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刚需抓紧入场

北京刚需抓紧入场

数据流派就是一股毒流。不是说数据不管用,是因为他们不会用。

傻空们就喜欢看数据,随便抓出一个数据来说:你看这月成交均价又比上月成交均价低了200元/平米。

傻空洋洋得意给出结论:房价还会跌。

房价下跌时,成交均价确实会下跌;但是成交均价下跌并不意味着房价下跌,还有可能是房价上涨。

很多人就不懂这其中的逻辑了。

成交均价是很坑人的东西,当然还有很多数据也很坑人,所以尽量不要把数据当成很重要的指标,而要多去市场中感受。

我简单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

比如说北京有100套商品房,其中50套是100万的房子,另外50套是1000万的房子。在其中一个月,成交了额10套房子,而且全部是100万的房子,那请问北京的房屋成交均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当那10套100万的房子都是以110万的房价成交时,你认为成交均价是上涨了还是下跌了?

北京二环三环的好地段还有很多多年不成交的房子,你说他们的价格怎么能体现呢?

不少房产公司的app数据,很多都是推算出来的,所以尽量不要太把那种数据当回事,很容易耽误事。

买房本身就是很微观的一件事,如果你总拿宏观来参考,不能说没有意义,只能说意义不大。

言归正传,说回北京市场。

虽然说房价没有什么实质性上涨,体现数据上就更没有上涨迹象,但是你去某个小区域看一下二手房,就会发现房源很少,而且稍微能入眼的房子,报价都很高。

年前的成交量较大,很多低总价户型优质点的房子都被扫掉了。

节后回来这几天我一直在看房,稍微看上眼的房子明显觉得价格偏高,业主的心态也都比较好。

这种市场条件,想要买一套称心的房子,一是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二是增加预算。

这跟去年七八月份的市场情况完全不同,那时候找到合适的房子还能使劲砍一砍,现在的砍价空间变得很小。

刚需的问题就在这里,预算基本上是有上限的,所以想要买合适的房子会越来越困难,一旦房价体现在数据上有上涨,也基本上意味着刚需的首付成本要提高一二十万。

其实北京的房子,对于刚需(首次购房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房价上涨,买了房子之后房价下跌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北京的房子跌个一二十万早晚会涨回去,而且低总价房子永远不愁卖。

房价下跌对于刚需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的,买了房才是正确的选择。

观望之中发现房价上涨,然后永远搭不上这趟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今年没有政策出台之前,我还是维持原有的观点,这种成交量不断攀升的行情起码会持续到五一。

低总价房源会越来越少。

刚需抓紧入场!

(完)

2018年2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