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爲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乾隆,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是一個普通的年號。而這兩個字背後代表的意蘊卻並不至於此,

乾隆二字的背後,不僅是經天緯地“十全武功”的皇帝愛新覺羅·弘曆,而且是封建王朝時期對盛世的終極暢想。弘曆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基,是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繼位時,清朝經過康熙、雍正兩代的治理,社會上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再經乾隆的勵精圖治,使清王朝達到強盛的頂點,也就有了“康乾盛世”之景。

但乾隆盛世之所以能夠維持強盛,與一個人密不可分,他就是乾隆的妻弟——富察•傅恆。我們通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都是晚期的乾隆好大喜功,縱容和珅,使得清朝腐敗之風滋長。但其實說到寵信和任用,乾隆前期的傅恆才是乾隆帝最為器重和信任的人,傅恆曾兩度被進封為一等忠勇公;乾隆帝在紫光閣陳列百名功臣像,傅恆赫然列居首位,這種種嘉賞,都表明了乾隆對傅恆的喜愛程度之深。

今天,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為各位書友梳理傅恆如何在乾隆的照拂之下,由一名靠譜的宗室子弟成長為大清王朝的一代名臣,回味歷史上這一段不可多得的君臣佳話。

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為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青年乾隆

乾隆在位60年,加上3年太上皇,執政長達63年,佔清代四分之一的時間。他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諸多活動,構成了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他承先祖餘緒,仗全盛國力,平定邊疆,拒西方殖民者,為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編纂《四庫全書》等群籍,為保存與整理中國古代文獻,起了巨大作用

但那時,面對國內人口壓力,國外西方侵略者覬覦,乾隆一切舉措,從未越封建制度藩籬半步。政治上一味強化君主專制,外交上閉關鎖國,經濟上執行仍是傳統的重農政策,無法把社會生產力引向深度與廣度發展。他大興文字獄,扼殺進步思想,遏制科學精神。該打的仗打了,不該打的也打,花費大量財力。乾隆後期,清朝從盛入衰,當時英國人視清朝為“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

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為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晚年乾隆

但晚年的乾隆意滿志驕。不僅以建立“十全武功”的“十全老人”自詡,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充滿信心,多次說自己“壽開九帙,精神康健,視聽未衰”。所謂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細數乾隆的“十全武功”,其中幾次重要“武功”都是由其妻弟富察·傅恆竭力完成的。可以說傅恆是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更是乾隆帝“十全武功”的奠基石。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傅恆為乾隆的“十全武功”所作出的功績:

臨危受命平金川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劫奪小金川土司澤旺,經清朝干預後釋還。次年,莎羅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彈壓”,遭到莎羅奔的抵制。乾隆帝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前往前線平定叛亂,均連連受挫,張廣泗、訥親先後被處死。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傅恆臨危受命,於乾隆十三年從京師啟行,到達金川前線。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恆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的奏報遞達京城。金川土司莎羅奔等因久戰乏力,畏死乞降。

歷時近兩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傅恆親往督師宣佈告捷。傅恆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勝利班師,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

堅決支持平準噶爾

乾隆十九年(1754年),準噶爾內亂,乾隆帝打算對其用兵,詢問群臣意見,由於受前朝西師之役敗績的影響,滿朝文武多持否定態度。這時傅恆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堅決支持乾隆帝平亂準噶爾,並全身心地投身到平亂的軍務工作之中,給乾隆帝出謀劃策,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合理調兵撥餉,保證必要的軍需,為贏得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乾隆二十年(1755年),師克伊犁,並俘獲達瓦齊。同年六月,準噶爾之亂被清軍平息。乾隆帝回想起上年決策用兵之時,文武百官均不支持,唯有傅恆贊成,特地頒諭,再次授傅恆為一等忠勇公。傅恆聲淚俱下地拒絕了這個爵位,不久,乾隆帝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

臨危受命督師緬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多次侵擾西南邊陲雲南,三任雲貴總督劉藻、楊應琚、明瑞先後自殺。一時間,朝廷內部人心惶惶。尚書、參贊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邊地永昌實地考察後,與新任雲貴總督鄂寧聯合上疏,提出徵緬有辦馬、辦糧、行軍、轉運、適應“五難”,不宜繼續對緬動武。在這種情況下,傅恆再次臨危受命,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踏上西南征程。雖然傅恆此次督師徵緬並不順利,但他也是極盡心智,最終迫使緬甸國王罷兵乞和。

