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來(上)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来(上)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守成“奇才”,在清朝的固有體制內,他將國家威權與體制的“優越性”發揮到極點。

姑且不論這套制度的優劣,從經濟總量、內政、外交方面來看,乾隆在位期間,人心穩定,“金甌”尚稱穩固。

乾隆不僅是一個很有手腕的政治人物,乾隆還是個特別擅長斂財供自己揮霍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来(上)

中國歷史上從漢代以來就確立了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分割的原則,田賦歸國庫,山海、鹽鐵之利歸皇室財政、由皇帝私人掌控。在君主制達到頂峰的乾隆時期,皇室財政、皇室開支更是“秘密”。

不僅如此,清代國庫和內務府還存在家國不分的情況,為了掩人耳目,稅關解交內務府的銀兩皇帝硃批“交海望”,海望本人身為戶部尚書,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 “交海望”乍看之下以為此銀流入戶部銀庫,但海望同時兼任內務府總管大臣,他必須向皇帝奏報該銀入內務府廣儲司銀庫。

據統計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他私人的三座銀庫:廣儲司銀庫、圓明園銀庫、養心殿造辦處銀庫估計總收入在8000萬兩以上,大約是清代國家兩年的田賦稅收,是整個十八世紀歐洲各國皇室難以匹敵的。皇室財政的來源主要有四項:內務府的官莊(房地產)、關稅盈餘、當鋪與生息銀兩及鹽務。

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来(上)

皇帝是國家最大的地主

滿清入關前即設有莊園制度,入關后皇室圈佔直隸31州縣的土地,以及關外熱河、盛京等地的土地,形成官莊。內務府官莊的來源還有百姓投充的土地、查抄犯罪官吏的田產及開墾關外土地之牧場為耕地。官莊面積從康熙到光緒年間的57萬多畝增長到373萬多畝,說皇帝是中國最大的地主一點也不過分。

內務府的官莊通過土地和房屋的租賃收取租金,乾隆年間的地租收入在10萬至15萬兩之間。比較清代各地的地租,發現皇室的地租屬於偏低,偏低的原因並不在於皇帝特別仁慈,而是由於官莊存在諸如圈地實際圈佔的數目多於官報數目、土地清丈不確實、投充莊頭隱匿贍養地、自然災害、銀錢比價等問題,導致官莊收入低下。

康熙年間,內務府官莊約五十餘萬畝,到乾隆晚年增至一百多萬畝,主要是查抄承安的家產。伊犁之錫伯部落領隊大臣承安的罪名是“玩愒性成、復耽麴櫱,一切事務,竟置不問”,承安的祖父揆敘,曾祖明珠是康熙朝的內閣大學士,曾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權勢威嚇一時。明珠與索額圖互相植黨傾軋,康熙二十七年,皇帝將 之罷斥。明珠結黨營私,都沒被抄家,而承安不過是愛喝酒、不問事務即被革職,乾隆這麼做主要是覬覦他家的田產,查抄出承安田產40.6萬畝,承安家的土地佔了內務府土地的三分之一。乾隆皇帝撈錢的手段由此可見一斑。

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来(上)

稅關“盈餘”成內務府提款機

乾隆時期經濟發展,百貨充盈,理應大幅提高關稅收入,成為國家財源,然而乾隆皇帝卻仍用包衣奴僕來囊括碩果,所謂的包衣奴僕,就是清代八旗組織內部的一種人身領屬制度,為八旗貴族所有,從事家務和生產勞動。

皇帝利用奴僕廣開皇室財源,各稅官新增苛捐雜稅,由此埋下清代中衰之根源。清代的稅關收入本屬國家財政,從交給戶部的稅收數目來看,清代關稅並不重,甚至可以說是“清徵薄斂”,但是其實從順治、康熙時期以來,擔任稅關監督的大都是皇帝派遣的內務府包衣奴才,關稅正課以外的盈餘全部解交內務府,乾隆更是從制度上規定了關稅正額有缺的照定例處分,各關盈餘的數目少於雍正十三年的,要加以處罰,從而關稅“盈餘”也就相當於必須完成的正課。

不僅如此,各關監督遇到國家重大慶典、皇帝下江南巡遊等活動,還要自願報效銀兩,一次多達數百萬兩。內務府包衣為了孝敬皇帝,還常將養廉銀捐出。乾隆皇帝大肆修築宮殿、承做各種器物,需錢孔急,不斷向關稅監督需索銀兩。包衣奴才先意承旨,小氣瑣碎是其短處,卻正是皇帝可以利用的“消極優點”,他們為了討皇帝的歡心,將稅關衙門的辦公費用解交內務府,等到地方經費不足,又再三增添新的稅目,稅目繁多,令人無所適從,增加關稅監督貪汙的機會。包衣奴才新增的稅目十分瑣碎卻達到替皇帝攢銀的作用。

西方君主專制時期,統治者追求個人最大利益;在中國,則是皇帝藉助內務府包衣奴才來擴展其財產範圍。

文章轉自:南方都市報

趙 磊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