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封面题图|谢国民

在历次「下南洋」的浪潮中,大批华人移居泰国。到 19 世纪末,华人已遍布泰国各地。在泰国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华商在泰国获得成功之后,又回国投资,助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如谢国民家族。

「背篮背袋去过洋,异乡流落哭爹娘,南海迢迢苦万丈,眼泪滴满七洲洋,做牛做马血汗钱,寄返唐山养爹娘。」这是谢国民父亲谢易初常给别人讲的血泪奋斗史。

谢国民是「正、大、中、国」四兄弟中排行最小却也是最受谢易初赏识的一个。这也许就是他后来主舵谢氏家族旗舰的最主要原因。


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唐山到南洋》| 充满血泪的奋斗史


1939 年,谢国民出生于曼谷的唐人街,父亲谢易初在昭拍耶河边开了家「正大莊」种子店,大本营还是在老家汕头。汕头农场培育的菜种经香港,销往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及印度。

上小学的时候,痴迷香港文艺片和动作片的谢国民梦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还在学校舞台上为老师和同学们表演过自己编排的剧目。在曼谷西边万磅县的教会寄宿学校,谢国民平时的娱乐只有泰拳,班级之间打架,通常是用泰拳一决胜负。

太平洋战争期间,谢国民的父亲被困在马来西亚,战争结束后才得以返回泰国。在泰国没过多久,谢易初又去了汕头。彼时新中国刚成立,新政府执政初期推行灵活的经济政策,探索公私合营、共存共荣的道路。潮州出身的华人华侨也纷纷将子女送回家乡, 11 岁的谢国民自愿回到了汕头。

虽然平日里他和母亲常讲潮州话,但最大的问题是不识汉字。 1952 年,谢国民在汕头插班上了小学四年级,从头开始学习汉字,那时候班里还有 15 岁的大龄海归同学。为了不被同学嘲笑,他每日苦背字典。

伴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喜欢斗鸡的谢国民又养起了公鸡,还经常把自己养的鸡拿去挑战周围邻居的鸡。在他家的阳台上还有一个大鸟笼,里面有几十只大白鸽。谢国民每天喂养鸽子,对鸽子进行放飞训练。

念初中后,谢国民转学到了香港。上世纪 50 年代的香港并不像现在这样光鲜奢华,许多穷人在半山腰的铁皮屋里栖身。父亲希望他在香港打好英语基础,然后去澳洲上大学,以后可以帮忙打理家业。但是谢国民已经受够了这种辗转不定的生活,最后妹妹只身前往澳洲学习, 17 岁的他从香港回到曼谷。此时,谢国民的父亲在曼谷创办的「正大莊」,已由哥哥们发展成一个中型企业——卜蜂集团。

50 年代后期,私有企业和私有经济逐渐被否定,谢国民的父亲变成了被打倒的资本家和地主。因为当时运气很好,谢易初正患胃病在香港做手术才得以躲过大难,但却失去了在中国的所有财产。


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大创业家》| 完成了公司从家业向企业的转型


回到泰国后,谢国民开始帮哥哥打理饲料业务。刚满 18 岁的他起初和学徒工们一起,干起了开门打烊、擦桌子的杂活,慢慢才接触到活猪出口香港的业务。经过观察后,谢国民发现猪的死亡跟船的摇晃有很大关系,通过调整运输方式以及分享利益给装运工后,运输安全性得以大幅提高。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在泰国政府推行新政策,要对鸡、鸭等禽蛋出口实施管理,并专门为此成立了合作社公司之时, 20 岁的谢国民成了曼谷所有鸡、鸭、鹅肉初加工的「大总管」。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谢国民从日本订购了 16 台脱毛机带回泰国。正当他春风得意,立志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厄运不幸降临了。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与前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立加剧。

中国批评苏联是修正主义,苏联一怒之下,停止了对华援助。中国要提前偿还苏联提供的贷款。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决定用出口农产品换钱还债。致使猪肉和鸡蛋的价格大幅下跌,合作社销售到香港的鸡蛋全都亏了本,最终泰国政府解散合作社。

25 岁的谢国民失业了,他回到家里接任二哥谢大民的总经理职位。当时卜蜂集团拥有 200 名左右员工,饲料业务量已经是泰国最大。谢国民意识到卜蜂集团已到了从家业向企业转型的时候,决定从外面邀请专业人才替代家族经营。他劝大嫂说,「不管你怎样牺牲自己,为公司奉献,别人还是会对你产生怀疑,因为你是董事长夫人。」就这样,他一一说服家人退出经营,换上新来的年轻专业人才,并制定了一条原则,不准家族子弟进入公司的核心业务。

「我没有学过经济学,但从实践中悟出了资本和经营应该分开的道理。经营者用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利润,股东则应好好享受利益。不能让股东参与经营,否则只会造成混乱、降低效率。」

1969 年谢国民 30 岁的时候,大哥任命他担任总裁。卜蜂集团从家业蜕变成由一个专业人才经营的企业,他也完成了家族事业的继承。但有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肉鸡大小的均一化。在合作社时代,谢国民曾想利用机器,实现肉鸡脱毛加工的全自动化,但没能成功。原因是泰国土鸡的大小参差不齐。当时合作社董事长曾提醒他,「应该饲养大小一样的肉鸡。」彼时,美国通过种鸡交配改良品种,普及了大小均一的雏鸡,于是谢国民决定把种鸡引进泰国。

