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拿著電動機器雕刻水晶、玉石、瑪瑙,就叫機雕嗎?

看看古人如何製作玉雕,再來下結論吧。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古人如何琢玉,我們可以從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裡記載的《琢玉圖》,還有清光緒十七年李澄淵所繪《玉作圖》中一窺究竟。

《琢玉圖》

相較於清光緒十七年李澄淵所繪《玉作圖》,《琢玉圖》中,僅記錄了一些簡單的文字,和一臺砣機。

砣,碾輪石也。古代碾玉用的圓盤形工具稱作砣,根據加工需要有衝砣,磨砣,木砣,皮砣。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砣機就是古代的玉雕機。砣機的出現推動了玉器工藝從石器工藝中獨立出來,不再是簡單的切割、打磨、鑽孔,真正的玉雕時代開始了。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砣具切割出的痕跡

砣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這一直是玉器工藝史上長期爭論而很難統一的問題,因為缺乏資料和考古證據,目前尚無定論。有學者主張原始砣具始於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有學者主張砣具出現得更晚。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良渚文化玉琮

但可以確定的是,一直到現在,砣具原理都是旋轉性工具。從原始的手搓旋轉,到手拉繩線牽引旋轉,再到機械牽引,乃至現代的電動牽引,變化的只是動力。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後人推測的南北朝-隋唐之前的砣機操作圖,非考古證據

有研究認為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出現了以腳踩作為動力的水凳,砣機不再需要雙人操縱。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已經是經過千年發展,很完善的可以單人操作的砣機了。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玉雕臥牛 西漢

“凡玉初剖時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天工開物琢玉圖

光看這麼一張圖是不是一臉懵圈?還好我們還有李澄淵的《玉作圖》

根據他在序裡說的,“歷觀玉作琢磨各式繪以成圖”,就是說這是份實地考察的繪圖報告,把琢玉過程分了12個步驟,每個步驟有文字和兩張配圖,一張描繪製玉過程,一張描繪製玉工具,非常詳盡,至今也是研究古代制玉的重要文獻資料。

搗沙和研漿 --- 準備研磨材料

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準備解玉砂。

詩經裡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說抄塊石頭去砸玉,而是把石頭從塊狀搗制研漿後製成解玉砂,玉雕工具藉助解玉砂,再對玉石進行切割、琢磨。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李澄淵《玉作圖》

搗砂圖說:

“攻玉器具雖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本性之能力,不過助石沙之能力耳。傳雲,黑、紅、黃等石沙產於直隸獲鹿縣,雲南等處亦有之。形似甚碎砟子,必須用杵臼搗砟如米糝,再以極細篩子篩之,然後量其沙之粗細漂去其漿,將淨沙浸水以適用。”

簡單來說,就是把石塊搗成碎石,再搗成細沙,把漿水漂去,只留極細的細沙備用。可以腦補從蒜瓣搗成蒜泥的場景,特別細的那種。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解玉砂

大家都知道,硬度更高的石頭才能來打磨硬度低的石頭,和田玉硬度都有6.5,就得比這還硬的石頭才行。那解玉砂是用的啥石頭呢?

明末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說:“中國解玉砂,出順天玉田與真定邢臺兩邑。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無耗折。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青玉雙螭耳回紋杯 明

李澄淵在《玉作圖》裡說,有黑、紅、黃等石砂,產自“直隸獲鹿縣,雲南等處”。

結合其他文獻記載,會發現河北太行山沿線那一片是解玉砂的主產地,此外山西忻州還有云南也有產出。

北宋《元豐九域志·河北路》:“邢州,鉅鹿郡安國軍節度,治龍岡。轄縣五:龍岡、沙河、鉅鹿、內丘、南和。土貢:絹一十匹、瓷器一十事、解玉砂一百斤。”

北宋《太平寰宇記·河北道》:“邢州,原領縣九,今八:龍岡、沙河、南和、鉅鹿、任縣、平鄉、堯山、內丘。土產:白瓷器、絲布、綿、解玉砂。”

南宋趙與時的《賓退錄》引《元豐九域志》:“解玉砂一百五十斤,邢一百斤,忻五十斤。”邢即邢州,今邢臺。忻即今山西忻州。

南宋無名氏《百寶總珍集·邢砂》:“碾玉邢砂出河北”“此砂出河北邢州,販到此間。”

《宋史·地理二》:“信德府,次府,鉅鹿郡。後唐安國軍節度。本邢州。宣和元年,升為府。崇寧戶五萬三千六百一十三,口九萬五千五百五十二。貢絹、白磁盞、解玉砂。縣八:邢臺,上。宣和二年,改龍岡縣為邢臺”。

