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荣国府过中秋,贾母为什么忍不住哭了?

少读红楼


《红楼梦》中写了两次中秋节,第一回开篇就写了甄士隐家过中秋请了贾雨村宴饮,资助贾雨村后,转过年,甄士隐先丢女儿,后家破人亡(甄士隐随邋遢道人走也算亡)。以小家见大家,甄家败亡始于中秋,贾家败亡也始于中秋。而警兆就是宁国府祠堂的一声叹息和荣国府中秋宴会上贾母的眼泪。宁国府之叹之前说过,今天聊聊荣国府贾母的眼泪。


恰逢中秋,全家团聚,你是否已经到家了呢?与其他节日的热闹不同,贾家的中秋节过得萧索中透着凄凉,豪门末路已经掩盖不住。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

贾母听曲流泪有两个原因触动老人家伤心,我来简单聊聊。

第一贾赦说贾母偏心

贾赦讲笑话,讽刺贾母偏心,贾母当时就有点难过,半日才笑道:也该请这婆子给我针一针。荣国府内乱,二房并立,世人都谓贾母偏心造成,其实并不是。贾赦不成器,有官不好好当,不管家事住在荣国府老宅(抛开为何失去荣国府当家权),贾母跟着小儿子住,对孙辈门好点无可厚非。即便宠爱贾宝玉,也照顾到贾赦一房,对贾琏王熙凤夫妇一样疼爱。只是贾赦一家除了贾琏王熙凤,贾母面前都不够孝顺。贾母没有责怪贾赦不孝。贾赦反过来怪罪贾母偏心,老母亲之心,一定五味杂陈。



贾赦的讽刺伤了贾母的心,不想随后贾赦就崴了脚。贾母连忙叫邢夫人回去,并派人问候。联系之前贾母也派宝玉问贾赦之病。老母亲对大儿子并非不关心。可哪怕母亲操碎了心,母子关系一直不和睦,贾赦当众讽刺贾母,贾母怎能不伤心?贾母后面和王夫人等将贾赦的笑话说一遍,就表明她真的特别在意大儿子的讽刺。

第二,贾家衰败太快,贾母心有戚戚

贾母说以前逢年过节三四十人。偏偏这次一个桌子都充不满。贾家的情况已经非常恶劣,前面刚刚经历了抄检大观园,经济也处于崩溃边缘,贾琏偷当,太监打秋风,尤氏偶尔在贾母处吃个饭,连主人的米饭都不足。王夫人为了二两人参,翻遍了荣国府。这一切虽然没有人告诉贾母,但贾母何等聪明,如何能不知道?

贾母一生富贵,经历了荣国府从崛起到巅峰再到衰落的全过程。将近六十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大惊大险的事,可临老了,家族却即将崩溃。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到底哪个老母亲不为儿孙担心?


贾母眼看着贾家穷了,落魄了,没有任何希望。老人家日常嬉笑背后,午夜梦回,将是怎样一种煎熬?这个中秋,面对惨淡的景象,如何不潸然泪下?

甄士隐家亡于中秋之后,贾家应当也如此。甄家最先失去了女儿甄英莲。贾家紧跟着失去了女儿贾迎春、贾探春……《红楼梦》对比的隐喻一直非常明确。中秋过后,《红楼梦》的节奏突然加快。迎春出嫁,薛蟠娶妻,只用一个章节就讲完。遗憾八十回后的故事与前面迥异。我们不讨论是否曹雪芹原意,只说后面的故事非我们想象中的故事。贾家最后亡于何时?贾母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撒手人寰?都不能明确知悉,只说这次贾母之泪,实为自己一哭,也为末路贾家一哭。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众所周知,贾母是贾府的主心骨,经历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她对事情洞若观火,家里的大事小情也总要由她来拿主意。每逢年节,贾府都会大操大办,不仅因为贾母上了年纪,喜欢热闹,也是要彰显贾府的繁华富贵,并祈求节节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好。

每次节庆,贾母都是最开心的人,儿孙满堂,一大家子人围坐身旁,说说笑笑,这是富贵人家该有的祥和和吉庆。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记录了贾府又一次中秋。只是这一年的中秋,贾府却大不如以往。

