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爲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每一個父母都深深的愛著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如何實現這一願望,大多數時候,我們是茫然的,導致目前的子女教育出現層出不窮的問題。

還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作為父母,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孩子正在慢慢長大,當他們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都希望他們能成人立事,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但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早戀、厭學、叛逆、沉迷網絡;一部分青少年,除了消費,基本生存和生活能力已經退化;大學畢業生失業逐年遞增;有的年輕人不工作在家啃老……

還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造成以上種種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

我們只關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普遍疏忽了倫理道德教育特別是孝道教育,所以導致現在的很多人貪慾、自私、不明是非善惡。體現在家庭方面,就是溺愛、長幼無序!!!

《弟子規》說:“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這是中國幾千年“天倫之樂”的和諧畫卷。而今天則剛好相反:不是晚輩恭敬長輩,而是父母“孝順”兒女。原本長幼有序的人倫不知從何時起被打破、顛倒?——從家長對子女前所未有的溺愛開始,從飯桌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爭先恐後地給孩子碗裡夾菜開始。這樣的驕寵會讓孩子養成在任何地方都要以我為中心的人生態度。

《弟子規》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看看我們周圍的家庭,是怎樣的呢?現在是“兒子呼,應勿緩,孫子呼,應勿緩”。現在的孫子像爺爺,爺爺像孫子。這就是長幼有序的顛倒啊!

還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作為父母,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瞭解什麼是“教育”?

《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我們再仔細看看這個“教”字是怎麼寫的?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文”,先教“孝”才學“文”呀!“孝”是什麼,孝是人道第一步!人生就像一幢大樓,而孝道(德行)就是這幢大樓的地基。我們還沒給孩子打地基(德行、孝道——做人)就開始建樓房(學知識,學技能),忙於裝飾(興趣班——琴棋書畫、唱歌跳舞等)了。沒有地基的樓房能起多高呢?

父母們呀!該反省反省了,我們到底該拿什麼來愛我們的孩子?到底該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

還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傳統文化的經典《弟子規》是教導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讓我們從老祖宗幾千年的文化中吸取智慧,先拯救我們自己吧!現在家庭教育的難點不在孩子在父母,當我們改變了,我們的孩子就有救了!

《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倫理道德教育是根本,而“孝道”的教育又是根本中的根本,正確的教育將從這裡生起,因為“百善孝為先”,孝門一開,百善皆開,別的德行自然就會建立。所以為人父母請務必專注於“教孝”這一重點,而不求博與雜。

還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中華經典當中的《弟子規》就是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教育應該首先從學習《弟子規》開始。

1·為人父母者必須以身作則,因為“身教勝於言教”、“上所施下所 效”。當我們要求孩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們對父母公婆以及長輩首先要做到。因為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您在他的面前演出怎樣的人生,他的將來就是怎樣的人生,您是如何孝敬您的雙親(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將來他也將如何孝敬您;

2·現在很多人都把“生日”這個詞,錯誤的理解為我出生的日子。因為是我出生的日子,所以我就要慶賀,要請客。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為孩子過生日,大擺宴席。這個詞正確的解讀是:母親的受難日,是母親生我的日子。所以我的生日,不是給自己過的,應該是給母親過,感恩母親給我生命,感恩母親把我帶到人世間。正確的做法是,為人父母在自己生日當天,帶上孩子看望自己的父母,幫老人做家務,感恩母親給我生命,教導孩子知恩、感恩、報恩,讓孩子明白父母養育他的不容易。

3·親師配合——“孝道”與“師道”同樣重要,“孝親尊師”是維繫我中華幾千年文明不絕的的倫常大道。做到這一點需要家長和老師充分溝通,互相配合:孩子出門上學前,父母要常叮囑孩子“到了學校一定要尊敬老師,老師很偉大,也很辛苦”;孩子離校前,老師要常教導“你們回家後必須好好地孝敬父母,聽他們的話,因為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難以回報,恩重如山”。如此,即可進入“孝親尊師”教育的良性循環;

4·夫妻配合——父親和母親在孩子面前時,千萬不能說對方的壞話,而是應該互相稱讚對方的辛勞和付出。

5·全家教育原則一致——父親、母親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須就倫理道德教育的原則達成一致、形成共識,有唱“黑臉、紅臉”(如嚴父慈母)的分工,但絕不能互相拆臺。

6·常給孩子講《中華孝道故事》等啟迪心靈的古聖先賢事蹟,或帶孩子共同觀看《中華德育故事》、《二十四孝》等德育動畫片,以及學習其他經典和歷史故事,並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循循善誘;

7·教導孩子禮儀、禮貌——舉例分享在飯桌上一定要注意長幼的先後順序,第一筷子的菜應該夾給在座最年長的人,或是夫妻互相夾給對方,而不是給孩子,另外大人沒有上桌用餐時,告訴孩子不能自己先吃。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要先做到,做孩子的榜樣;

8·教會孩子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而不是告訴他“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都不用你管”。因為“習勞知感恩”,孩子只有親身參與了家務勞動,才會真正明白父母的辛苦和恩德,才會知道感恩和珍惜。

還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嗎?快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育你的孩子吧

此外,孩子有進步時,需要給予及時的讚揚和鼓勵,孩子犯錯誤時,同樣應該適當地批評和糾正。但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孩子,都請注意一個原則: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並且:讚揚一個孩子的德行是最保險、最沒有副作用的褒獎;批評應是針對孩子身上的壞習氣、壞習慣,而不是針對人本身。

中華文化、聖賢教育源遠流長、澤被後世、光照千古,飽含著祖先對我們的愛與恩德!祈願天下父母皆能歡心,祈願天下兒女皆成棟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