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第一波發射131枚核飛彈或核炸彈

蘇聯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第一波發射131枚核導彈或核炸彈

蘇聯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第一波發射131枚核導彈或核炸彈

2007年9月,一位北約歷史學者在布拉格發現一份17頁的文件,前蘇聯當年制定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就此浮出水面。隨著越來越多的文件解密,外界對前蘇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計劃也瞭解得越來越清楚。

根據計劃,蘇軍總參謀部將全球劃分為14個戰區,覆蓋了從遠東到北冰洋的廣大區域。最激烈的戰鬥將發生在中歐。

蘇聯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第一波發射131枚核導彈或核炸彈

華約組織總司令蘇聯元帥庫利科夫

1977年,庫利科夫調任華約組織總司令,指揮著駐紮在民主德國的7000輛坦克、6500輛裝甲運輸車和700架飛機,以及華約國家的100個師近200萬名士兵,隨時準備對歐洲腹地發起致命一擊。

然而,這些並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突擊力量。按計劃,前蘇聯軍隊“一旦受到帝國主義”攻擊,將以核彈為先鋒,第一波發射131枚核導彈或核炸彈,消滅北約軍事力量,摧毀西歐國家的機場、通訊中心、政府機構、發電廠以及交通樞紐。

解密的華約部隊作戰地圖顯示,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德國的慕尼黑等重要地市都被以紅圈標註,很明顯是打擊的主要目標。為加快作戰節奏,華約部隊將在核彈爆炸90分鐘後冒著核輻射出動,兵分三路,殺向歐洲腹地。

冷戰史專家發現,為應對前蘇聯的進攻,英國當年還制定過一份核反擊方案。不過專家認為,與前蘇聯的戰爭計劃相比,英國這份核反擊方案更像紙上談兵,純粹是心理安慰之舉:面對蘇聯軍隊的突然襲擊,英國如何能保存自己有限的核力量,又如何能將核彈投射到前蘇聯領土上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