也正是因為這次赴緬,傅恆染上惡疾,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兩個月後,不幸病逝,年僅49歲。傅恆病逝後,乾隆帝親登其府在靈前祭酒,可謂死後享哀榮。不僅如此,乾隆帝還下諭旨,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賜諡號“文忠”,嘉許他為“社稷臣”。

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為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富察•傅恆

傅恆去世後,乾隆把對他的關愛轉移到了他的後代身上。傅恆的四個兒子,其中三個都娶了乾隆的公主,兩個女兒都嫁給了乾隆的兒子。其中,乾隆帝尤其欣賞其第三子福康安

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石柳鄧、吳八月、石三保、吳半生等人領導貴州苗族農民發動起義。二三月間,清政府調遣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率領七省兵力十餘萬人,分路鎮壓。八月,聚集在平隴的起義軍推吳八月為苗王,石柳鄧、石三保為將軍。九月,吳半生兵敗被俘。初戰告捷,乾隆封福康安為貝子、和琳為一等宣勇伯,並指令他們後續採用剿撫並用的措施。十二月,吳八月被俘。

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為貝子,他是第一個宗室之外,活著被封為如此顯爵的人。福康安在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軍中。乾隆萬分悲痛,追封福康安為嘉勇郡王,配享太廟,並建立專祠以致祭福康安的一生幾乎與他父親有著同等的待遇,可見乾隆對他的喜愛。

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為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福康安

縱觀傅恆的一生,他含著金湯匙出生,享受著滿身榮光而死,就連他的後代也在其光環下沐浴聖恩。他的人生歷程中幾乎沒有過低谷期。

總的來看,他的一生之所以如此順暢,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他的出身:傅恆,字春和,富察氏。他出生於名門望族,其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躋入當時清朝最高決策中樞。祖父米思翰受知於康熙皇帝,並被擢為戶部尚書,位列議政大臣。傅恆的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與此同時,傅恆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的髮妻孝賢純皇后,因其生性恭儉,頗受乾隆帝鍾愛,夫妻感情極深。

二是他自己的努力:傅恆為人正直,文武雙全。乾隆五年,傅恆從侍衛做起,被任命為一個正六品的藍翎侍衛。其實,這時他的姐姐早就已經正位中宮,乾隆卻僅僅給了他一個藍翎侍衛,明顯是在考驗他。但傅恆沒有讓乾隆失望,他從不張揚行事,一直安分守己做好分內之事,不久便升為頭等侍衛;乾隆七年,傅恆升御前侍衛,因忠勇可嘉,拔擢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初步進入大臣行列;乾隆八年,出任山西巡撫,為封疆大吏;乾隆十年,以山西巡撫任,進入軍機處,參與朝廷中樞事務;乾隆十二年升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在短短的七年內,傅恆從一個六品小官,越升為一品大員,朝廷命官。同時,

他低調、謹慎的性格深為乾隆帝喜歡,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大清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乾隆帝的信任。

在還未御極時,還是皇子的弘曆就曾經說過:“創業難而守業亦不易,唯在人君用賢納諫,則天下自安,而國家永固。”可見,乾隆看重對官吏的任用,直接關係到他所統治的國家命運,也關係到他手中權力的鞏固。傅恆,二十五六歲就成為軍機處的首席軍機大臣,可稱之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宰輔。作為青雲直上的股肱之臣,乾隆一朝冉冉升起的將星,傅恆位極人臣不僅是其自身“諸事謙退”的結果,而且也是乾隆知人善任的最好證明。

“壯齡承廟略,一矢靖天狼。”乾隆一生留下四萬多首詩,其中賜予傅恆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充滿了對傅恆的褒讚之詞。而傅恆也沒有辜負乾隆的信任,“以帝心為心,以帝意為意”,終其一生都在為大清王朝殫精竭慮、鞠躬盡瘁,這一段君臣關係,在乾隆六十多年的盛世中,是一抹令人驚豔的亮色。

(以上內容摘編自《清宮那些事兒》《乾隆傳》,圖片來自網絡)

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為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清宮那些事兒》

李寅 著

人民出版社

2016年7月

傅恆靠什麼一路“開掛”,成為乾隆時期的中流砥柱?

《乾隆傳》

唐文基 羅慶泗 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8月

如轉載,請註明來源(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微信公眾號 ID:rmcbsd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