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圓明園大劫難|漂洋赴華(2)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2)

蒙託邦將軍發現,儘管在埃及總督默罕邁德·阿里時期進行過整修,亞歷山大大帝城依然“破敗不堪,骯髒至極”。於是,他乾脆乘火車到開羅,參觀城堡、宮殿和默罕邁德·阿里清真寺。走出寺外,發現遠處三座灰濛濛的山頭。“那就是金字塔!”將軍驚歎道,急步趕過去。在這些滿載歷史之地,將軍一行有權重溫那場著名戰役的歷程。他舉著手杖,指著沙漠中某些想像的所在解釋道“波拿巴就在這裡,那兒便是方陣遺址;馬穆魯克騎兵正是從那兒發起衝鋒。”於是,隨行人員眼前彷彿浮現出那位騎在自色戰馬上“頭髮平直的科西嘉人”。

還是乘火車,穿越那令人沮喪的沙漠,從開羅赴蘇伊士。在蘇伊士,大家統統下車。沒有時間到城裡轉了,因為輪船(催人上船的)鈴聲響得很急。況且,實在太炎熱。“復仇女神”號倒是一艘漂亮的巨輪,可容納600名乘客。埃裡松稱該船“如貴婦小客廳般舒適,像新錢幣那樣乾淨”。船上坐滿了“黑豹”號的乘客和從英國南部南安普頓出發的旅客。

“復仇女神”號就是著名的“英印快郵”,乘客去往錫蘭、印度、中國、日本,以及荷屬印度尼西亞,甚至澳大利亞等。船上有許多婦女,她們有的是英駐印部隊軍官的妻子,前去與夫君團聚,有的要去見未婚夫(有時甚至是尚不成熟的未婚夫)。還有一些長著紅棕頭髮或黑頭髮的西班牙男子等。能乘此船,埃裡松不覺得遺憾,並特意在‘舊記”中留下了饒有興趣的一個章節。

紅海。晴空萬里,十分炎熱。每日五餐,“不吃飯時消化,不消化時吃飯”(埃裡松語)。左舷沿著吉達城航行。一陣大風驟起,讓乘客們吃足了苦頭。船停靠亞丁,加煤和淡水。蒙託邦身著軍裝,由幕僚們陪同下船,受到英駐軍長官接待。這是埃裡松首次施展翻譯才幹的機會。他對亞丁的蓄水池很感興趣。航行繼續,照將軍的說法,“感覺極好”。

2月5日,停靠錫蘭島西南部的加勒海角。蒙託邦將軍及其幕僚們美好的“豪華之旅”結束了,眾人遺憾地離開“復仇女神”號,該船繼續駛向加爾各答。他們登上小島,但沒有禮炮歡迎將軍!駐防該地的英軍少校沒露面。錫蘭總督住在科隆坡,距此數海里,當時也不在!埃裡松記述說,將軍十分惱火,“直摸鬍子,沒有一絲笑容……不作任何拜訪,像普通人似的待著,而且縮短了日程。事後加勒海角和科隆坡之間頻頻互致信件。那位少校受到斥責。”埃裡松以略帶諷刺的口吻補充道: “瞧,人們多麼快就適應了顯要地位!”

(未完待續)

《1860:圓明園大劫難》法國作家筆下的歷史。本書從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寫起,敘述了英法兩國任命將領、籌劃“遠征”、漂洋赴華、途經香港、抵達上海,進而攻佔大沽炮臺、入侵北京的戰爭過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以戰爭親歷者的日記和回憶錄為依據,描繪了英法聯軍官兵貪婪地搶奪圓明園中的奇珍異寶,無情地破壞華麗輝煌的宮殿,最終在熊熊烈焰中將這座舉世無雙的御苑毀為廢墟的情景,以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展現了一幕真實而又觸目驚心的歷史。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圓明園遺址公園南門西側清史書店”購買《1860:圓明園大劫難》。

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2)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