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孩子爱上“悦读”

网络时代,如何让孩子抵挡电脑、手机的诱惑,主动捧起书呢?我的体会是从培养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孩子爱上“悦读”


一、阅读内容“有趣”

所谓“趣”,就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书籍,从而让孩子对感兴趣。

如果是学龄前儿童,可以订阅几本图文并茂的幼儿杂志,比如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幼儿智力世界》,因为这本杂志内容丰富,栏目多样:童话、科普知识、看图识字、走迷宫、图画找差异、光头探长等,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很吸睛的内容。同时,《幼儿儿画报》《低幼童话故事》《看图说话》等也都是学龄前儿童不错的读物。

如果孩子上小学,可以订阅的杂志就更多了,科普类的《天天爱科学》《探索与发现》,特别是《探索与发现》,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孩子阅读,它是一本探索天文、地理、人体、历史等方面未解之谜的杂志,从科学的角度对历史上的神秘现象进行全新解释。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所有对未知领域感兴趣,这本杂志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文学性较强的首选《儿童文学》(故事版),其内容和插图都是一流的。同时,小学阶段,拼音版、绘画版的经典也是很受孩子欢迎的,《安徒生童话》《我亲爱的甜橙树》《草房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等到孩子上了中学,几乎所有书籍都能阅读,教科书上规定的必读经典,虽经专家披沙拣金,但依然存在偏重思想性、文体较集中(共十多部作品,小说占七部)、作品时间跨度小(共十部作品,近现代作品占七部)、缺少时代气息等微瑕,因此孩子未必喜欢,也未必能读进去。因此有必要为孩子推荐一部分令孩子着迷的杂志、书籍。杂志如文学性较强的《儿童文学》(经典版)、《少年文艺》等,如果为了让孩子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模仿写作的杂志,那《读者》《青年文摘》《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书籍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一共七本,几乎每个孩子只要一看,就被立刻离奇的情节、幽默的语言迷住,欲罢不

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孩子爱上“悦读”

能;再比如我国科普大家位梦华先生的“两极历险系列”,一共五本,文学性、趣味性都极佳。

二、阅读形式“激趣”

小学阶段,孩子一开始接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大部头”,可能有些怵头,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孩子对这类书的阅读兴趣,可以先让孩子看带插图的少儿版,简单易懂。再比如《伊利亚特》《奥德赛》等希腊名作,由于语言文字、文化习惯的差异,让孩子直接读文字是比较吃力的,可以先买了希腊神话动画光盘,在孩子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动画片后,然后带着这份与老朋友会面的亲切和意犹未尽的期待,再去进行文字阅读,那看书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身心愉悦的快乐之旅了。有些书我们觉得很好,孩子不愿意看,家长一味苦口婆心地“阳谋”不好使,就得来点儿“阴谋”,比如家长可以挑选书中最精彩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当孩子听得入迷时,家长就挠着头说:“后面的我记不清了,找找那本书,你自己看吧。”这时孩子肯定想一睹为快。 如果是亲子阅读,可以穿插点文字游戏,既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感受力。如果是小学生,读张天翼先生的童话《大林和小林》,家长可以挑选其中的几个句子,比如“月亮象眉毛似的弯弯的”和“碧绿的海水一滚一滚的,卷起一道道白边”,让孩子试试能否想出比原句更好的句子来。第一个比较容易,孩子可能会说“月亮象像小船似的弯弯的”。但是第二个句子,要想出好句子,就不容易了。因为“一滚一滚”、“卷”和“白边”这些词语,对小学生来说很难超越!但是正是通过这种换句游戏,不仅强化了阅读的趣味性,还让孩子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三、阅读效果“增趣”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持久的阅读动力?那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完,孩子有收获,很满足。收获越大,满足感越强,持续读书的愿望才越强烈。因此,作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孩子交流,增加孩子的阅读收获,也就增强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孩子读完一本郑渊洁的《皮皮鲁与419宗罪》,我就说咱们比赛说出书中的各种罪行,看谁说的多。结果孩子的积极性来了,一口气说出几十种,这说明他基本记住了书的内容。家长接着再问“郑渊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童话?”这往往是被孩子忽略的问题,一经提醒,孩子略加思考也就明白了:让我们知道这些罪行,不去犯罪。这样认识就提高了许多,“悦读”体验也深厚许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孩子看完杨红樱“笑猫日记”系列中《蓝色兔耳朵草》,让孩子说说最感动的章节,孩子可能会说笑猫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兔耳朵草治疗虎皮猫的耳聋,太感人了。按说,能有这样的直观感受也算不错了,但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体验这个故事的深层寓意,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进行了以下对话:

家长:你说得对,妈妈也很感动。不过你知道笑猫到达蓝山所过的“豹尾岭”、“虎头山”等还可以怎么理解呀?

孩子:怎么理解?就是到达蓝山很不容易呗!

家长:对呀,这让我想起《西游记》——

孩子:我知道了,困难!笑猫要到达蓝山必须要克服很多困难。

家长:而蓝山看来很像是如来佛的“西天”啊——

孩子:我懂了,“蓝山”“兔耳朵草”就好比成功——要想成功一件事,就要克服很多困难。

家长:如果不克服呢?

孩子:只有失败。

……

总之,孩子“悦读”体验的程度是与读书收获的大小成正比的,但孩子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肯定还有许多未读懂的东西,类似这样的交流引导多了,势必吸引孩子自己形成对书的深层开掘,而深层开掘带来的“悦读”体验也就水涨船高,如此形成良性循环,阅读也就慢慢变成了“悦读”。


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孩子爱上“悦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