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时期,为什么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低价卖给穷人?

抬头笑笑咯J


这个问题涉及到经济危机、农业、运输,纵横作为一个金融本科,在饲料厂当过两年财务,并且从事海鲜批发三年,尽管现在人模狗样的在电脑前码字,但是从骨子里,纵横也算是一个经历比较丰富的人,所以,我来回答这道题的话,应该比较有感染力。

美国的生产能力即使放在今天也难以想象

我2015年在饲料厂上班的时候,那应该是玉米最贵的时候,14个水的玉米每公斤2.64元(还不是最高价),由于玉米是最大的饲料原料,当时公司的政策是一定要争取到美国进口玉米的配额,就是漂洋过海来的玉米价格还是中国的一半,可见美国农业的生产能力有多强大。

在美国牛肉、猪肉、牛奶等产品,即使是今天都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2015年我通过辽宁18家300头以上规模猪场,并且利用我们的系统抽调的大数据进行成本核算,最终得出辽宁省当时生猪出栏的成本价在六块钱左右,当时美国猪肉的成本也只是中国的一半,加上美国屠宰到销售没有经过那么多环节,因此猪肉价格即使到了市场上也贵不到哪去,而中国小一点的猪场,都会让猪贩子去收,从猪场到市场,每增加一个环节,一斤猪肉就要加几毛。

在美国市场上猪肉的价格只有三四块钱,牛肉也是三四块钱一斤,牛奶则是按桶来算的,蔬菜什么的都是毛钱,现在中国超市里面的猪肉基本都在十块钱往上,牛肉一般在三十元往上。

所以,在1929年的时候美国会出现生产过剩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用不了,即使价格再低,他也是卖不出去,所以牛奶倒地沟里也不稀奇。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然,在我们的教材中并不是从经济的角度就评价这次危机的,我们的历史教材上一般会说是万恶的资本主义,铺张浪费,即使是把牛奶倒了也不给穷人喝,其实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的穷人根本就不差牛奶。

就像坐公交一样,满车都是座,你还让什么座,说到底这就是一种需求饱和,供给过多造成的,即使是经济危机,穷人也没到吃不饱饭的地步,再说万恶资本主义的救济站还是有不少的,即使是流浪汉,也要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去混,保准饿不死。

经济危机还是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释,老百姓为什么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甚至是负债累累,就在于美国流行负债消费,老百姓又过度投资,如房地产、股票的行为,泡沫也因此越来越大,最终到底破裂,这些投资血本无归所以大家都变得负债累累。

由于生产过剩,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太多,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银行倒闭,带来一连串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大量的农产品都出现了滞销,这里面就包括了牛奶,当然,市场经济他就是这样,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弊端,就是缺乏调节,需要一定的调控。

另外从运输成本角度来讲,更不可能出现用超过牛奶的成本来低价处理牛奶

尽管牛奶由于生产过多,已经很便宜了,但市场上还是有需求的,在美国牛奶就像大米一样是刚需,这样的东西正常来说能卖一块钱一斤,卖不出去的部分就销毁了,最起码还能少赔点,但是把大量的产品用高昂的运费运到市场上,比如运费五角钱,到市场上卖牛奶卖三毛钱?资本家不是傻子,你让他不赚钱可以,但绝对不能往里搭钱。

以纵横从事海鲜批发的经验来说,运输成本始终是农产品的一个症结所在,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春天的时候我们海上出青皮鱼,量特别大,一个小船就能打三四千斤,因此在海边鱼的价格就是一块钱左右,如果要是发货的话,现在快递一般一斤就得两块钱,你让他便宜卖出去可能吗?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并不意味着产品卖的越便宜就越能刺激经济的发展,而是在一种可自发调节的过程中进行良性的循环。经济不是政治,并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你以为把农场主搞破产了,老百姓就吃到便宜的牛奶了?如果这些农场主都破产了,没有牛奶生产了,那只能说天价牛奶马上就要来了。