《金史·地理上》:“大同府,……貢碾玉砂”。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兔型玉佩 西周

民國初期章鴻釗在《石雅》中專門有《解玉沙》一篇,認為解玉砂主要是石榴石和剛玉兩種,紅砂為石榴石,可以用來研磨軟玉,紫砂為剛玉,可以用來研磨硬玉。

“解玉沙者何?治玉之沙也。今都市所常用者有二:一曰紅沙,其色赤褐。出直隸邢臺縣,驗之即石榴子石(Carnet)也,玉人常用以治玉。二曰紫沙,亦稱紫口沙,其色青暗,出直隸靈壽縣與平山縣,驗之即剛玉(Corundum)也。”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龍形玦 商武丁時期

河北省沿太行山的靈壽、建屏、平山一帶剛玉蘊藏量十分豐富,邢臺作為解玉砂的主產地,也驗證瞭解玉砂主要成分是剛玉。嗯,可惜不到寶石級別,否則就有好多紅藍寶石了。

開玉 --- 切開石皮

《韓非子·和氏》中說:“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璞為頑石,散璞現玉。不管是和氏璧還是別的玉石都一樣,外面常包裹著粗糙的石頭,開玉就是把皮殼切開,像剝開果皮取出果仁一樣。

更早時候是怎麼切割的,現在人已經很難想象,推斷也是用線材類來回切磨。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軟線切割示意圖

感謝材料不斷改進,到清末已經可以使用鋼條了,看起來很像現代的鋸子,依然是用鋼條浸水和解玉砂慢慢切磨。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開玉圖說:

“器用聚鋼條及浸水黑石沙,凡玉體極重即宜用此圖內所畫之式以開之。至若玉二三十斤,則以天秤吊之,再用尺六見圓大扎碢開之。論玉之產于山水,其原體皆有石皮,今欲用其玉,必先去其皮,若剝果皮取其仁也,故云開玉。此攻玉第一工也。”

扎碢 --- 玉石切塊

碢,古同“砣”。剛才我們說過了,就是圓盤形的琢玉工具。這一步是把玉解成塊或者方條,初步做出胎形。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扎碢圖說:

“碢用木作軸,用鋼作圓盤,邊甚薄,似刀,名之曰扎碢。用浸水紅砂將去盡石皮原玉截成塊或方條,再料其材以為器,用衝碢磨之以成其器之胎形。若大玉料體重則以天秤吊之,如小而則以手託之,不用天秤。

這一步可以看到清末的明末砣機和《天工開物》琢玉圖中的砣機還是很像的,都是玉工腳踩蹬板(很像縫紉機有沒有),靠麻繩牽動木軸帶動砣具旋轉,一手舀解玉砂澆到玉料上,一手拿著玉料控制切割方向。

衝碢 --- 粗磨器形

衝砣,就是磨去玉石方塊的稜角,做出器形。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衝碢圖說:

碢用四五分或二三分厚鋼圈,圈內橫以厚竹板,再以紫膠接在木軸頭上,用浸水淨紅砂以衝削其方條玉之稜角,故名衝碢。玉之稜角既去,器形既成。玉體膚上尚有小坳沙痕則宜磨碢以磨之。木碢、膠碢、皮碢以光亮之。

磨碢 --- 初步打磨

從這一步開始進入打磨,依次用磨砣、木砣、膠砣(玉作圖中未涉及)、皮砣逐步打磨到玉器表面細膩。可以理解為從600目砂紙一路上到800目、1000目、3000目。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磨碢圖說:

磨碢用二三分厚鋼盤、木軸,碢形大小不同,約有六七等,既衝之後宜磨之,使玉體細膩。磨工即畢,宜上花、宜打鑽、宜掏堂、宜打眼,再各施其工。

掏堂

掏膛是個技術活,稱為“玉作內頭等最巧之技”,我們在這篇講薄胎玉器的時候也有提過,這邊不再贅述了。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掏堂圖說:

掏堂者去其中而空之之謂也。凡玉器之宜有空堂者,應先鋼捲筒以掏其堂,工完,玉之中心必留玉梃一根,則遂用小錘擊鋼鏨以振截之,此玉作內頭等最巧之技也。至若玉器口小而堂宜大者,則再用扁錐頭有彎者就水細沙以掏其堂。

上花 --- 雕刻花紋

用各種形狀的細小砣具雕刻花紋。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上花圖說:

按:玉作上花,具皆用小圓鋼盤,盤邊甚薄,似刀,名之曰丁子,全形似圓帽丁子,故名之。

或用小鋼碢名為軋碢。此等具可以隨意改作,大小以方便適用為度。凡玉器無論大小方圓,外面應有花樣者皆用此等具磨衝以上花。

打鑽 --- 鑽孔

如果要做鏤空雕刻的玉器,就需要先打個孔,然後在用弓鋸做出鏤空花樣。

戰國至西漢的玉工,就擅於利用鑽圓洞的技法,營造線條迴旋轉折處流利飽滿的效果。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打鑽圖說:

是玉器宜作透花者,則先用金鋼鑽打透花眼,名為打鑽,然後再以彎弓鋸,就細石沙順花以搜之,透花工畢,再施上花磨亮之工,則器成。

透花 --- 鏤空雕刻

鏤空雕刻以搜弓為主要的工具。操作的時候,先把搜弓上的鋼絲解開一端,穿透這個圓洞,再綁好。玉工的右手握著搜弓,一來一回拉動著,鋼絲上加浸了水的解玉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畫的線條來切割了。

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已出現以拉線透花的玉器,到清代鏤雕玉器薄而細,達到技法的巔峰。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透花圖說:

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則先以鋼鑽將玉片鑽透圓孔後以彎弓並鋼絲一條,用時則解鋼絲一頭,隨將絲頭穿過玉孔,復將結好絲頭子弓頭上,然後用浸水沙順花樣以搜之,如木作彎鋸搜花一樣。圖內桌上有豎木桌拿子或橫木桌拿以穩住玉器。

打眼

這是專門對付像鼻菸壺、扳指、菸袋嘴之類的小見而又有固定形狀的玉器,要鑽孔時所用的特殊技巧。先把玉器嵌在板上的槽裡,然後用金剛鑽打眼。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打眼圖說:

凡小玉器如煙壺、班指、菸袋嘴等不能扶拿者,皆用七八寸高大竹筒一個,內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數塊,其形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窩,皆像玉器形,臨作工時則將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窩內,再以左手心握小鐵盅按扣金鋼鑽之丁尾,用右手拉繃弓助金鋼鑽以打眼。

木碢圖 --- 拋光

完成了粗磨、雕花,就該開始細拋光了。

大件直接用木碢浸黃沙來磨光,如果太小或者花紋細密的,就用幹葫蘆片來進行。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木碢圖說:

鋼碢磨畢玉體雖平,然尚欠光亮,即木碢及浸水黃沙、寶料或用各色砂漿以磨之。若小件玉器不能用木碢磨之,或有甚細密花樣者皆不可用木碢磨之,則以幹葫蘆片作小碢以磨之。

皮碢圖 --- 拋光上亮

皮碢是牛皮製成的,也是加上水和砂料,是最後一道工序:拋光上亮。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皮碢圖說:

此係皮碢磨亮上光之圖也,確係牛皮為之,包以木碢之上納以麻繩,大者尺餘見圍,小則二三寸不等,皆用浸水寶料磨之。皮碢上光後則玉體光亮溫潤,使鑑家愛之無窮,至此則琢磨事畢矣。

這套琢玉方法和工具一直到20世紀50、60年代還在使用,之後才慢慢被電動雕刻機所替代。下圖為1938-1939年拍攝的北京玉作坊裡的琢玉機。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現在,手工砣機碾玉的技法可以說是已經失傳(也有說為了製作高仿古玉,有人還原了手工砣機的,暫未證實),還有學者們至今沒有研究出來的漢代前玉雕技法,也隨著時間流逝埋沒在歷史長河中。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弦紋琮 商

從研究角度,這的確令人可惜,但從玉器技藝發展角度,大可不必為之興嘆。現代的工具輕便自如,玉雕師們在創作的時候就更加遊刃有餘。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鶻啄天鵝飾件 宋遼金

復古而不泥古,將傳統工藝和新型工具結合在一起,不斷改良、開拓,成就細微精絕的作品,這才是對歷史沉澱下的玉器工藝最好的致敬。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參考文獻:

關曉武.《天工開物》所附《琢玉圖》考.《中國科技史雜誌》,2014年04期

楊伯達.《關於琢玉工具的再探討》.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畢索普的《玉石的調查與研究》,1906年

來珠寶匠,花明白的錢,買真的好東西!

軟線割玉、砂石打磨,古代人是這麼製作玉雕的!

點擊“瞭解更多”,直達你能買到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