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你若不預測,而是有對策,那麼交易

期貨市場很苛刻,任何偽裝的伎倆,任何自以為是的高手,最後都會被無情地揭穿,無情地“痛扁”;期貨市場很公正,它不會根據交易者的長相、尊卑判定一個他是否有資格成功,也不會因為某個交易者對它獻媚而特別關照他,它對所有交易者都一視同仁;期貨市場的包容性也很大,它可以包容任何真正優秀的交易者,並促成他們成功,任何真正優秀的交易方法都能在期貨市場賺到應得利潤。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市場中呼吸,如果有幸生存下來,並且活的不錯,那麼說明你至少是被市場選中的人。

被市場選中的人,形形色色,我身邊每一個被市場選中、被市場成就的人似乎都有一點相同之處,但仔細研究則都不太一樣。不同的交易高手,用不同的理念,用不同的交易方法,被獎賞了,如果他們足夠謙卑,保持進步,還將繼續被獎賞。


有人做超短線,有人做短線,有人做波段,有人做中長線,有人做超長線,只要是優秀的,市場都獎賞;有人做順勢,有人做逆勢,有人用基本面分析,有人用技術面分析,只要是有效的,市場都獎賞;有人習慣預測市場,有人喜歡統計數據,有人混搭著用,只要是合適的,市場都獎賞。

我從來不排斥任何賺錢的方法,但我自己只用適合我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的前提是“從來不預測、從不分析基本面”,操作是“只看技術圖形、只做自己能識別的形態”,風控是“制定全面而且詳細的對策”。

我不管現在是牛市還是熊市,也不管今天是漲是跌,更不管今晚外盤的行情,我不根據當下的市場氛圍預測明天的漲跌、下一分鐘的漲跌。我也不看任何基本面信息,確切地說是可能會看一些基本面信息,但絕不以基本面信息作為進場依據,絕不評判任何一條基本面信息是利多還是利空。我不預測、不分析基本面,不是我不想,而是我沒有能力、是我做不好,因此索性逃避。反正我每次熬不住去預測或用基本面分析得出的“結論”指導交易時,總是虧多贏少,於是索性不預測、不分析了,不但少虧了,還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我不看均線,不看KDJ,不看MACD,不看布林線,不看CCI,不看一切指標,不做壓力、支撐分析,不畫趨勢線,不看成交量和持倉量變化,我只看K線形態。短期也好,波段也好,中長期也好,都是隻看K線形態。

在萬千的K線形態中,我只看懂了兩三種,並且自認為這兩三種是能夠盈利的,是自己能把握的,有幸的是,這兩三種K線形態通過歷史統計是可用的,通過測試是可行的,通過實踐檢驗是馬馬虎虎過得去的。所以也就用了。當然,進場我只在自己看得懂的形態出現後。而每次我做一些額外的交易,基本上也是虧多贏少,慢慢地也就基本不再做額外交易了。

進場後,我不知道行情會不會按照我持倉的方向走,不知道行情會走多遠,不知道進場後就要止損還是明天出場,或是持有幾天後出場。因為這些都不知道,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制定詳細的出場計劃,做好任何可能出現的行情的對策。

除了資金以外,交易次數也可以看成是一種交易成本,因為他會耗損你的手續費、滑差,更嚴重的是會消耗你的心理能量。所以交易時,尤其是短線交易時,不凡給自己限定一個最大交易次數,比如每週最多交易多少次,每月最多交易多少次,超過次數,不管盈虧,都不能再開新倉交易,必須空倉休息,等下一個週期再重新進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