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中國有奸臣、忠臣,美國只有不同政見?

風吹雨60


為什麼中國有奸臣,忠臣.美國沒有.只有不同政見?

我們先弄清概念的不同。

奸臣、忠臣,是相對歷史上君臣關係來講的;同時,中國我上千年的封建文明歷史,也很注重民本思想,民重君輕,忠、奸是相對於君主、人民而言。也就是說符合他們的利益就是忠,不符合就是奸,總體來說代表的是大眾的利益。而西方几乎是直接從奴隸社會過度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在,我們國家是共和制,民主專政,自然也就沒有忠、奸的提法。類似的概念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岳飛,讓百姓敬拜;秦檜,向百姓跪拜。反映的是他們所作是否符合百姓利益。

美國是從奴隸制過渡到聯邦制的資本主義國家,自從脫離英國宗主國殖民獨立,一般不提君臣概念,當然沒有了。

我們再思考,叫法不同的後面本質是啥?

奸臣、忠誠,他們也是政見不同而已,不同發政見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一般來講,忠代表的是君王的利益,天下為大;奸,代表的是個人私利、小團體利益,甚至出賣國家利益。

美國的政見不同,本質是一樣的,不同政見的人,代表著不同的利益。

美國的南北戰爭,根本原因就是的奴隸主和新興資本家利益衝突、不可調和。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去工業化,當時是對金融資本有利的,對傳統工業資本是不利的,兩派因不同利益,不同政見起了激烈爭論、衝突,最後還是金融資本勝了。但從長遠看,不管哪派勝利,對國家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當然,這是後話。

美國議員,合法擁有利益集團政治獻金,代表他們利益,在我們古代話語看來,統統都是奸臣。

導致這樣的差異,還是文化原因造成的。我們的文化注重集體,希望追求的價值觀是天人合一、和諧共生;而西方的文化注重個體,崇拜的是個人實力,你力量大就聽你的。

說到底,忠臣奸臣也好,政見不同也好,本質還是代表利益的不同。其概念區別是文化原因造成的。


小白思無邪


最簡單一句話就是,美國沒有奸臣與忠臣的詞語,應該歸於美國立國時間較短,而且立國於歐洲文化復興之後。沒有自己的本土文化之外,當今的美國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眾多人種的國家(除了有報道的紅種人之外)。當然,由於美國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保守而成為了弱小的少數民族之後,就是早期的歐洲移民為主體。即使後期有大量的其他國家移民進去但也無法取代這個主體的族群。除此之外,美國今天的穩定更是得益於其立國的先輩給留下的寶貴的法律,以及他們的典範作用。這些還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的話,那就是美國至今在其境內發生的戰爭不多,最大的國內戰爭是之前為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而抵禦外來戰爭幾乎沒有。我對這問題的理解就是:沒有外來侵略的存在,就基本上不存在忠與奸現象。至於私慾問題是存在於所有人類的一個共同現象,只是表現度如何罷了。今天等美國經濟衰退明顯,主要是美國國內的兩大執政黨的黨派利益太過於彰顯而致使國家利益被弱化所致。

中華民族不一樣,具有自己悠久的、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尤其是集權制度悠久以及逢迎其存在的文化根基深厚。當然中華民族是由眾多族群組成,而且分佈在資源不一的廣闊地域上。出於生存的需要,加上私慾的作怪,國內的政權交替基本上都是在戰火紛飛中實現的。由於反覆的武力爭奪與彰顯的私慾,加上法律不健全(封建時期基本沒有法律,有的也是一些初期的法學常識),加上一些原本受壓抑的人才為了得到彰顯自己才能者,才出現投靠武力強大的集團,而那些武力強大者希望能夠登上國家聖殿,也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於是不甘願被欺負的且忠於族群的人就開始聲討這些賣族求榮者為奸人,才有了忠奸之分。中華民族不但自身的戰火不斷,還因為經濟不發達而跌入貧弱的境地,以至於受到外敵反覆入侵的境地。其後果也就有了更為明顯的忠奸之分了。

總而言之,忠奸之分主要在於族群或國與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主要根源。當然根基在於私慾及其文化與利益的固化程度。