史论纵横


这是反美宣传有意颠倒黑白,事实是这是威斯康辛奶农们在罢工,要求提高牛奶收购价格。

事情发生在1933年。大萧条之前,每100磅牛奶售价4.79美元,奶农拿46%,厂家拿33%,商家分21%。大萧条后,一方面价格下跌到3.48美元,另一方面奶农分成下降到30.5%,厂家分成涨到43%,商家分成涨到26.5%,再加上大萧条期间物价上涨,使得小奶农很受影响,尤其是生产奶酪和黄油的农家,一下子陷入贫困。

当年威斯康辛州是全美最大的牛奶产地,所以就联合起来罢工,因为有的奶农依然出售牛奶给厂家,罢工者就封锁道路,发现有私运牛奶的,如果不退回去的话,就把牛奶弄脏或倒掉。州政府则出面护送不参加罢工的奶农运奶,双方发生冲突,导致多人死亡。

罢工进行了三次,前两次为期一周左右,10月到11月那次三周,倒奶也最多。这几次罢工事件不长,主要是因为大奶厂先结束罢工,小奶农联合会单独罢工就坚持不住了。

最终奶农们损失1千万美元,之后经济开始好转,小奶农能盈利了,很难说罢工是否起到作用。

本来就是奶农们揭竿而起,被外国势力用来当资本主义的反面教材了。


京虎子


原因是产能过剩。

本质是资本家的吸血属性。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关于提振经济增加收入的故事。说经济大萧条,政府没钱,老百姓也没钱消费,怎么办呢?政府头儿就想了一个办法,从银行贷了一笔钱,将一段修好不久的公路承包出去,说这段路不符合标准,需要挖掉重新修筑,结果,挖路使用了一批人,修路又使用了一批人,而建筑材料——水泥、沙子、钢筋等也用了不少,每一批工人都拿到工资,水泥厂、砂石厂、钢铁厂又重新运转起来,这些拿到工资的人又去消费,就这样各个环节都活动了。但启动资金就是那笔贷款,大家有钱了,政府的税收也就有了,贷款很快就还了!

这种现象是不是很熟悉?

本人对此事的认识就是“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低价卖给穷人”和上面的那种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图片来自网络)

假如把多余的牛奶给了穷人,而这些穷人是经济好的时候,购买牛奶的主力,他们有了无偿的或低价牛奶喝,就更不愿意拿出钱来购买;故只有把牛奶倒掉,人为的制造一种“牛奶紧缺”现象,牛奶又是生活必需品,这样就会维持正常的“良性循环”——1.农场主的牛奶仍然可以卖出。2.奶商依然可以赚取差价。3.穷人有钱就喝没钱就别想。4.奶商还可以加价,将倒进河里的牛奶损失慢慢弥补回来,倒霉的始终是消费者!

资本家、商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偶尔的行善也是生活的点缀。破产了,一走了之,留下一地鸡毛,赚大发了,就满世界飞,给你的仅仅刚够吃喝。


见肿消世界


只有倒掉牛奶,大家才能喝上牛奶。

这其实和资本主义存在与否,没有关系。

首先,如果牛奶的数量大涨,意味着牛奶的价格一定会暴跌,跌到什么程度呢?

原本养3头奶牛,靠挤奶为生的人,就干别的去了。

换句话说,在许多人眼里,资本家往河水里倒牛奶,是一件特别不人道的事情,但其实,如果不能将牛奶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那么资本家遭受损失是必然的,但是在牛奶生产线上的所有人,都会深受其害。


有人觉得,往河水里倒牛奶是为了维持大牛奶资本家的垄断地位。

别闹了,除了国内一些还不成熟的垄断企业外,全世界但凡是垄断的市场,产品价格都在降价。大家想想20年前,组装电脑是什么价格,什么人配得起电脑?今天电脑又是个什么价格,是个人都能组装个电脑。所以垄断一定会让消费者获利,这是另一个问题,在此不提。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把牛奶低价卖给穷人呢?

简单的说,奶农原本挤一斤奶,成本是1块钱。

现在一斤奶的价格,是2毛钱。

这时候奶农每生产一斤奶,就意味着要亏8毛钱。

而所谓的穷人,其实是连2毛钱一斤奶都买不起的那些人。否则牛奶降价,他们早就去买了。

所以奶农把牛奶倒河里,意味着自己只亏8毛钱。

但卖给穷人呢?

