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值班時遇到的經驗教訓,爲所有護士敲響警鐘!

「警惕」值班时遇到的经验教训,为所有护士敲响警钟!

最近,在“丁香園”上看到這樣一個主題活動——“護理值班的經驗教訓”,點開看到很多人的回覆,彷彿給自己剛剛開啟的職業生涯敲響了警鐘。

作為一名護士,我們每天的工作,面對的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工作上的任何一個細節,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安全。

我們差點犯下的那些差錯,也就是今天我們經常聽到的“護理不良事件”。

護理不良事件是指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在計劃中的、未預計到的或通常不希望發生的事件,包括患者的跌倒、用藥錯誤、走失、誤吸或窒息、燙傷以及其他與患者安全相關的、非正常的護理意外事件[1]

壓瘡、跌倒、給藥錯誤、自殺、非計劃性拔管等等不良事件,它們就像是工作中晴空萬里時,突然發作的暴風雨。

以下的幾個案例,或許曾經也發生在你的身邊。今後如何防患於未然,不妨一起來看看:

慣性思維丟棄掉,核對制度要做好

案例1:肛腸科小碩一枚,當時在科裡值班換藥,平常換藥車上都備有雙氧水,結果那天誰放了一瓶巴氏,然後就抽了一針管巴氏去沖洗傷口,病人痛的都要直接跳起來了,發現不對勁後趕緊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啊,半夜爬起來去看傷口情況,真的是一夜都不敢睡,擔心了好幾天。都是血的教訓啊。

點評:臨床工作中,或許當我們對科室或者治療室裡的物品熟悉了,就習慣性地拿起來就去用,但是這樣的風險是很大的。核對制度,不是依賴於他人,而是從自身做起,比如治療室裡老師擺好的每床需要用到的藥物,我們去執行時候的核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不能所謂的“走形式”,不要認為擺好的就是對的。

給藥這件事雖小,督促到位很重要

案例2:實習時候叫病人把開塞露喝了,結果患者沒有找到打開的工具放棄了,第二天查房被罵慘了。

點評:給藥錯誤作為護理不良事件裡的常發事件,給藥錯誤的分類按照美國衛生系統藥師協會(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 - System Pharmacists) 的分類方法, 將給藥錯誤分為9類: 藥物遺漏、劑量錯誤、患者身份識別錯誤、時間錯誤、未停止醫囑、藥物準備過程出錯、給藥技術性錯誤( 包括給藥的途徑與醫囑不符、給藥速度錯誤) 、藥物變質、其他錯誤[2]。在工作中,我們必須做好各項核對工作,做到仔細謹慎,準確及時,在各種給藥查對過程中都沒有任何理由減少查對項目,尤其是藥品有效期不能忘記核對。

翻身時刻謹慎到,管道滑脫拜拜了

案例3:記得有日從急診科轉了一個多發傷病人來病區,其它護士接的放在搶救室。換床單時太著急,要患者翻身,忘記患者還有尿管,未解開捆綁的尿袋,結果病人翻身太快把尿管和尿袋的接口給扯開了,當時好怕病人尿道損傷,惴惴不安了好久,現在想想都心有餘悸。

點評:給患者翻身,作為我們每班交接時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在給患者翻身時,如何運用評判性思維,去做到安全、有效的翻身太重要。比如鬆開某些躁動患者的約束帶時可能帶來的患者拔管,有呼吸機患者的管道的脫落,各類引流管、尿管的脫出等等,這些隱患,都是我們在翻身前需要去思考的。簡單的翻身背後,也有著大學問。

巡視病房不可少,“慧眼識珠”需做到

案例4:分享一個別人的案例,某科室有個病人做了氣管切開去ICU住了幾天轉回來,夜班未按時巡視,結果患者因痰液窒息而亡。還有一個香港的因為呼吸機管道連錯了導致病人死亡。

案例5:某日新入院一個接近70的女性患者,在做治療(給病人輸液的時候)感覺病人不太一樣,說不清哪裡不對。具體表現:眼神空洞,沒有目的,不看人;不願意交流,與其交流無回應;感覺比較憂鬱。體型特別瘦小。第二天早上六點半,從僅20釐米寬的窗臺跳下。

點評:以上的事情,也許在你看來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它還是真實地發生過。我們的每個夜班,有時候也許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有可能實則波濤洶湧,病人的病情變化,是分分鐘的事情。如何更好地落實要求的“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等等,巡視病房時,我們的一雙“慧眼”和一顆“彗心”很重要,不僅要重視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而且也要對這個患者的整體有所瞭解,同時也要發現那些潛在的“自殺”。

投機取巧快忘掉,專業知識掌握好

案例6:讀研究生期間值班, ICU一個主動脈夾層撕裂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好轉,計劃轉出ICU,要拔出股靜脈透析置管。我去拔的,拔了後按壓了6分鐘左右,揭開紗布看沒有出血了就用敷貼貼住去忙事情了,帶組老師突然喊我名字讓我去床旁看,全是血,趕緊按壓,加壓包紮,當時目測患者失血可能200ml,下午複查血常規,病人血紅蛋白掉了20g/l,幸虧發現及時。所以以後每次拔完管後都要充分的按壓,加壓包紮,及時巡視。

點評:臨床工作的繁忙,眾所周知,如何更高效更安全得去護理患者,也值得我們深思。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並非是我們看到的,學好專業知識,也是讓我們不犯某些錯誤的一個重要因素。

醫生護士同舟濟,溝通理解患者利

案例7:當護士的第二年,在一個好冷的冬夜,有個肝硬化的病人,已經肝昏迷了,因為家屬放棄進入ICU搶救,一直是心電監護、面罩吸氧維持著,上半夜生命體徵比較平穩,但是到下半夜就是凌晨約四點左右,我巡視病房,發現病人呼吸有點急促和煩躁,隨即測量血壓是80/50,立即去敲值班醫生的門,聽見醫生回答“知道了!”半小時後,沒看見值班醫生起來,見心電監護儀上心率加快,再次去敲醫生的門,醫生又回答:“知道了!”

又過了一小時後,家屬沒說什麼話,我再次測量血壓70/50,但是醫生一直不出來,對於年輕護士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剛好又到了早上抽血、晨間護理等等一大堆事的時候,等我早上差不多忙完時,碰巧主任來了,發現病人不對勁,立即給予搶救,最終病人抬回家了。

點評:醫生和護士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患者的健康。工作內容的差異,導致醫生和護士掌握的信息有所不同,對患者狀態如康復情況、感受等方面的評估存在差異。 醫護人員的溝通可將同步溝通和異步溝通完美結合,臨床工作中緊急需要詢問的事務可直接交流,尚可等待的臨床事務可通過通知提醒回應,辦公事務或常規提醒可通過公告板等方式通知查看即可[3]。 我們和醫生之間的溝通,不妨多采取SBAR的溝通模式,這也能夠有效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

臨床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潛藏著一定的危機。慎獨,不是說說而已,只要穿上了白大褂,我們就得對得起這襲白衣和病床上的每一位患者。

患者安全,從你我做起!

參考文獻:

[1] 仇鐵英, 黃金. 護理不良事件概念與管理研究現狀[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14(09):1004-1008.

[2] Berdot S, Sabatier B, Gillaizeau F, et al. Evaluation of drug administration errors in a teaching hospital[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2,1(2012-03-12), 2012,12(1):60.

[3] 文棟, 張興廳, 雷健波. 醫生和護士的信息需求和溝通策略研究[J]. 中國醫院管理, 2017,37(03):61-63.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大家對此話題有什麼想說的?歡迎文後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