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句諺語:「山東出相,山西出將」,指的是哪座山?

guihang520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歷史現象,給後人留下了一句諺語:“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那麼,這裡的山東、山西是指的哪座山?

1、戰國時山東的“山”是崤山?

“山東”一詞出現較早,戰國時隨秦國崛起,山東更被廣泛提及。不過,現代意義上的山東、山西是以太行山為界。戰國時則特指秦國之外的山東六國,因此“山東出相”也是說齊、魯、楚、燕、趙、魏六國“出相”。

戰國時的山東之“山”是指哪座山?有人認為是指崤山。崤山位於西安與洛陽間,臨近黃河,是秦國與六國的天然屏障、天然界山。秦國興起於天水,經過與西戎百年之戰,興盛於關中。秦穆公時東進中原,在崤山被晉國所敗,全軍覆沒。

自此秦國轉而向西發展。崤山,就成了秦國與其他六國的天然分界線。六國被稱為“山東六國”,秦國統轄的地區被稱為關西。這裡所說的“關”是指臨近崤山的函谷關,因此戰國時的“山東”,在秦人眼裡也是關東。

2、戰國時山東的“山”是華山?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時,中原地區一直是以河南為核心,平王東遷建立東周後,六國以泰山為志,以黃河為線自視為正朔。秦國則位於西嶽華山以西,遠離東周洛陽,都城在咸陽,與戎人混居……被六國視為西部蠻戎之地。

所以,與很多人認為的山東之“山”是崤山不同,還有很多人認為這裡指的是華山。與東嶽泰山相對,華山被稱為“西嶽”,是古中原地區標誌性山體。查看地圖你會發現,位於渭南平原的華山與崤山一樣,把秦國與六國天然分隔開來,是一道天然分界線。

3、崤山、華山對於“山東”而言有兩種屬性

秦晉崤之戰後,秦國主動放棄與崤山之東六國的軍事衝突,而專心向西發展,使開疆拓土,稱霸於西戎。從此崤山東西地區,從軍事屬性上分屬於兩大陣營,一方是秦國,另一方是崤山之東的六國。

西嶽華山地處黃河流域,在華夏民族中具有崇高地位。上古時黃帝在這裡與部落首領會盟,堯舜禹三帝到華山巡狩……從文化屬性來看,華山無疑是關西的聖山,從秦王政統一六國祭拜華山就可以看出,華山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因此,以華山劃分山東、關西也沒有錯。


指動濟南


這裡的山指的應該是崤山山脈,山東指的並不是今天的山東省,而是崤山山脈與函谷關以東的大片區域。山西指的是崤山山脈與函谷關以西的區域。也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指的就是函谷關。

“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其實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崤山以東區域,確實人才輩出,而秦國地處偏僻的西部,缺乏人才,尤其是足以稱相的人才,因此有不少山東的人才到秦國以後得到重用,比如商鞅、范雎、張儀等人。

其實山東六國也有不少名將,如李牧、廉頗、田單、樂毅、伍子胥、孫武、龐涓、孫臏等人,不過他們更多是在內耗,沒有一致對秦,其實他們並不比秦國的將軍們差,說山西出將,更多是一種挽回面子的說法。像秦國的蒙恬,其祖父蒙驁就是齊國人,後來入秦為將。

到後來的漢末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將軍、大臣以崤山以東的人為主,真正的是山東有將也有相,而山西將軍不少,能稱為相的人不多。

到了唐朝時期,天下最大的士族豪門中的五姓七家,只有一個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是在崤山以西,其餘的六家,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滎陽市)、太原王氏都是在崤山以東,唐朝的宰相,這七家都有很多。科舉制的大規模應用,正是為了對抗這些山東士族。

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士族豪門基本消亡,山東山西的對立也沒有了,之後的朝代,逐漸開始的對立,反而成了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對立。


齊魯壹點


我認為這座山是指華山:華山以西是關中隴西之地,屬於大秦領土,有自古秦兵耐苦戰的說法;華山以東,則是所謂的中原大地,中原是文明匯萃之地,從來都不缺少文人墨客!

秦國是以武立國的國家,在與戎人的血戰中得以立國,有好戰善戰的傳統!商鞅變法後,秦國以農戰強國,秦國人除了種地納糧就是當兵打仗,除了這兩件事,秦人不喜歡拋文弄墨,歷來缺少文人。秦國自變法後,先的有司馬錯、白起、王翦、蒙恬、章邯等名將產生,且秦軍之能征善戰,是東方六國遠無法比擬的。後來的劉邦也是在秦人的支持下打敗西楚霸王的。

有趣的事情是,秦國武將基本都是本土產生,而丞相卻基本上被六國人士承包了。秦穆公時代的百里奚是楚國人,秦孝公的衛鞅是衛國人,秦惠文王的張儀是魏國人,秦武王的甘茂是楚國人,秦昭襄王的范雎是魏國人,秦莊襄王的呂不韋是衛國人,秦始皇的李斯是楚國人。

山東因為有魯國、齊國的存在,文明風華正茂,諸子百家多數產生於山東諸國。山東六國多數為人治,因此治下並不像秦國那樣嚴謹,私學昌盛,論戰成風,所以文人謀士多數從六國中產生。齊國的稷下學宮、楚國的蘭陵學院、戰國四公子的府邸都是學術交流的機構。因此華山以東多產文人謀士,卻多數為秦國所用!

華山以東多出相,華山以西多出將,這個傳統也一直保留到宋代。之後的明清將相則是全國各地都有,雖然文武並重,但皆平平,不復戰國輝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