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峯

獾式步戰車作為現代非洲的叢林鬥士,是由南非在設計高機動性輪式裝甲車輛,該車適應了該地的地形氣候及南非的戰略防禦需求,這種高度機動的步戰車ICV能夠遠距離行駛。它繼承了其前身獾的名稱,這種動物雖然體積小,卻兇猛異常。與此同時南非的鄰居仍然嚴重依賴蘇聯設計的設備。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南非軍隊裝備的244輛ICV由97輛基本型,14支火力支援型,41輛迫擊炮型,70支運輸型,14部導彈型和8輛救護車組成,整個生產訂單將於2022年完成。這些車輛將主要由位於布隆方丹的1個南非步兵營和位於阿平頓的8個突擊隊使用。獾式堪稱火力,保護和機動性的良好組合,延續了南非軍方的間接殺傷和低力密度的移動戰的傳統。獾的主要任務包括部隊運輸,火力支援,反裝甲,指揮和控制以及醫療運輸。八個大輪子賦予了其優異的機動性,叢林破壞能力和武器平臺的通用性。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導彈發射型獾。

非洲南部高原的戰爭環境利於輪式車輛使用,獾式使用帶有七個前進檔和一個倒檔的自動變速箱,駕駛員可根據需要手動換檔。獾式可以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潛渡1.2米的水深,由斯堪尼亞柴油發動機提供強勁的動力,能在4秒內達到最高速度104公里/小時,在一個車輪損失時還能保持70%的行駛能力。車輪採用中央輪胎充氣系統,被擊中後仍可行駛。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迫擊炮型獾。

獾的燃油容量為450升,允許其在道路上行駛1000公里,在越野行駛750公里。其中190升儲存在左側燃料箱中,230升儲存在右側燃料箱中,另外27升儲存在輸送罐中。

大多數獾攜帶四名機組成員,分別是部隊指揮官,車輛指揮官,炮手和司機。車輛指揮官站位於左側,炮手站位於炮塔右側。部隊指揮官位於坐在車體左前方的司機後面。炮塔中的每個站點都有六個視覺塊,可提供270度的視野。車輛指揮官擁有一天視頻瞄準具,可提供穩定的360度能力。通過浮標和多功能平板視頻顯示器,車輛指揮官和炮手都具有360度的態勢感知能力。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鏈炮式獾。

此外,車輛指揮官有能力通過視頻瞄準器接管炮手的控制將主炮用於打擊目標。炮手的工作站配備了晝夜熱視潛望鏡以及帶有瞄準線的輔助炮手瞄準器。在緊急情況下,炮手和車輛指揮官可以通過車輛後部逃生。在觀察時,駕駛員可以利用壓縮空氣清潔潛望鏡,這在塵土飛揚的氣候中特別有用。駕駛員使用助力方向盤駕駛,同時通過腳踏板控制加速。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後車廂為乘客提供了座位空間,乘客艙配有空調裝置,有助於減少乘員和乘客的疲勞。乘客座椅朝安裝在一個框架上,該框架連接到車體,使得地雷引爆時爆炸能量到達乘客座位時被嚴重削弱。每個座椅都配有一個擱腳板,允許步兵的腳離開地板,減少足部受傷的可能性。

獾的炮塔上配備有輕機槍,40毫米榴彈發射器,RPG-7火箭彈,60毫米迫擊炮彈,具備強大的輔助火力。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獾式步戰車的炮塔。

獾使用輕型戰鬥炮塔是由丹尼爾開發的模塊化步兵塔,該炮塔可以輕鬆集成各種武器和瞄準系統,大大降低了物流需求,運營成本和培訓時間,LCT-30炮塔可在13秒內完成360度旋轉,裝備30毫米鏈炮,可在4000米內打擊目標,主要裝備用於對抗軟目標的穿刺,高爆和燃燒彈,炮口速度為1430米/秒,可在1000米處穿透10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俄軍的BMP-2和BMP-3僅有33毫米和35毫米的正面裝甲穿深。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導彈型獾。

這意味著獾式步戰車能夠從側面和後方打穿T-55,T-62和T-72主戰坦克,車輛指揮官擁有穩定的全景視野和穩定的主視線,可以自動跟蹤目標並發動打擊。

新型獾式步戰車能輕易打穿T-72坦克:南非白人時代的工業設計巔峰

機炮獾。

獾的防禦系統是基於芬蘭的裝甲模塊化車輛AMV研發的。與歐洲同行不同,獾有許多改進,例如採用雙殼設計,提高了對抗動能和高爆反坦克彈丸的生存能力。外殼/內殼間的空間可以安裝附加裝甲包。獾的內殼裝有防破碎襯裡為成員提供最後一道保護。在實戰中獾的防禦力是得到了驗證的,在阿富汗,兩輛獾在被RPG-7直接命中後生存了下來。

總的來說,獾是一種功能完備,火力強大,機動和信息化程度高的優異步戰車,是南非白人時代優秀工程能力的大國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