上坪農夫


何謂忠,何謂奸?要有判斷標準,一群人說什麼民主制度沒有忠奸,咱能別扯麼?至於說有沒有臣,這個可以說沒有 ,因為封建時代壓根不存在現在的美國,1776年文藝復興都多少年過去了。

但忠奸這個概念,美國可是有的。南北戰爭時期,支持蓄奴和支持廢奴的政客,互相罵對方是奸臣。等林肯當選總統,邦聯徹底扯旗造反,北方聯邦體系中那些鼓吹所謂南北苟合的,又是奸臣。這批人中有些確實是因為在南方的棉花貿易以及走私中能夠獲得暴利,所以才不顧解放奴隸甚至美國的統一來鼓吹媾和,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妥妥的奸臣。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國內那些受到德國納粹蠱惑的人,又被認為奸臣。麥卡錫時代有親蘇親共嫌疑的人被打成奸臣。說什麼民主體制沒奸臣,完全是扯。就算美國沒有皇帝,英國可有,皮特這批人難道沒有被罵過奸臣或者弄臣?


強武堂


這個實際上是政治缺乏彈性的一種表現,不能夠容忍不同的政見,不允許灰色的中間地帶,具體表現則是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顯示出一種幼稚狀態,非常武斷,而且天真的將人分成一和二,對於中間大量的存在的1.5,1.2都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撻伐!這個事情也與社會組織比較簡單有關係,因為社會組織的原子化,導致了所謂的中間地帶是不太容易存在的。中國古代的社會,民間最複雜的組織也就是商隊或是儒家的宗族,這種組織非常的簡單,如果把每個人視作原子的話,那麼宗族和商隊頂多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單細胞動物,這些上面就是朝廷,社會在廣義層面上只分為兩層,在這樣的社會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非常複雜的思想!美國的社會和西方的社會跟這個不一樣,他們存在大量的中間階級和法人的獨立團體,社會組織相對的非常複雜,那麼人們就已經習慣了大量的不同意見,自然也就產生了大量的灰色地帶,基本上不會把一些人的意見看做是死敵!


帝國曆史觀察者


因為中國的歷史太長久,積累發黴腐朽的東西太多。

國人向來容不下異己者,所謂百家爭鳴,不過是一個供權貴挑選家奴的鬥獸場,沒有誰會去真正重視那些不同的學識和見解,待到大一統思想統一,從焚書坑儒,到罷黜百家,這片華夏土地上的傳承就延續多年。

這種必須要將異己者徹底粉碎才能安心臥榻的思路,實質上體現的是皇權的獨一性。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我已經擁有了你們的土地,你們的身體,那麼,你們的腦子也都交過來吧。於是所有的國人只需要有一個頭腦一個價值觀就行了,多的,都是異端,要打殺。

這就是為了統治需要而演變成獸性思維的源頭,在這個前提下,哪裡還有兼容幷包,哪裡還有求同存異?無論是強壓的大秦,還是相對開明的唐宋,持不同政見者無不是要毀家滅門的深仇大恨。秦商鞅改革,得罪了地主階層,縱然奠定了大秦萬世基業,失勢後依然被五牛分屍,哪怕是在對讀書人最寬容的宋朝,瑰寶級的大詩人蘇軾,也因為不同政見被對手所汙衊坑害,流放三千里,一篇寒食帖激下多少人的眼淚。

僅僅用胸懷不夠寬廣來解釋這種中外不同的認知,太偏頗。畢竟參雜了太多太多的歷史人文因素。但有一點應該是共識,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把衡量問題的標準落實到一個務實的態度上。只有允許多種聲音並存,多種觀點討論,咱們才能知道什麼是最快的方式,最準確的路。當今的社會,是開放包容的社會。


花錢無缺


忠奸是衡量一個人的利益標準,為國家利益作想的人肯定是忠臣,為個人利益打算的人必定是奸臣。誰說美國沒有忠奸。太無知了,請問美國有沒有叛國罪。只是說法不同。同一個人,換件衣服你就不認識了。


