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故事〈扁擔〉

狼山邊上,有個圩塘,住的全是些外鄉逃荒躲債來的窮人;有做手藝的,有做小本生意的,真是“敲鑼賣糖,各做各行”。

其中有個人家,父子四人都做木匠,窮圩子裡哪有多少木工?

於是,老木匠想了個法子——做扁擔賣。他們手藝精,做出來的扁擔又經看,又耐用,平擔、翅擔,刨得精光鋰亮,上肩挑東西,像輕了幾十斤。

俗話說“七分力氣,三分扁擔”,就是這個道理。最有名的要數“響擔”,不論挑什呢西,“唧格,唧格”,挑到哪裡,響到哪裡,哪裡好似“三月裡的哨子——清脆響亮”,聽了心上真愜意,勁也加了幾分。

老木匠父子做扁擔出了名,上門來買的人越來越多。

有個外鄉人家娶她婦,挑嫁妝要用扁擔。

這人是個老迷信,忌諱特別多。

肩擔不準用桑樹,因為“桑”字和“喪”字同音,不吉利;也不肯用楊樹,說“楊”字譜“揚”,“風風揚揚”,不穩重。

到底用什木料好,自己也說不清。他找到老木匠出了這麼個難題。老木匠笑著說:“這有何難,用榆樹吧。”“榆‘餘’同音,家常有餘,年年有餘,吉慶有餘呀!”那人高興得嘴都合不捉,立即付錢,要定打八條。

老木匠到處找呀找呀,找來找去,只找到七根榆樹扁擔料。

眼看約定的日子快到了,大兒子對爹說:“古戲上還興個狸貓換太子哩,我促就用楊木代一代吧。”說罷,就動手做了條“鬼頭楊”樹的刷擔,看上去和其他七條沒有二樣。

到了約定的那一天,人來拿扁擔,一條條瞄了又瞄,試了又試,軟硬適中,著實滿意,雖說是爺兒四個做的,看上去竟像出自一人之手。

那人高高興興地走了,走不多遠,聽見老木匠在後面喊,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客人問:“我錢已給了,不少分文。你追我做什?”

老木匠說:“你買的這八條肩擔中有一條不是愉樹的,是我兒子做的,我怕挑嫁妝時吃不消,斷了,摔壞瓷器傢伙,心上想想不安,特地用這條祖傳的榆樹扁擔來調換。”那人感激萬分,回去後到處傳揚老木匠為人誠篤、講信用,做的扁擔貨真價實不摻半點假。

這樣一來,老木匠的名氣越傳越大,越傳越遠,竟出了通州地界,外州縣不少人專程來找他買扁擔。

一天,來了個白鬍子老爹,說的外路口音,開口就要定做一百條上等扁擔。

老木匠以為自己耳朵不靈,聽錯了,問:“老公公,你要這麼多扁擔做什?”白鬍子老爹說:“有用唄,你要是不放心,我先付一半錢做定金。說話算數,不賒不欠,現錢交易。

你到底做不做?”雙方談妥,一個月後取貨。這樣的大主顧,老木匠平生還是第一次碰上。爺兒四個精選上等木料,劃鋸出坯,斧研鋤光,精工細作,整日忙得一身黑汗,飯也沒工夫煮,覺也沒時間睡。到第二十九天夜裡,總算做完了。

百條扁擔,根根硬嶄,條條結實。第二天大早,白鬍子老爹果然不失約,準時上門取貨。

他兩手朝後一別,不慌不忙地先把一百條扁擔粗粗一看,然後一條條上手挑揀,放在肩上試試,騎在胯下壓壓,舉到眼前嘌啄,磨了大半天,才從中選出一根,自言自語地說:“這根頂好,百裡挑一,我只要這一條!”

老木匠急得頭上冒火,說:“看你這人,鬍子都白了,怎麼說活不算數。

你定了一百,只買一條,還有九十九條叫我怎麼辦?”

自鬍子老爹笑著說:“還有九十九條我也買,今天拿不動,暫時存在你這裡,明天一大早來拿。”邊說邊從肩上的錢譽子裡倒出銀子,付足了一百條扁擔的錢。

接下來又說:“錢是給了,不過,鹹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要是這條扁擔經不起用,我是要來退貨的。”

說罷,將扁擔往肩上一捐,頭也不回地走了。

老木匠碰上這麼個怪人,心裡發毛,不曉得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弄得整整一夜不曾閤眼。

天剛亮,老木匠便站到門口望遠處腰。誰知不看則已,一看嚇了一大跳,原來,在不遠處的狼山頂上,一夜之間,竟然多出了一座四角五層的寶塔,也就是現在的支雲塔。

老木匠一直等到日上頭頂,白鬍子老爹也沒來。後來才聽說,水淹泗州城,大聖菩薩從那裡挑來這座寶塔,鎮在狼山頂上。

挑塔用的扁擔,正是向老木匠買的“百裡挑一”的那條。

老木匠當然不敢多拿大聖菩薩的錢,和三個兒子一合計,用餘下來的九十九條扁擔做料,打了一張“隨緣樂助”的錢櫃,給燒香拜菩薩的善男信女丟香錢用;又把多餘的錢施捨給了狼山廟裡的和尚,給他們修佛殿,塑神像。

從此以後,老木匠的名聲更大了。人人都說他家做的扁擔“貨真價實不摻假,天聖菩薩用它挑寶塔”。前來找他買扁擔的人恨不得擠破了門框子,整個圩子裡的年輕人都跟他學手藝,做扁擔。

久而久之,全圩塘都以做扁擔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