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儿圆,台湾何时归?

明月中秋节,驰书海外来。

自今天汉上,万里烟云开。

平平淡淡的一首中秋诗词把康熙跟台湾连在了一起!诗中的“驰书”是指大将施琅统一台湾后的捷报,到康熙面前时,正值中秋佳节。康熙大帝有感而发即兴而作这首诗!

接到这份捷报,康熙皇帝非常高兴,自清军入关以来,已经40年了,台湾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两岸统一。

收复台湾对康熙来说并不容易!

中秋月儿圆,台湾何时归?

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亲政,6月,派尚书明珠到福建泉州同郑经谈判。台湾代表提出“台湾远在海外,不属于中国版图”,企图遵循朝鲜的例子,使台湾作为清政府的属国;清政府代表不同意。

康熙明确提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人”。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说:“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朝鲜例”。

康熙决定以武力统一台湾,征抚兼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6月12日,施琅率领230艘战舰攻打澎湖,蓝理请命为先锋。

中秋月儿圆,台湾何时归?

作战过程中,蓝理的战舰两次被郑军火炮击中,还把蓝理的肚子轰出个窟窿。边上的士兵急忙帮他穿好衣服,用布把他整个身体裹住,蓝理第二次站起来指挥作战,士兵们见状也愈发的英勇。由此,蓝理也得了一个“破肚将军”的称号。

清军初战告捷。

6月22日,施琅帅军再次出站,郑军死伤1万多人,投降5千人,主帅刘国轩乘小船逃跑。

8月11日,施琅军队登陆台湾岛,来到赤嵌城,郑克塽带领郑军投降。

施琅登岛后,曾到郑成功墓前祭奠,表明我施琅到台湾是为了国家、民族和民众,并非是由于我的个人恩怨(郑经曾杀了施琅全家),台湾民众深受感动。

8月15日,捷报到达北京。康熙慷慨而书:

明月中秋节,驰书海外来。

自今天汉上,万里烟云开。

从荷兰侵占台湾至今60年后,清军入关至今40年后,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

中秋月儿圆,台湾何时归?

之后,对于台湾,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是“弃”,一是“留”。

施琅认为: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yǔ)(边圉:边疆)”。(《靖海纪事》)

康熙最终采纳了施琅等人的意见,实施了以下政策:

台湾隶属福建省,设置府县: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

在台湾驻扎军队:台湾岛设总兵1人,副将2人,兵8000人,驻防台湾;设澎湖副将1人,兵2000人,镇守其地;

开放海禁;

对台湾进行建设:发展农业、经济和文化。

自此,台湾完全纳入清朝版图。

1683年的中秋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往事越千年,月亮不曾变!又到中秋月儿圆,台湾何时把家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