此后,卜蜂集团与这家美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泰国开展孵化雏鸡事业。从上游的饲料生产到下游的鸡肉加工,谢国民在泰国建立了全产业链化的一条龙生产体系。养猪业、养虾业也同样采用垂直整合的模式,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卜蜂集团为泰国农村做出了不少贡献。收购农民种植的玉米饲料,建立养鸡场和工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谢国民让价格昂贵的鸡肉,走进了泰国农村的百姓家里,业务遍布亚洲。除此以外,他还设立了统管贸易、保险、金融等集团子公司业务的控股公司。


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四等小站》| 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

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后,卜蜂集团立即决定与大陆谷物公司一起,在中国经营饲料业务。

1979 年底,谢国民在阔别中国 20 多年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重返广州,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片萧瑟景象,寺庙等历史文物也遭到了破坏。见到这幅衰败景象,有意投资的企业或许也会打退堂鼓,但是我没有退却,觉得这是机会。」

1980 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 4 个城市划为经济特区。卜蜂集团与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合资,成立了「正大康地」。从此之后,卜蜂集团在中国就一直使用「正大集团」这个名称。不久,中国政府批下了营业执照,上面写着「第 0001 号」,他们是第一家进入深圳的外资企业。

1981 年,谢国民的饲料工厂在深圳开工投产。在附近同时还兴建了养鸡场和养猪场,开始了跟泰国一样的一条龙生产,业务逐渐延伸到广州和珠海,但合资业务的洽谈在上海起初却进展得并不顺利。

「在泰国,一个养鸡户能够饲养 1 万只鸡。我介绍了泰国当时的养鸡业现状,上海市长汪道涵听了介绍后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

我们便邀请上海市副市长组团到泰国视察。抵达曼谷机场,刚下飞机,上海的一行人都惊住了。在他们眼前的曼谷机场,竟比上海机场大了好几倍,公路上汽车也很多。」

「我们以为泰国是个比中国落后的地方,看来是估计错了。」一行人难掩心中惊讶。

此后,正大在上海开始了养鸡、养猪和肉类加工的业务。又向四川、东北三省等农业地区迈进,成为中国市场份额比例数一数二的饲料生产企业。正大集团把从种植饲料到肉类加工的一条龙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刺激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也纷纷效仿在饲料配制等方面拥有尖端技术的正大,有的企业甚至挖走了我们的技术人员。」

上世纪 80 年代初,多数人只有自行车。农村道路又很狭窄,出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于是谢国民想出一个变通的销售方法:让购买摩托车的人把钱从国外汇到香港,等钱到账后在国内取货。这种销售方法省去了华人华侨从海外带车回国的麻烦,也让有华人华侨的国内亲属能够方便买到摩托车。

谁知广告一出, 2 万辆摩托车当天销售一空。

随即上海市向他发出邀请,问谢国民愿不愿意跟上海的厂家合资生产摩托车。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谢国民向本田申请了技术授权。 1985 年投产后,上海易初的本田摩托车一炮打响,不被大家看好的「幸福」牌摩托车,变成了有人气的畅销产品。正大集团由此进入了摩托车及汽车生产行业的新领域。


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 第一任《正大综艺》主持人杨澜、姜昆

在旁观者的视野之中,正大就像一匹快马,「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进入到水草丰茂的地方,于是它迅速补充体能,然后以更充沛的精力向更辽阔的天地奔去。」

1987 年,谢国民领导的正大集团在香港组建正大综艺节目有限公司,把海外赏心悦目的、富有知识性、娱乐性的素材制作成电视节目。在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上,《正大综艺》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它不仅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外资介入(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第一个以企业冠名的电视栏目,是国内首个连版式一起引进的电视节目。

1990 年 4 月 21 日《正大综艺》播出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 22 岁才女杨澜,首次以主持的身份出现在荧屏上,吸引了无数观众。

随着节目的热播,正大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同年 4 月 7 日,谢国民在北京再次见到了 85 岁高龄的邓小平。「你们兄弟的名字起得好,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正大中国。」邓小平清晰明快地说道。 1989 年,在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纷纷打退堂鼓的时候,正大毅然增加了对华投资。「我希望全世界几千万华侨跟你一样来帮助中国,中国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谢国民说。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众多企业纷纷破产,作为泰国最大的企业,正大集团也未能幸免。

「一艘大船要经过风浪的时候一定要减轻重负。」内忧外患之下,谢国民作出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卖掉泰国境内「莲花超市」 80% 的股份,还清债务,使得集团总部的资产得以保全而不需要重组。

「在危机漩涡里,企业必须积极进行变革,否则终将在竞争的浪潮里被吞噬。」

谢国民被迫收缩经营战线,一方面大幅紧缩投资战线,抛售部分资产以保持和巩固其核心业务;一方面关闭或退出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如亚太石化等,防止企业继续失血,唯独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现在来看,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2007 年,谢国民仍稳居泰国首富地位。


被邓小平称为华商榜样的泰国首富,有哪些成功之道?


▲《成事在人》| 创新是成功的重要法则

如今,正大集团的业务遍布全球,拥有 30 多万名员工,在中国的公司超过 300 家,总投资额过千亿,覆盖了农业、食品业、汽车制造业、电视节目制作、零售业、制药业等各种领域。

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之际,谢国民是 5 位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侨胞代表之一,应邀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并出席招待会。 2018 年 9 月,谢国民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榜。

「如果有人问我怎样继业和守业,我会这样回答: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发展创新,停就是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