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写下哪4字成惟一真迹,乾隆帝:我作证!有人曾出价3千万

孔子写下哪4字成惟一真迹,乾隆帝:我作证!有人曾出价3千万

《封神演义》里,商朝宰相比干,忠心爱国,直言上谏纣王,惨遭不幸,遭到被剖心的迫害。

历史上,比干虽然没有能够善终,却因其忠贞,成为“千古第一谏臣”,葬在了河南新乡的卫辉。

周武王取得天下后,感念比干的赤胆忠心,下旨敕建了比干墓,并善待重用比干的后人。

后人,在比干墓的基础上,修建了比干庙。历朝历代有作位的帝王明君也很重视比干庙,多次加以修缮。

在干庙现存有许多的文化古迹和典故传说。今年9月中旬,“源易缘”来到比干庙采风,就注意到了“孔子剑刻碑”这一稀世珍品。


孔子写下哪4字成惟一真迹,乾隆帝:我作证!有人曾出价3千万


比干庙工作人员在介绍此石刻碑时,曾谈到这个碑上的4个字,在90年代初,就有人出价到3000万,想买走。

4个字,几十年前就值3000万,听起来不可思议。

原来,这4字是孔子现存世的惟一真迹。当然,有人曾怀疑这4个字,到底是不是孔子的真迹。

但人们看到历史上,乾隆帝曾为他作证时,就多打消了心中的疑团。

4字刻碑上,写着什么内容呢?又有哪些典故传说呢?“源易缘”今天就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导游人说的解说,来讲一讲。

春秋时期,圣人也人周游列国,来到了河南新乡的比干墓。


孔子写下哪4字成惟一真迹,乾隆帝:我作证!有人曾出价3千万


孔圣人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因忠言直谏遭剖心的忠臣,倍加敬仰。于是,他在比干墓旁一块石头上,用剑刻下了“殷比干莫”。

汉字“莫”,并不通“墓”。圣人孔子是个博学大学问的人,为何要写一个错别字呢?

其实4字面就包含有孔子的仁义和智慧。孔圣人认为:天葬比干,比干乃取大地之土埋葬。于是他只写下了“莫”,“墓”字被后的“土”特意没有写下。

可见孔子对比干敬仰之情,可谓良苦用心。


孔子写下哪4字成惟一真迹,乾隆帝:我作证!有人曾出价3千万


谁曾想,就有不知趣,自认为自己有才华、有学问的人。

相传,一个秀才看到“殷比干莫”四字后,认为孔老师粗心写错了字,就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将“莫”字下面,加了个“土”字。

相传,秀才写完后,天象突然异常,刚刚还晴空的天气,出现闪电雷呜,将完整的碑劈开了,而秀才刚添加上的“土”字,也被劈掉了。

所以,人们在比干庙天葬墓前的刻碑前,刚到的四字,仍然是残缺不全的“殷比干莫”。

那么,大清皇帝乾隆又为何要为孔圣人的字作个证呢?

乾隆帝不仅是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乾隆年间,他来到比干庙,看到孔子写下的刻碑后,想着后人或会怀疑真伪,就写下了“宣圣真笔”4个字。


孔子写下哪4字成惟一真迹,乾隆帝:我作证!有人曾出价3千万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宣圣”是汉平帝在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乾隆帝是用此举告诉世人,你们别再怀疑了,我乾隆皇帝作证,这就是孔子的真迹!

工作人员介绍说,此碑刻四字,不仅是孔子的真迹,还是孔圣人现存的惟一真迹。

“90年代左右,山东曲阜曾有人出价3000多万,想买走!”

之所以此真迹至今还保存在河南的比干庙,是因此4字真迹,在比干墓前,更合适不过!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