算上运费得亏9毛多。

奶农的脑袋被门挤了么?明明把奶倒河里最划算。

这就好比我2块钱买了一瓶农夫山泉,喝了两口倒了。旁边一个人骂我:“你干嘛不把水留着,送给非洲缺水的儿童呢?”

这不废话嘛,我有包飞机把半瓶矿泉水运到非洲的钱,我还花2块钱买农夫山泉?


酒骑风


美国人在大萧条时期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低价卖给穷人这件事,上了我们中国的政治课本,用来控诉资本主义的罪恶。

不过在当时的美国,这么做好像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也并不是美国人在“犯罪”。之所以在美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和美国巨大的文化思想体系上的差异,以及国家制度上的不同所导致的。

美国倾倒多余牛奶,是因为美国生产力的富余,这在过去的中国是难以实现的。

美国的农场主之所以倾倒牛奶,是因为当时的美国牛奶产业“供大于求,而“供大于求”这四个字就意味着,当时美国的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相对富余的,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生活在饥饿生死线以上。

这就意味着美国人倾倒的牛奶只是在处理工业化产品,而不是一边是在饥饿的生死线上挣扎的平民,一边则是富人们肆意浪费。

这在我们中国过去的几千年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事情,生产力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不同,浪费粮食对于中国人是一件极度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对于美国来说则很平常,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中国人与美国人社会观的差异,以及在对待财富时不同的看法,使得我们做出的决定迥然不同。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社会观、财富观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人看来,私有的就是私有的,只要是我的财产,我就可以任意处置,别人无权干涉。

因此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农场主通过倾倒自己生产的牛奶的方式来维持牛奶的价格,是一种很正常的商业行为,也是一种合法的处置自己财产的行为,因此穷人即使特别想要牛奶,但是因为没有钱去购买,也是得不到牛奶的。

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在5000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常处于缺乏食物以及其他基本生活物资状态,也经常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导致民乱的爆发,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基本上都是因为饥荒导致的暴乱,而这些农民起义也最终推倒了一个个封建王朝。

所以中国人不会轻易的浪费属于自己的食物,因为中国人知道食物就是一切,如果自己想要在状况不佳的社会里生活下去,就必须要在保证自己食物充足的同时,还要尽量拯救身边的饥饿者,否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就很有可能会被这些走投无路的饥饿平民杀死。

正是由于这种深刻在骨子里的教训,使得中国的富人在困难时期会想方设法去拯救自己身边的穷人,以在当地博取“善人”的称呼。因为“财去人安乐”,只有博取到了“善人”这个护身符,富人才有可能在乱世中活下去,或者趁着乱世而起,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美国出现大萧条,与美国的国家制度深刻相关,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

美国从建国至今, 基本上实行的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因为无序生产而导致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就意味着浪费,虽然浪费的这是个人的财富,但是个人也是国家的一部分,因此这也

意味着整个国家财富的无理由消耗。

美国政府在处理生产过剩这个问题时,采取的始终都是放任自流的方式,由市场进行自我调节。这种办法在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相对落后的社会模式,这就是我们中国今天可以笑傲美国的地方。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出现的比资本主义制度要晚,但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已经越来越完善,其中很多优点也被美国等先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学习。

而他们学习的重点就是,发挥国家机关的引领优势,从宏观政策上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以避免国内资本的无序发展,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宏观调控”。

正是依靠“宏观调控”这一神器,中国才能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时间里,少走了很多弯路,经济迅速发展,从过去一个不入流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我们不有的不因此而骄傲。


落下m


图为大萧条时期奶农选择将多余的牛奶倒掉,而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正饿着肚子。倒奶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标志,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

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业就因为生产过剩等原因开始了衰退,1929年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在大萧条时期,牛奶不是刚需,当市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吃饱时,是不会去花更多的钱去购买牛奶的,所以当时美国的牛奶明显是供大于求。

