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後感

趙老太爺為何不許阿Q姓趙?他認為阿Q身份卑微,和他同姓對自己是一種侮辱。便強令不許姓趙。何其霸道也!

閒人勸阿Q不該姓趙,縱使姓趙也不該說出來,為避諱不惜自改姓氏,多麼可悲的奴性!從這點上來說,阿Q比他們強多了。

魯迅在《大團圓》一章中寫道,阿Q要畫圓了,他使盡平生的力畫圓圈。立志要畫得圓。讀到這裡,不禁為阿Q哀嘆:"精神勝利法“在生死攸關之機依然頑固地在他腦海裡奏效,至死未明白“瓜子模樣"的圈帶給了他什麼。

阿Q立志要畫得圓正是20年代的國民特徵:團圓主義的絕妙體現。而他竭盡全力希望的那圓圈,將他送上了絕境。

這種團圓主義的病態文化是對當時社會現象的諷刺剖析。他是愚昧的國民化身。阿Q的悲劇,暴露了國民的弱點,也正是魯迅為治癒國民而發出的呼聲。

在阿Q上刑場途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他看見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眼睛,又鈍又鋒利,永是不遠不近地跟著他。"精彩的描寫將看客們麻木的精神、無知的醜態刻畫的入木三分。

"又鈍又鋒利"似乎矛盾令人無法理解,這正是魯迅技藝高超之處。看殺頭為樂事的人們貪婪的眼神用鋒利形容極為恰當。而麻木的思想目光必然是混沌的。

從這裡,可以看到魯迅先生那緊鎖的眉頭和憂憤的眼神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先生正要借自己手中的筆來喚醒全體國民的靈魂,其意義實為深廣。

魯迅先生對趙家的虛偽與醜惡描寫一針見血。趙府之人吝嗇之至勢利之極,是封建的腐朽與醜惡。讓人從心底厭惡鄙視。

趙太爺、白舉人、假洋鬼子這些憎惡的丑角,最終"鹹與維新"了,把阿Q送上絕路。這不能不讓讀者憤慨,而小說的主題也在這絕妙的諷刺中昇華。
《阿Q正傳》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