节前,甄家获罪,抄没家产,王熙凤妯娌两个又病着,都让贾母心里非常不痛快。又兼年势不好,连红稻米粥都不可多得,更是让人心里不痛快。中秋夜宴,原本都是人满为患,今年却连桌子都没有坐满。贾母也深感冷清,说道,“往常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究竟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什么。想当年过的日子,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那有那些人?如今叫女孩儿们来坐那边罢。”再晚些时候,两桌并为一桌,“贾母看时,宝钗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且李纨凤姐二人又病,少了这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

更有桂花阴里发出一缕笛音来,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不禁伤感。

本是月圆夜,贾府却尽显衰败之象,贾母心里烦闷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贾府的衰败早有也预示。早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便写到,贾府作的灯谜取乐,元妃作了爆竹,是一响而散之物,轰轰烈烈,却只得一时,不能长久;迎春作了算盘,是打动如麻之物;探春的风筝更是漂浮不定,全系于一线之上,摇摇欲坠;宝钗的谜语是“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贾政当即便觉,“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书中还写到,“(贾政)想到此处,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

正如王熙凤梦中秦可卿所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三联中读


《红楼梦》里的节日众多,作者曹雪芹在创作时赋予了不同节日对小说不同的功用与内涵。占用篇幅笔墨最多的端午节的主题是斗争和男主主人公情感的转折变化;元宵节是小说重大事件和重大转折的节点;而本文要写的中秋节则是小说的时间轴重要节点,中秋节在《红楼梦》小说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说写的第一个节日就是甄士隐与贾雨村共度的那个中秋,又在小说第七十五回、七十六回用两个回目的篇幅描写了贾家宁荣两府过中秋的情形。此时恰是元春省亲后的第三年,也就是秦可卿托梦凤姐时所说的:“三春过后诸芳尽”第三个秋天,当然三个春天都过去了,从这个时间点看,八十回后,会密集发生一系列人亡、离散、家破大事,贾府的大厦倾颓是“忽喇喇”的,是疾风骤雨般快节奏的,也就是说,这是贾府合家团聚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与这个中秋节只相隔几天的是贾府大操大办的贾母八十寿诞,轰轰烈烈、花团锦簇的表面掩盖下的是不堪细究的捉襟见肘,八天的盛大寿诞过后,荣国府的库银见了底,接下来的几处开销都没法支应了,贾琏找到鸳鸯偷偷当掉老太太的金银器皿,算是应了急。其实王夫人为贾母的寿礼早就没了办法,也是当掉后楼上一时用不上的大铜锡家伙才换得三百两银子。王熙凤已经开始变卖自已的嫁妆了,金自鸣钟、莲子大小珍珠嵌着的金累丝凤钗、点翠嵌宝石的金项圈一件件送入当铺,用来打点太监、应付邢夫人、预备中秋节等家事的用度。关键是,就在这几天之内,传来江南甄家被抄的消息,荣国府内,就连贾母的饭,也是多一碗都没有的。荣国府的经济己到了崩溃的边缘,贾赦、贾政、贾琏这些家族的男主人无一人感到事态严重,没有人分析利弊,谋划对策,更谈不上召集商议共克时艰的预案了。

荣国府的中秋节与往年一样,大观园正门上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地下铺着拜毯锦褥以待贾母等拜香。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花销的是凤姐的嫁妆。

合家赏月吃酒地点的选择、器具安插、审美情趣、文艺活动均马虎不得,都要符合钟鸣鼎食之家的场面和身份。子孙们照旧要来一下诗文竞赛,长辈们点评也要有赏赐,贾政竟然还讲了一个俗而又俗的笑话,这证明平时老绷着个脸的贾政这时心情是轻松而愉快的。贾赦同样也讲了个笑话,贾母听出来了是抱怨她偏心,贾赦又不合时宜的抬举贾环,直说世袭的爵位跑不了以后你袭呢,这是公然在和贾母叫板,贾赦心里最在意的仍然是他在家中的老大地位,一有机会,必要发泄发泄才罢,六十岁的人了,也并没有长大。

贾赦贾政带子弟们散去后,女眷们围坐,贾母想提提兴致,李纨凤姐都病了没来,虽有王夫人尽力开解,尤氏努力活跃气氛,宴席上的沉闷犹如无形的枷锁,终不能打破,贾母太懂得精气神的重要了,鸳鸯拿来软巾兜和大斗篷,体贴为她戴上披上,怕老人家被风吹了头,又劝贾母该早点歇了,老太太逞强说道:

“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

八十高龄的贾母什么没经过?家人的一个眼神她就全然懂了那里面的全部含义,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家业凋敝,这个空架子还能撑多久呢?就算到了现在连多一碗饭都不能,也还在争斗不止,百年大族到了今天的田地,遥想当年辐辏气象,怎不令人感伤?