过剩牛奶为什么会被倒掉?首先是知道的是牛奶的生产问题,奶牛也不是想产奶就产奶,想停止泌乳就停止泌乳的,奶农需要不断的挤奶,否则产量会降低,对奶牛身体还有伤害,所以牛奶就会囤积。这就涉及到牛奶保鲜的问题,但牛奶极难保鲜,而且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冷仓保存成本更高,如果不冷仓存储的话,牛奶会腐坏,所以多余的奶只能被倒掉。

根据供求规律,当需求一定的时候,商品供给的增加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如果奶农降低售价的话能否挽救牛奶过剩的问题?资料显示,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显然,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价格的整体下跌,卖得越多,赔的越多。

为什么不做做好事,把本该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因为那样做会让本来就萎缩到很小的牛奶市场更变得所剩无几,留下的奶更是卖不出去,奶农的生活也就彻底无以为继了,牛奶业会彻底垮掉,此外如果将奶送给穷人还需要运输费等都会增加成本。经济学家托马·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此外和倒牛奶相关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但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这种情况下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商产业研究院


大萧条指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爆发在美国的那场突如其来、影响巨大的经济危机,也被称为1929-1933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很快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世界经济发展乃至政治局势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这场危机的表现有很多,在农业领域体现在产品的过剩上,当时的很多农场主都采取了销毁过剩产品的举措,将牛奶倒入河流中,或是用小麦或玉米做燃料,这是一种看起来很怪异的行为,经济危机都如此严重了,为什么这些农场主们还会浪费粮食而不是积蓄粮食以求度过危机呢?大萧条的爆发与当时美国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当时社会生产率不断攀升,而人们的工资与之相比,却只是很小幅度上升甚至没有变化,这些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生产过剩现象,供给很多,需求却由于工资的限制而不足,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市场上出现的是供过于求的状况。处在这样情况下的农场主面对滞销的牛奶等产品,第一反应应当是储存下来留待经济危机过去之后卖出,但当时的条件限制了牛奶没办法储存很长时间,这一办法行不通;那么农场主自然而然会想到降价以吸引人们购买,但是经济危机过于严重,人们购买力普遍处于低迷状态,即便是把牛奶价格降到成本之下,也很难顺利卖出,反而会引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互相降低价格,导致农场主受到亏损。而倒牛奶的行为看似怪异,实际上,处理掉一些过剩的产品,帮助减少市场上供应的牛奶数量,使得市场供求再次回到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方能在长期内维持牛奶的价格,阻止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故农场主倒掉牛奶是一种合乎经济学道理的选择,在当时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送给穷人也是可以的,但是运费和油费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故对于当时的美国农场主而言,宁愿自己销毁,也不愿意低价卖给穷人。


国家人文历史


不只是在米国,在我国也有倒牛奶事件,即便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可结果却惊人的相似——倒了,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就是倒了。但是,资本主义的倒牛奶社会主义的倒牛奶还是有些许区别的。

不禁想起我中学教材书中的“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喝”,当时我学习还算是比较认真的(脸红),我就在后面加了句注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可是真相往往不是我想的那样。

1929年的大萧条重创了美国农业,包括奶牛养殖,大萧条头五年,全美最大的产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价由每100磅4.79美元降到每100磅3.48美元,奶农在零售价中收益占比由46%降到30.5%。在1932年,全美每100磅猪肉平均价格为2.5美元,每100磅糖的平均价格为3美元。很明显,靠卖牛奶已经支撑不起奶农们的日常生活开支了。

此外,中学课本里的“资本家”也不是指全美的奶农,指的是穷困潦倒的“独立奶农”。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大型乳制品公司由于体量较大,并且组成了产业联盟,能够通过通过一定的手段自我保护,所以损失远远没有独立奶农惨重。

独立奶农们倒奶也是因为成本最优的选择。在大萧条时期,例如1933年纽约州倒牛奶是“牛奶罢工”中抗议奶价太低的行为;同年威斯康辛州罢工倒牛奶倒的则是其他人家的牛奶。罗斯福上台后发生的一些倒奶事件,则是由于政府补贴导致奶农可以随心所欲倒奶;这些都与“资本家”无关。

