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長期吃止痛藥,有無副作用?

流雲飛雁1


(2018年9月25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是藥三分毒”,特別是西藥,很多說明書上明明白白羅列著一大堆副作用。但和止痛效果比起來,這些副作用就需要往後靠了。

藥物治療是疼痛治療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特別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更需要長時間定時定量用藥。常用的止痛藥包括:清熱消炎鎮痛藥、麻醉性鎮痛藥、抗癲癇藥。

一、清熱消炎鎮痛藥

較常用的包括:撲熱息痛、吲哚美辛、布洛芬、雙氯芬酸等,這類藥通過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末梢神經對疼痛的感知覺。這類藥對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痛、關節痛的效果較好,對內臟器管引起的疼痛效果不佳。長期服用該類藥,容易引起胃粘膜損害,導致胃腸穿孔。

二、麻醉性鎮痛藥

常用藥物包括:嗎啡緩釋片、哌替啶(杜冷丁)、芬太尼、美沙酮、可待因、地佐辛等,這類藥物有成癮性,長期服用會形成對藥物的依賴性,其次有呼吸抑制、便秘、出汗等副作用。一般用於急性劇痛和晚期癌症疼痛。

三、抗癲癇藥

這類藥主要包括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對三叉神經痛比較有效。長期吃這類藥可以出現視力模糊、眼球震顫、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

癌症的止痛,一般首選嗎啡緩釋片或嗎啡控釋片,其釋放藥物速度慢,持續時間長,止痛效果明顯。一般按藥物劑量長期服用,比較少出現不良的副作用。即使出現,也比較輕微,都在可耐受範圍內。經年累月服用麻醉性鎮痛藥,會形成耐藥性,當藥效降低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加大劑量使用。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癌痛是臨床上的癌痛病人較為典型的症狀,癌痛的發生,常常讓病人感覺到十分痛苦,服用止痛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有些癌症病人則會擔心,如果長期吃止痛藥的話,會不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呢?


在臨床上,選擇服用阿片藥物的患者,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後,機體出現了頭暈、嗜睡、噁心、皮膚瘙癢和排尿困難等症狀,則提示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嚴重的,如機體的噁心和嘔吐症狀,造成患者一整天都不能進食,3天未進行排便和意識模糊等嚴重症狀,則需要及時進行對照的治療。


研究發現,如果癌症患者長期大量使用水楊酸類藥物,則有可能會導致其肝臟發生中毒性的改變。相比較之下,非甾體抗炎藥則存在有劑量的極限性,因此如果發現患者限制量的療效不佳,此時則應當要結合實際,選擇改用或合用阿片類的藥物。


事實上,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可以嘗試採取一些措施來預防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增加機體的水分和高膳食纖維攝入,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以防止便秘的出現。必要時,還可選擇進行藥物的治療,以加強機體胃腸的蠕動。


指導專家:王家雙,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廣州十大名醫。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原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疼痛科首席專家,暨南大學醫學院廣州紅十字會醫院疼痛科終身榮譽教授。

專長:擅長神經疼痛的治療,特別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和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診療。


醫聯媒體


我可以很明確的說有副作用。但我個人的觀點還是應該吃,尤其是在你的主治醫生建議你吃的情況。

生命質量是第一位的

我一直的觀點是,生命的長度並不是絕對,真正絕對是生命的質量。我的觀點,如果能讓我健健康康的活一個月,而躺在病床上癱瘓一年來選擇的話,

我寧肯選擇,不疼不癢的活上一個來月,也堅決不磕磕絆絆,今天這兒疼那兒疼的活上半年。要不然實在太痛苦了。

疼痛的會增加我們的精神壓力,癌症治療過程當中,病人的精神狀態是有特殊的重要意義的。

止疼藥的副作用

止疼藥最大的副作用是對肝腎這樣的關聯器官的損傷,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幾點需要說明,

第一止痛藥是對一類藥的總稱,不同的藥,對於不同的器官的負擔程度是不同的。

專業的醫生會根據你身體的指標來為您選擇最合適你的止疼藥,儘可能的把副作用的降低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不讓止疼藥的副作用過度的傷害自己,千萬不要自己隨便吃止疼藥。

腫瘤病人吃止痛藥的常見情況

止疼藥絕對不是一吃就天天吃的東西。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不吃呢,要定期去醫生去詢問。千萬不能一種止疼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吃這樣會加重止痛藥對身體的傷害。


腫瘤病人在身體發生疼痛的時候,除了要吃止疼藥之外,在需要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經常發生過這種問題,因為拿止疼藥掩蓋了疼痛的現象導致,治療的最佳時機被延誤。


