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在今天播出的《延禧攻略》大結局中,在緬甸打仗的富察·傅恆為了救被緬甸屍蟲所傷的魏瓔珞。在緬甸沼澤中尋到解藥,然而自身卻因為中瘴癘之氣嚴重而壯烈殉國,為愛身死。其實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乾隆朝大將傅恆就是在緬甸打仗的時候由於水土不服身中瘴癘之氣才英年早逝。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乾隆一生八次征戰,清軍戰無不勝,無往不克,唯獨打緬甸打了四次全部懵逼。這是因為當清軍還在使用火繩槍的時候,緬軍已經使用了先進的燧發槍,可乾隆卻拒絕承認事實,這才有了乾隆朝的唯一一次軍事失利,更預示了我國近代史的屈辱,這場戰,就是18世紀末期的清緬戰爭。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說起緬甸,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弱雞”,“中國曾經的小弟”,根本沒人能夠想到,它曾四次打敗中國歷史上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乾隆朝。而這場戰爭的主宰者,就是緬甸傳奇領袖,被譽為緬甸三大帝王之一的雍籍牙次子—孟駁

緬甸自1752年建立由雍籍牙所統治的“貢榜王朝”以來,就進入了一個極度擴張主義的時代。先是1756年攻打泰國,1767年又攻打暹羅、老撾和撣邦,隨後還入侵印度的尼普爾王國,竟然在短短10餘年時間內從一個四分五裂的東籲王朝末期一躍成為南亞次大陸的霸主。然而,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沾沾自喜的“貢榜王朝”在極度自戀之後,終於對潛伏在自己北面的大象—大清王朝動手了。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之前由於乾隆忙於“平定準噶爾”,對貢榜王朝向中國雲南境內的土司強收貢賦錢糧—“花馬禮”之事一直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然而當清廷開始在此事上強硬的時候,收貢未果的緬甸土司便率領自己的私人部隊聯合2000名貢榜王朝軍隊對雲南孟定和耿馬兩地的土司進行了洗劫。不過這個時候清廷並未對緬甸提出抗議,這使得嚐到甜頭的貢榜王朝在1762到1765年之間連年到雲南境內洗劫土司,以充自身財政。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當然了,這個時候貢榜王朝也不願把事鬧的太大,每次洗劫都是兩個左右的土司部落。然而到了1765年,由於同暹羅的戰事吃緊,頻頻伸手的貢榜王朝終於忍不住,開始大面積洗劫雲南境內的土司。最終惹的乾隆帝震怒,對當時的雲貴總督劉藻下達了“窮力追擒,搗其巢穴”的聖旨。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劉藻率領的3000八旗綠營對千餘名緬軍進行圍剿,反而落入了他們的埋伏,無功而返。更為可恨的是,他還有臉上奏朝廷“緬人望風遁走,清兵大捷”,卻最終在真相敗露後畏罪自殺身亡。

劉藻是死了,但是雲南問題還存在。於是乾隆又派時任陝甘總督的楊應琚移任雲貴總督,完成聖旨。1766年9月,剛剛移任的楊應琚對於拿下緬甸可謂信心滿滿,畢竟在清王朝的眼中,這不過就一彈丸小國,於是逐調集14000兵馬準備進攻緬甸。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可惜,有時候自大真的會要人命的。

1766年11月18日,面對3000名抵達鐵壁關前線的清軍,貢榜王朝2000名士兵率先發動了攻勢,並在短短5天之內打的清軍龜縮在大營內不敢動彈。面對如此敗績,領軍朱侖卻硬著頭皮向朝廷奏報“楞木大捷,清軍殺敵六千”。這邊被打成了縮頭烏龜,而另一邊更是節節敗退。20日,2000名貢榜王朝士兵攻入雲南騰越(今騰衝縣),並在十天以內一路克關,直接打到了鐵壁關清軍大營的後路。聽聞鐵壁關後路要被切斷,雲南提督李時升立馬先後調集近3000兵力前往支援。然而可笑的是,面對人少勢弱的貢榜王朝軍隊,清軍根本就像個小孩子一樣被人到底碾壓,到了12月,緬軍已經把四千兵力合而圍之,順利攻入鐵壁關。到了該月月中,清軍在經歷隴川大戰的失敗之後開始全線奔潰,楊應琚不得不令朱侖於貢榜王朝議和。