而且,产奶不是想停就停的,你这边不出售牛奶了,可奶牛们还正常泌乳,到点了奶农就得给奶牛挤奶,否则对奶牛身体还有伤害。而且牛奶储存又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所以这时候奶农除了倾倒牛奶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当牛奶价格低于运输(主要因素)、存储所需花费的价格时,牛奶就没有了交易的价值。当然,如果你自己跑到奶牛场去购买牛奶,那运输成本就不存在了,奶农也会乐意以较便宜的价格卖给你。

当“倒奶事件”发生在中国,我们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14年发生的全国倒奶事件,当时国内乳业迎来“寒冬”,奶价跌破成本线,企业损失惨重,除了倒奶,无奈之下还杀牛。刚开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免费送牛奶”这种社会送温暖的行为,可是人心难换人心啊,就像面包店免费对环卫工赠送馒头一样。“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老祖宗们早就知道这个经济学/社会学道理了。

现在都谈社会合作,社会共赢,市场就这么大,企业们拼到底是为了赚钱,这是一个相互剥夺的过程,可我希望人心不是。


Hou少恭


我在这里不想解释什么是经济大萧条。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没什么会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卖给穷人。


举个例子,直接说明,当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市场还涌入着大量的粮食,现在粮食价格会出现什么情况?继续大幅下跌,种粮食的农场和粮食批发采购商都会破产,去吓死掉的不是挨饿受冻的人而是农民和商人。如果你是商人,你会怎么选择。选择救别人还是救自己?不排除那些心存善良的人,他们会救济穷人。但是大多数人我相信会选择前者。他们会选择将多余的粮食和产品毁掉。就这一种方法,减少市场上的供应,来提振脆弱不堪的价格。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奶农选择将牛奶倒掉,这不是奶农的选择,而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就是政府鼓励奶农将牛奶倒掉。是不是很惊讶?因为当时罗师傅,政府他们的方法是减少供应端,兴修水利道路,增加穷人的收入,销毁过剩的产品,使经济经过短期的正痛,快速转入正轨。

真正的形成穷人努力赚钱,增加穷人的购买力,维持产品的正常价格。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的选择。

这一切正常的经济逻辑就是,穷人为了得到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会努力工作。政府通过增加财政赤字,兴修基础设施增加工作岗位。当穷人有了钱之后,刺激消费。生产者将多余的产品销毁,防止冲击市场价格。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商人自发的自救行为,是市场经济快速的恢复正常。

我永远相信中国的一句老话,存在即合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公信宝cion


这个问题,相信大家的高中历史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有专门讲过,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看来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听讲哦。经济本质是有供求关系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并不是说供应不足,相反的是产能过剩。因为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人们纷纷把资本投入生产,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导致产能过剩。

想要解决这件事,只能通过停产,并且还要将多余的产能给销毁,来达到供需平衡,牛奶只是举例子而已。像牛奶这种产品周期短的东西,必须要销毁。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回答,也可以给大家举个这样的例子,假如说牛奶十块钱一瓶,这家牛奶店每天要给附近的一百户人家供应牛奶。

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有九十户人家表示喝不起牛奶了,这个牛奶店每天突然多了九十瓶牛奶卖不出去。本来一天能赚一千元,可是这个时候如果说降价卖一块钱一瓶,毫无疑问所有人都会再次购买,等于是赚一百元,即使依然卖十块一瓶,那十户人家也给的是一百,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将牛奶全部倒掉才是最合适的。

总结一下,倒掉牛奶说白了就是维持牛奶的价格稳定,绝对不降价触犯奶农的利益,同时也是保护牛奶市场,如果说将过剩的产能分给一些穷人,那么资本家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更加难卖,并且还会变得一文不值,本质原因,毁掉过剩的产能,就是资本家用来谋求供需平衡的手段。

其实每当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牛奶只是课本里举的一个例子罢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少,各行各业都有发生,大家知道现在有哪些将牛奶倒进河里,都不给穷人的例子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