在很多時候腫瘤病人的疼痛通過我們日常的飲食生活習慣的調理完全是可以減輕甚至是避免的。

雖然現在媒體上宣傳止痛藥怎樣怎樣,但強調這都是亂用的情況下,而不是止痛藥本身有什麼問題。

營養海賊團船長~肖雲濤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營養學會會員

衡膳營養講師、營養大使

擅長上班族營養、癌症營養

想了解靠譜營養,歡迎關注我們,上賊船


營養海賊團


2017中國城市癌症最新數據報告顯示,在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佔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癌症防治已成為我國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對於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但是規範的三階梯治療是可以控制大部分癌痛的。癌痛治療的藥物包括非阿片類即非甾體抗炎藥及阿片類藥。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環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轉化為PGs而發揮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NSAIDs作為癌痛治療基礎用藥其主要副作用包括:

1、抗血小板:抗血小板聚集及使凝集的血小板解聚,臨床可致出血,阿司匹林類藥物為多見,而撲熱息痛則對血流及血小板無影響。故有出血傾向者該類某些藥物不宜使用。

2.胃腸道反應:可至潰瘍、消化不良、燒心、噁心、厭食、腹脹、腹瀉,甚至胃出血,故有潰瘍病史者不宜使用。

3.腎臟:可使腎血管收縮,血流量下降,腎濾過率下降,對敏感個體造成急性腎衰。

4.肝臟:長期大量使用水楊酸類藥物可導致肝臟中毒性改變。非甾體抗炎藥有劑量極限性,因此如到限制量療效不佳,應改用或合用阿片類藥物。阿片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秘、尿瀦留、過度鎮靜等。噁心、嘔吐一般發生於用藥早期,多能耐受。便秘是阿片類藥物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終身不耐受,應該使用阿片類藥物應全療程長期預防便秘。尿瀦留髮生率較低,多是由於合併前列腺增生等。呼吸抑制多是用藥過量時發生,或者患者合併腎功不全。三階梯治療的原則包括注意細節,即在鎮痛同時,對症處理藥物的副作用。


康愛在線


長期吃止痛藥物,是肯定會有副作用的。

經常一些晚期癌症的家屬問我,天天吃這麼多嗎啡,會不會成癮啊?

我回答他,既然都是晚期癌症病人了,怎樣減少痛苦是最重要的。

早期癌症一般沒有症狀,需要“長期”吃止痛藥物,那必然是晚期癌症,比如癌症骨轉移引起的疼痛,癌腫壓迫神經引起的頑固性疼痛等。

止痛藥的作用是止痛,對癌症本身來講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如果說可能的積極治療還有效的話,通過一些治療,可以使疼痛緩解甚至消失,就不存在長期吃止痛藥的問題,比如前列腺癌骨轉移,如果內分泌治療效果良好,那麼骨痛會逐漸緩解,很多治療前疼痛受不了的經過治療後不需要吃止痛藥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多數晚期癌症,不管任何治療,都不會得到長期的緩解或者好轉,最後終會有任何治療都不能對癌細胞起作用的時候。從這一階段開始,直至生命終結,如果病人存在疼痛的話,那麼是一直需要吃止痛藥的。

止痛藥按照癌症疼痛的階梯治療,第一階段一般是非阿片類的止痛藥,多數是非甾體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氟比洛芬酯等,這類藥物主要適用於初期的癌痛,中到輕度疼痛,優點是沒有成癮性,但長期服用任然會有副作用,並且副作用還不少,比如消化道反應,消化不良,噁心等;常見的還可以引發血小板減少和消化道出血,這是非甾體抗炎藥的常見副作用。此外一些非甾體解熱鎮痛藥還會引起凝血障礙,掌聲障礙性貧血和具有一定的肝腎毒性等。雖然如此,這類藥物仍然是輕度疼痛的首選用藥。

第二階段是弱阿片類藥物,第三階段是強阿片類藥物,適用於中重度疼痛,弱阿片類藥物有曲馬多,氨酚羥考酮片等;強阿片類藥物有哌替啶(杜冷丁),鹽酸嗎啡等。這一類藥物也有副作用,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噁心,嘔吐和便秘。其中在臨床工作中,晚期癌症較長時間使用阿片類止痛藥物,便秘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經常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便秘,從而影響進食,從而影響營養攝入,某種程度上加快了病人的衰竭。所以使用阿片類鎮痛藥物,一定要預防患者出現便秘。

另外,阿片類藥物還有嚴重不良反應是呼吸抑制,其實說實話,這一點是一般的醫生比較擔心的問題,所以很多醫生寧願患者鎮痛效果不理想,也不願意或者不敢增加止痛藥物的劑量。其實一般情況下增加用量是安全的,尤其是熟悉阿片類藥物呼吸抑制的處理後。嗎啡在癌症病人中,是不受極量限制的,需要使用多少劑量,完全由病人病情進行止痛藥滴定後決定,常規嗎啡緩釋片30mg,那麼如果需要,吃到120,240mg也完全可以。

