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今人中秋節的標配便是三五個“網紅”月餅,一部可以連接世界的手機。

說實話,這讓我們對節日多多少少沒了期待。

但是古人的中秋節就有意思多了,我們泱泱大國的長情和浪漫,在慶祝節日上發揮地淋淋盡致。

不信?

那跟著我一起“穿越”去古代瞧一瞧吧!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唐朝過中秋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

當時,中秋只是表示節氣,並沒有固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個節日。

這一天,人們還會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場面十分隆重。

這些祭品裡,月餅是不可缺少的。

傳說,中秋月餅也是楊貴妃起的名,原先的月餅叫做胡餅。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時,楊貴妃覺得胡餅好吃但不好聽,於是胡餅正式改名成為月餅。

與月餅有關的最早記載,卻是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這件事。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

古人吃月餅講究眾人吃一個,按人切塊,每人一份,沒回家的家人,也要留一份給他。

彼時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時,必須預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中秋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非常注重團圓了。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宋朝過中秋

宋朝時,確定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中秋成為一個節日。

那時的月餅,有了“芙蓉”、“金花”、“月圖”等雅稱。

南宋的《夢粱錄》裡,月餅還是菱花餅之類的餅形食物,後才逐漸成圓形,以寓意團圓美好。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從這些寫月餅的詩句,料想當時月餅的味道也不會差。

宋朝時的慶祝方式也極其多。

拜月祈願,是這一天不可缺少的,讀書人祈願“早步蟾宮”,科考高中;女孩子“願貌似嫦娥”;

已婚夫婦願多生貴子。

家家必飲酒。《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

相傳當天越晚睡越長壽,夜市通宵營業,百姓們也玩通宵。無論富貴之家,還是平常百姓,都會掛起燈籠,滿城燈火如同琉璃世界。

《東京夢華錄》中說,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過法,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元明過中秋

元朝的中秋習俗,幾乎沒有推陳出新,但是小月餅卻玩出了新花樣

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

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裡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

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

明朝中秋月餅和西瓜必備,而且要把西瓜雕成蓮花狀,用於中秋夜舉行的迎寒和祭月。

雕花可是技術活,一般人是做不到,那蓮花層層疊疊,煞是好看!

《帝京景物略》提到,八月十五祭月,果餅要是圓形的,就連切瓜都要切成如蓮花,錯落參差的瓣瓣狀。

雖然在元明這兩個朝代,中秋節的習俗沒有大的變化,但是此時的中秋節已經成了重要的傳統節日,可與春節併名!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古人的中秋節,比今天有意思多了!

清朝過中秋

在清朝過中秋佳節,在之前的基礎上,多了個好玩的習俗,那就是姑娘們會去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

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而已婚女子偷瓜則為了求子。

清朝也是相當重視中秋的。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講到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

故事中,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

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

獨樂樂還要眾樂樂,也是中秋的精神要義。

“就有人回西瓜月餅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紅樓夢》中,大家還會互贈月餅瓜果。

還有些即興娛樂形式,同樣是紅樓裡,為增添中秋席間愉悅的氣氛,賈母想出了擊鼓傳花的小遊戲,小姐姐們玩得不亦樂乎。

就這樣,隨著每個朝代的變更,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的中秋節。

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花好月圓的金秋時節,沒什麼比就著一壺好酒賞月懷古更具風雅。

這個中秋,放下你的手機,和家人用心體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