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圓明丨園中的那一方靜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國慶,與好友結伴,踩點踏上了末班車,兜兜轉轉地到了北京,在即將擁抱圓明園的興奮中徹夜無眠。

黃金週出行,多多少少都需要點兒勇氣,去擁抱喧囂,去感受人群中溢出的激情。我與同伴一行三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緩慢前行,體味了一把古代女子蓮步輕挪的婉柔。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圓明園為皇家園林,它所具有的湖光景色,自然也少不了那獨屬於皇家的貴氣。微風中的柳條緩緩搖曳著,拂過水麵,留下淺淺的波痕,我感受著水波撩人心絃的輕柔,回過神來時,身邊的人群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稀了,散了,使得整片湖光得以盡收眼底,如此,甚好。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圓明園佔地規模龐大,因為行程安排,我僅有幸遊賞小片湖景,可這也足夠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回憶。圓明園中的一木、一橋、一涼亭,似乎都傾注了古工匠的心血,即使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幾代人挑剔目光的審視,它們依然用其獨特的中國元素,出色的古典風韻接納著一批又一批遊人,讓來訪者得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放眼望去,圓明園雖大,但卻不空。它水天相接的遠方,湖面隨清波微微搖曳的倒影,遠處零零散散的黃漆小舟,雖說不是精緻靈巧,但偏偏恰如其分,它們的組合,是一種協調,也是一種可以歸於天地的巧妙。同伴與我,都各自體會,不在言語。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我們繞著環湖的小道前行,人群三三兩兩,相隔甚遠,誰也打攪不了誰。我眯著眼,放縱自己,沉醉其中。湖面上一艘“龍船”劃過,載著興奮的遊人,駛向隱在荷中的那頭。我稍一偏頭,正好看見跟在遊船後面嬉鬧的野鴨子,頗有一番閒雲野鶴的趣味,它鬧著鬧著,慢慢在湖中隱成了一個小黑點兒。我想,若是能在一個恰當的時刻,在此地撐起一隻小帳篷,嗅著滿園荷香而眠,該是一種怎樣的愜意與舒適?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我喜愛水的輕柔,更愛它匯聚之後的一望無際。我想,這歸結於它帶給我的寧靜。每當心中煩了悶了,總是想看看海,哪怕只是個小小的湖泊,伴著徐徐的涼風,也能給我些許安慰,稍稍化解一下心中的煩悶。圓明園的湖邊對我而言,是一片聖地,它沒有宗教虔誠神聖的氣氛,沒有雪山高原磅礴宏偉的氣勢,它是以它的柔,震撼了我,安撫了我,牢牢地吸引了我。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我們一行人繞著湖畔走了很久,我被荷花後面的風光撓得心癢癢,計劃了一下時間和行程,便拽著同伴前去了。

追逐著蔓延的綠荷,想象著滿園夏荷綻放的綺麗,我不禁在心中暗暗問自己,曾經,那些身居高位,以天子自稱的九五之尊,是否會因為這份閒適與安逸,稍稍緩解他們追逐權勢的疲憊以及坐擁天下的孤獨?他們又是否會在眾人簇擁的夜裡,辜負這份愜意?無論我如何好奇,答案自然是無從考究的了。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繞出那一片荷花池,眼前不再是我心中那一片寧靜的風光,卻也很值得前往。那是一片西洋樓的殘骸,遊人很多,太陽時不時出來露個臉,我們擠在一條狹小的通道里,繞著那堆殘骸緩慢前行。人與人的距離特別近,我時不時地聽見遊人看著這片廢墟,感慨地說著可惜。我往木樁邊上靠了靠,以便能更加靠近那堆散亂的殘片。我記得很清楚,在一塊碩大的漢白玉石上,雕著十分精緻的花紋,在我國古代,能夠出現這樣的工藝,我認為很不容易。

在西洋樓遺址裡,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歐式風格,西洋樓殘骸隱約透露出的華貴大氣,更讓人為此惋惜。它當之無愧是中國歷史的瑰寶,同樣,也是中國無法磨滅的歷史印記,它始終無聲地見證著歷史,無聲地承載著歷史,無聲地訴說著歷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起拼搏,自強不息。

漫谈圆明丨园中的那一方静

遊園回來,心中久久不能平復,不僅僅是因為曾經的圓明園西洋樓,還有著對中國日漸強大的激動和自豪。相信現在,全世界都會注意到,有一個聲音,來自中國。

我感謝圓明園帶給華夏兒女的歷史回憶,也期待我中華在未來帶來的奇蹟與驚喜!

圓明園官微徵稿活動自舉辦至今,陸續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優秀稿件。感謝朋友們對圓明園的關愛,我們將會用心對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投稿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標題請註明:圓明園官微投稿。並標註作者聯繫方式,請所有投稿者“保證稿件均為原創,且為微信公眾號首發”,謝絕一稿多投。)

[撰稿]

段海慧

朱 瑩

攝影

劉繼文

劉夢星

李 悅

精彩回顧: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