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如何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费提示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如何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费提示

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多发生在夏、秋季

有三类食品

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容易发生椰酵假单胞菌中毒

注意以下三类食品

谷类发酵制品

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真菌类

变质银耳、木耳等。

薯类制品

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可能会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

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

导致食用者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

120℃高温处理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

椰酵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病后恢复情况与食摄入的毒素的量有关。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注意源头重视预防

尤其注意从家庭加工环节规避风险

(一)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

  1. 不可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


  2. 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


  3. 磨浆后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


  4. 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二)木耳或银耳

  1. 一定要先首先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然后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一次不宜泡发过多,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如果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


  2. 食用泡发好的木耳或银耳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烹调。如需要是凉拌,也一定要在选好食材的基础上,用开水焯熟(开水漂烫),并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 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木耳,引起中毒的风险极高,千万切忌不可食用。


  4. 不提倡消费者从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木耳菌种后随意自行栽培、食用。由于缺乏栽培知识,因为无法科学控制木耳的培养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存在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及产生毒素的风险。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如何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费提示

往期推荐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如何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费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