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你入群了吗?

网络时代,你入群了吗

小强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家长群里就公布了小强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小强妈妈感觉特别不是滋味,不仅感觉孩子犯了错,就连自己也感到脸上无光。心想:老师应该单独和家长联系,为什么在家长群里公开说此事呢?实际上就是批评家长嘛,弄得家长无地自容。

小刚妈妈有几天出差,没有及时看家长群。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的提示要求就不能及时提示小刚,致使小刚因没有带齐该带的文具而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再看到群里家长晒孩子成绩的,小刚妈妈更是不悦。

网络时代,哪个家有学童的父母没有几个家长群?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家长们则在网上“群居”,关注着和教育孩子有关的一切。一机在手,群聊随时随地,信息畅通无阻,交流不惧时空,但父母的心情并没有从此一马平川,反而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跌宕起伏….

家长群中的五类父母

家长QQ群的好处显而易见: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真实情况,向老师和其他家长讨经验、交流信息等。但另一方面,家长QQ群也是一个社交圈,里面不仅充斥着各类关系学,也滋生了不少情绪病、攀比风。调查发现,在家长群里主要有这五类家长:

第一类家长:守群追问型

这类家长天天守在群里,一旦有家长提问孩子情况时,他们也会向老师发起询问,或者又抛出一堆问题供大家讨论。

第二类家长:追随老师型

老师一发通知,立马回应“遵旨,谢谢老师”;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被“抢”,没“抢”到的急得不得了。群里还有家长直呼老师“领导”或者“老师大人”。

第三类家长:晒娃求关注型

这类家长最喜欢的就是晒照片,特别是自己孩子的照片,此外还有孩子做的手工品、画的画或者写的字。他们的做法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结合,互相夸奖孩子让老师对孩子有个好印象。

第四类家长:活跃话痨型

“谁知道今天老师留的作业是什么?我闺女给忘记了。…‘谁家孩子今天的手工作业做完了,传给我参考一下呗。”群里总有一些家长不断找话题,吸引别的家长加入聊天,是群里的活跃成员。有些话题被其反复讨论,一些关于孩子成长的话题链接不断被其粘贴到群里。

第五类家长:“潜水”谨慎型

最后一类家长很低调,在家长QQ群里很少能看到他们发言,但他们总是在线,时不时也会发个表情参与一下,证明白己的存在。当需要发表看法时,他们通常会私底下跟某位家长达成共识,一般不会在群里公然表态。

总结来看五种类型家长的态度,其实也多少反映出他们育儿方面的一些特点:守群追问型一般是比较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琐事,甚至包办孩子的方方面面;追随老师型、晒娃求关注型一般为人处世比较圆滑,想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孩子赢得机会。“潜水”谨慎型的家长则相对来说比较理性,性格相对内向。

网络时代,你入群了吗?

在群里,别当这样的家长

◆讨好刷屏型

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地在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心?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家长群。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就会越累。

◆发布无关信息型

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群。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网络时代,你入群了吗?

家长在群里应该怎么做

调节好心理,相信自己的孩子

无论老师和别的家长在群里有什么样的言论,家长都不要忙着质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更不要轻易动摇对孩子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和品格。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家长也不能一味地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家孩子的短处。

良性沟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

家长不要认为随意在家长群里发几句牢骚无关紧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难免会被一些敏感的家长误会或小题大做。家长要互相尊重,善意劝阻在群里随便发信息、刷屏、发语音的家长,维持群内的健康生态和基本秩序。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性质和其他原因,特别爱在晚上发微信,找其他家长聊天,或者发一些图片、链接,这样难免会影响其他家长休息,也会引发其他家长不必要的疑惑。如果实在太晚了,而又有非常重要的事,可以跟相熟的家长或老师直接取得联系。

网络时代,你入群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