因為前提已經確定了,晚期的癌症病人,這個時候治癒一般來說已經不太可能,讓患者減少痛苦是主要的治療目標。包括阿片類藥物的成癮性問題。我覺得已經不是主要的問題。

我最常說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程度相當高,十分痛苦,痛的叫聲可以傳遍四方,後來調整嗎啡的使用量,是常規量的10倍以上,患者不痛了,也獲得了一定的生活質量,的確,他後來成癮了,每到吃藥時間之前就一直盯著時鐘,盼望著吃藥,直到臨走前一刻,並沒有痛苦,還想著該吃藥了。這樣對患者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好的結果呢?癌症病人使用阿片類藥物代價並不高,一天也就幾十塊錢;並不會因為吃醫院的嗎啡片而傾家蕩產,即使有成癮性,能讓病人在不疼痛的狀態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那已經是極好的了。

科學回答健康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在平時無聊的時間裡,可以瞭解一些健康相關知識。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止痛治療是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部分,阿片類藥物是鎮痛藥中的“老大”,代表藥物有嗎啡、可待因和哌替啶等,常用於治療劇烈疼痛、各種急性疼痛、手術後疼痛及中重度癌性疼痛等。

公眾中廣泛存在“麻醉性鎮痛藥的副作用會使人成癮”的觀念,因為嗎啡在常人觀念是一種毒品,其次認為軀體依賴就等同於“成癮性”。而大多數人概念上的“成癮”是指精神依賴。

成癮性是指患者對藥物產生了生理和心理依賴,與耐受性的根本區別在於停藥後產生戒斷症狀。耐受性是用藥一段時間後藥效下降,需要逐漸增加劑量或縮短給藥間隔才能維持其治療效果。這些患者中部分是因為對藥物產生耐藥性,而另一部分與疾病進展有關。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出現生理依賴和耐受性是正常的藥理學現象,不能把它與成癮相混淆,不應影響藥物的繼續使用。

醫用麻醉性鎮痛藥後極少出現“成癮”,因為患者疼痛的傷害性刺激沿著傳導疼痛的神經通路上行的過程中,體內會產生特殊的阿片受體分佈在阿片類藥物中,分散了進入體內的阿片類藥物。

沒有疼痛者(如藥物濫用者)體內沒有產生特殊的阿片受體,進入體內達到大腦的鎮痛藥大部分直接與腦內的受體結合,造成腦內的阿片類藥物濃度突然增高,增加成癮的可能。

多年來國內外臨床經驗表明,用麻醉性鎮痛藥治療疼痛產生精神依賴者實屬罕見,在萬分之六以下。“成癮性”幾乎不發生在癌症患者中。如果病情需要鎮痛治療時,應毫不猶疑地使用麻醉性鎮痛藥解除患者的痛苦。

當然,止痛治療時還要密切觀察療效和藥物的不良反應,隨時與醫務人員溝通,調整治療目標及治療措施。比如,服用阿片藥物如果出現頭暈、嗜睡、噁心、嘔吐、便秘、皮膚瘙癢和排尿困難等症狀,說明出現了不良反應。出現下列情形需要相應的治療:噁心和嘔吐造成一整天都不能進食;3天未排便;白天容易入睡且很難喚醒和意識模糊。

在日常起居中可以預防這些不良反應,處理便秘的方法是增加水分、高膳食纖維攝入、多飲水和適當加強活動(如步行);每天進行腹部按摩以促進腸蠕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有便意即可進行排便;必要時用藥物治療,加強胃腸蠕動,消化道不良反應的防治要伴隨於整個用藥過程。


藥葫蘆娃


【 編號WD015】

一、非甾體藥物類,比如芬必得,英太青,吲哚美辛等,這類藥物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胃部不適,出血等,一般建議飯後服用。如果使用到最大量時,不可繼續加量減輕疼痛,也不可聯合其他非甾體藥物,這樣做只能是副作用增加,而止痛效果不增加。

二、阿片類藥物,這類藥物最大副作用是噁心,嘔吐等,一般再一週後耐受,副作用慢慢緩解。還有便秘,這個一直會伴隨用藥而存在,需要藥物對症處理的。

這兩類是最常見的癌痛止痛藥物,也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我是劉永毅醫生 ,請關注我 ,支持一下唄!


劉永毅醫生


我看過身邊的人經歷過這樣的事,親眼看到的。

我諮詢過科室的醫生,肯定會對腸道等多方面會有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跟最重要的功能比不起,根本不值得一提。

止痛藥,就是為了止痛,而癌痛是種怎樣的體驗,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即使真的有副作用,那也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