恰时,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发出一缕笛音来,比先越发凄凉,大家寂然而坐。夜静月明,笛声悲怨,贾母年高带酒,听此音,触于心,再也忍不住的堕下泪来!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屏山语红楼


红楼梦里写到了许多节日,有两个节日对贾府来说意义重大,一个是元宵节,一个就是中秋节,今天我们来说说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红楼梦一开篇就说到了中秋节,贾雨村以诗言志,中秋节作的几首诗,或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或表达生平理想抱负,虽不脱脂粉气,但此时的他,还算是个有志青年,想要科举出仕,想要出人头地。

中秋节对贾府来说,表面上代表团圆,实际上在曹公笔下,越是团圆热闹的节日,越是隐伏着不易察觉的大悲,元春省亲即是如此,而有一年的中秋节,就借黛玉和湘云的联句写到了贾府中秋节渐渐袭来的悲凉气氛。

原文第七十六回,回目是: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单是回目就为贾府这年的中秋节定了基调,对贾府这种人口冷清,人情冷漠,一日不如一日的现状,贾母是有所察觉的,但她年事已高,无力回天,此时,只有流泪方能表达贾母内心的悲切之情。

原文: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

中秋节本是合家团圆之时,最喜欢热闹的贾母为何听着笛声会禁不住堕下泪来呢?我们不妨往前看,在这年的中秋节之前,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最近的是贾珍在中秋夜前夜遇鬼,而这鬼神出没的地方正是贾府祠堂,这一回的回目是“开夜宴异兆发悲音”,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析过,这个令人惊悚的声响,实则是一直在贾府祠堂享受子孙香火,庇佑子孙的宁荣二公之灵,到这年中秋,他们终于无法忍受子孙的堕落和不肖,早已预见到了贾府必将败落的结局,于是叹了口气,越墙而去了。

再往前就是抄检大观园了,因为抄检大观园,结果弄得的贾府之人人心惶惶,尤其是绣春囊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贾母的一次雷霆之怒,她对于家里那些吃酒赌博的老婆子,终于忍无可忍,这一次,就连探春都劝不住了。

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由此可知,贾母对于贾府内部的这种乱象是早有耳闻且心里深知的,只是平时都隐忍着没有发作,当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的时候,似乎也预感到了贾府败亡的征兆,所以才会动怒,要一治到底,谁说情也没用,她其实是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拯救贾府这种已不可挽回的局面。

再往前,就是凤姐生病不能理事,而她又是贾母跟前最不能缺少的孙媳妇,是贾母眼中能干事又会逗大家尤其是老祖宗开心的孙媳,“有他一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这期间凤姐还做过一个娘娘夺锦匹的梦,而这正预示着元春在宫里的失势,这对贾母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更何况,此时不断有太监来贾府带着借银子的借口勒索敲诈,这样的事贾母怎会不知?王熙凤拿金项圈当银子,贾琏借当都反应出了贾府的财政困难,这些贾母自然也不会不知,可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然只能嗟叹。

再往前就是贾母生日,北静王妃、南安太妃来送贺礼,这看似热闹的场面,实际上却暗潮涌动,南安却要见贾府的几个女儿,这对贾母来说,也许她早已耳闻和亲之事,或许探春远嫁的伏笔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探春是三春里最出类拔萃,也是贾母最喜欢的一个孙女,她的远嫁,贾母不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在贾府这年的中秋节来临之前,元春失势,抄检大观园,凤姐生病,贾府财政捉襟见肘,探春远嫁……有这么多令人不开心的事情发生,让贾母如何笑得出来?想到这些事,听着悲悲切切,如怨如诉的笛声,看着膝下的这些儿女子孙,想到自己一日老似一日,黄泉路近,想到贾府即将败落,能不伤心落泪?

贾府的这种悲凉的末日气氛,不仅贾母,众人一样感觉的出来,比如黛玉和湘云凹晶溪馆的联句,一个说“寒塘渡鹤影”,一个说“冷月葬花魂”,她们都已开始慨叹自己凄苦无依的命运,而她们的联诗正是各自命运结局的谶语。可以说,贾府这年的中秋节,看似热闹的背后,却是令人彻骨的寒冷和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