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超:降價促銷爲什麼拉不動銷售了?

當下,互聯網和朋友圈有一個熱門話題:就是關於方便麵回暖的經濟熱議,有人認為方便麵的熱銷反映了眼下的經濟和消費下行趨勢,也有人調侃是中產階層的苦難,這些結論是否正確我不去考究,不過方便麵的回暖傳達了一些經濟信號。

我們看下關於方便麵銷售的一些數據以及對陶業的一些啟發:來自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方便麵銷售明顯轉暖,在銷售量同比增長4.5%的基礎上,銷售額更是同比上漲了8.6%。規模企業總數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減少,從2016年的1802家減至1663家。某品牌上半年累計完成利潤94.51億元,同比增長17.25%,較食品製造業平均利潤5.4%的增速高出了11.8個百分點。

從數據看:

一、方便麵企業在減少,這是趨勢;

二、銷售增長8%,高端、創新品類成為業績帶動主因;

三、利潤增長速度大於銷售增長速度。

陶瓷行業的現狀大家都很清楚,現在是金九銀十的黃金季節,而市場卻難見明顯的好轉。

不過,終端和上半年相比也沒有持續下滑的跡象,市場的需求和成交一直都存在,只是不再像以前一樣集中爆發而已,雖然有鋪天蓋地的促銷,甚至突破底線的價格。這也可能和上游製造的銷售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

一是消費者不再過分的追求價格,而是過多的關注價值,價值的實惠是未來消費的主要關注點;二是大流通商業模式的變化,讓庫存轉移的速度慢了。

最近,一些朋友聊今年策略,有人建議在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應該放價求量,期望通過大幅的降價拉動銷量的增長,也確有企業這樣做了,就市場調查的結果,這只是一種庫存的轉移,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銷售。

而現行市場環境下,庫存轉移的營銷模式已經不再適應行業的發展。所以,消費者不多的今天,靠低價就可以搶奪更多客戶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其實,在沒有過多消費或者消費缺乏信心的情況下,低價可能帶來小幅的增長,一定不能帶來發展。也就是說沒有流量,低價是形不成轉化的,低價只能是低價。

方便麵行業經過了幾次消費升級和洗牌,市場起起落落,這都是發展的階段性問題。

陶瓷行業也是如此,從2008,到2012,再到2018,每個輪迴都有其獨特的規律。只是現在消費環境變了,行業一下很難適從,就有了現在的市場局面。

今年規模型企業銷售下滑已成定局,能做到利潤率增長的企業才是優秀企業,而小規模企業談增長是沒有太多意義的,同樣談利潤才有可比性。方便麵的回暖現象,也值得陶瓷行業借鑑。

未來的陶瓷行業也有幾個特徵:

一企業數量下降;

二銷售增加放緩;

三優秀企業利潤增幅高於銷售增幅;

四增長主要靠價值高端和創新品類。

這主要:

一是消費信心不足;

二是消費流量不夠;

三是消費理性對價格的質疑,價格迴歸價值;

四是消費結構的變化。

在消費流量有限的情況下,靠低價引流是不可取的,通過價值創造市場才是方向,尤其對自身不帶流量的品牌,想通過低價引流難度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