居安思危25566529461


皇帝不稱朕,專注史評與時評

政見不同,則可以繼續辯論,然後通過投票等民主機制進行決策。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政黨特徵、政治傾向以及主要政治觀點上,存在頗多不同;政客通過演講、辯論、廣告等手段宣傳自己的政策,爭取選民。一般來說,民主政體下的交鋒,就是不同政治利益的交鋒,不同政治觀點的存在,是常態,所以才會有左翼、右翼、中間、獨立等派別的存在。彼此之間即便發生激烈爭吵,相互詆譭,互相揭短,也不會像中國古代一樣,出現“忠、奸”的評判標準。

當代美國政治,是政黨政治,政客們“忠”的對象很多,比如上帝(總統就職,手按《聖經》宣誓)、國家、立國的基本價值觀及其政治傳統、政黨、選民等,並不存在泛泛之忠。

忠在本質上,是道德評價,忠誠與否,屬於動機;一個人是否忠誠,是難以檢驗的。動機往往隱藏在行為和結果之後,一些人忠誠英勇的表現可能被誤解為奸惡。所以從行為窺測動機,很容易誤判。因此,忠奸之議,屬於“誅心”之論,是基於道德的標準及其評價。

評判一個人,最重要的,也是比較靠譜的,是看他的行為是否違法,並以其違法的切實證據,依據律條來決定,他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及承擔何種責任。因此,民主與法制,總是緊密相連的。

我國古代,尤其是在政治上,偏重忠或奸的倫理評價,由此形成一個相當主流的史觀:“忠奸史觀”

你如果翻看古代政治史,幾乎就是一部“忠奸搏鬥史”。歷來的舞臺上,主角就是幾位“忠臣”(如岳飛)和另外一批“奸臣”(如秦檜),轉著圈地纏鬥,且忠奸彼此不可或離——一部戲,要有唱白臉的,也要有唱黑臉的。

在“忠奸史觀”下,從商紂妲己故事開始,就產生了一些有趣的套路,如:

忠臣總是最關心君主

總是意見正確、有先見之明的一方

總是廉潔的

主戰的

不妥協的

也總是下場最慘、最早領盒飯的角色……

在古代,不忠是大罪,要殺頭的。至此出現最大的套路:忠奸相爭,雖然忠臣嘔心瀝血、巴心巴肺,只為君王,可是最終讓忠臣不得好死的,卻是皇帝本人。

這套路等於是個史觀的死結:忠臣到底能不能學呢?學了,結局太慘,不學,難道做奸臣

忠奸是嚴重的人格評價,往往也決定政治人物的政治生命;但同時,忠奸也是異常簡單的臉譜化的評價:忠代表好人,奸代表壞人。

然而真正奸惡之徒,裝得特別忠,而且他還要做最忠的、最大的愛國者(也是愛君者);大家都在爭取做“忠臣”,不料朝堂之上,忠奸爭鬥愈趨水火。

在我國古代,“忠”就是“忠君愛國”,而忠君等於愛國。在近代以前,中國人還沒有形成民族國家的觀念,在君主專制政體下,一個人入仕,只需要忠誠於君主,忠臣就是最大的政治原則。所以當政敵相攻時,很自然地拿“忠奸”做話題,也成為歷代政治鬥爭最大的遮羞布。(皇帝不稱朕答題)


皇帝不稱朕


人治與民主制度的基礎和分野 不是服務於某個集團或某個獨裁者 而是輿論自由 完全透明 監督約束的完整體系 或真正服務於人民 錯沒事 立即糾錯 很難 一條死路走到黑 造成人類浩劫 很多東西值得學習借鑑


匆匆行著


奸臣,關鍵不在於“奸”字,而在於“臣”字,君臣,這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忠臣奸臣也是對於忠君思想而言的,民主時期,誰是君?誰該忠誠於誰?恐怕只有可以忠於的只有憲法,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公民,何來忠臣與奸臣?


眼高手低49920716


你的問答!夲身就混亂!古代時美國還沒出生!!美國只有200年!當然沒忠臣,奸臣之分!!不同政見是近代名詞!你得去學習!讓人笑話在網站上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