皮种子,其功效也不容小觑,黄皮种子能行气止痛,解毒散结。适用于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疟疾,痛经,蜈蚣咬伤。《岭南采药录》记载:黄皮核“治疝气,研烂,涂小儿头上疮疖。”

岭南佳果话黄皮(附:黄皮叶、黄皮果核、黄皮树皮、黄皮根)

图3 黄皮果核

此外,黄皮树皮能消风肿,去疳积,散热积;黄皮根能行气止痛,健胃消肿。适用于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等。


注: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网站,向图片作者致谢!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洪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