面對這種彈丸之國卻節節敗退,貢榜王朝已經打的楊應琚開始懷疑人生了。其實當時貢榜王朝的主力軍正在和暹羅大戰,這不過是一支非常小的部隊而已,不知道楊應琚知道真相會後怎麼想,但是他應該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了。由於無法承受失敗,楊應琚犯了和劉藻一樣的問題,對乾隆謊報軍情,稱自己屢屢大捷。然而這種小孩子一樣的謊言,又怎麼能瞞得住乾隆,當時督戰的傅恆長子福靈安將實情報告給乾隆,乾隆震怒,李時升、朱侖、楊應琚先後被捕回京處死。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雖然在和緬軍的交戰中清軍已經因故問斬兩員封疆大吏,但這是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大家都依舊覺得貢榜王朝不過是“弱雞”一隻,而新到任的雲貴總督,平定回亂的伊犁將軍,傅恆的侄子—明瑞,更是覺得如此。當然,由於軍功卓越,明瑞是有自負資本的,但是,緬軍最後還是教了他“死“字怎麼寫。

1767年9月,明瑞調集二萬五千兵馬,自己親率一萬七千兵馬分兩路直接進軍緬甸重城阿瓦。前文提及,作為乾隆朝鼎鼎有名的大將,明瑞當然有自負的資本,於當年十二月中旬先鋒隊已經攻至離阿瓦僅僅70裡地的象孔。然而此時的緬甸已經把整個暹羅夷為平地,全部軍力都撤回國內了。反觀清軍卻是追敵深入,人困馬乏。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緬軍先後切斷明瑞的後援糧草,又把北路軍全部打回了雲南境內,換句話說,明瑞的這萬餘部隊,已經被緬軍團團圍住。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次年二月初七,緬軍終於完成了對明瑞部隊的合圍,在留下千餘具屍體和主將明瑞的英勇殉國之後,剩下的清軍才得以逃回雲南。劉藻和楊應琚對乾隆來說死不足惜,但是作為富察氏的子弟,愛將明瑞的隕落徹底觸及了乾隆的逆鱗。當時,工部尚書、步軍統領舒赫德特意為此走了一遭雲南,清廷這才發現,原來貢榜王朝所使用的火器是當時西方的燧發槍,在面對清軍落後的火繩槍,自然切瓜砍菜一樣簡單。再加上雲南地勢複雜,舒赫德逐奏請乾隆說:

“徵緬實無勝算可操”。

如果乾隆能夠重視清緬之戰,認清現實,沒準清朝整個就會脫胎換骨,成為世界一流國家。然而這次怒火中燒,且自喻文治武功無人可比的乾隆哪還聽的進去,舒赫德當場被革去尚書職。並任自己最心腹的將臣傅恆為經略、軍功卓越的重臣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於1769年二月率五萬於大軍遠征緬甸。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對乾隆來說,如此豪華的武將配置可謂開朝第一次,而且部隊也是特意從北方帶過去的滿洲精銳,戰力已經不是當初的綠營部隊可比,自然已經自信滿滿,並且目標直指緬甸都城阿瓦。可惜,火繩槍和燧發槍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傅恆、阿桂這種乾隆朝頂級武將可以逾越的。從七月份進攻緬甸,初戰告捷之後,清軍便頻頻遇到阻攔。到了十一月份,清軍不僅停滯不前,並且這次由於是北方帶過來的精銳,一遇南方的冬天,士兵紛紛染上瘴癘之疾。

更嚴重的不僅僅是士兵死傷過半,傅顯、阿里袞、永瑞等大將也先後為國捐軀,主帥傅恆同樣身染重病,已經生病垂危。

傅恆在清緬之戰中去世,乾隆終錯過了超越西方列強的機會

公元1769年11月,此事清軍和緬軍兩邊都已經無力再戰,經過再三考慮,傅恆向乾隆吐露實情,清緬之戰以最終講和告終。未及五十歲的傅恆,卻在次年七月,因病情惡化在去世。乾隆賜諡號“文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