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最多只能組織40萬人會戰,德國動輒百萬!

二戰時期,德國合併奧地利後總人口才8000萬,而日本當時7000萬,為什麼德國動輒就能阻止上百萬的兵力發動進攻,而日本最多隻能組織40萬兵力發動會戰?

比如,德國的的巴巴羅薩幾乎,閃擊蘇聯時,動用了550萬兵力,而日本與中國的最大規模的會戰——武漢會戰總共才動員了40多萬人,兩國的兵力阻止能力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咱們就來解惑下這些問題。

咱們先說下德國的徵兵制,他採用的是義務徵兵制,就是在戰時徵召退役軍人來補充編制。這一點日本和德國是差不多的。

二戰日本最多隻能組織40萬人會戰,德國動輒百萬!

德國在發動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幾乎動員了全德國的兵力,在德國本土和佔領區的駐軍非常少。而且,德國人的戰爭動員能力非常強,戰爭結束後,德國境內的成年健康男子數量非常少,在某些年齡段,如1918至1923年出生的男孩子幾乎全部犧牲。德國在不到6年的戰爭期間,動員能力之強,傷亡比例之高,均創出了當時的世界之最。

另外,德軍奉行的是閃擊戰策略,投入最大兵力,用最短時間擊垮對手,投入這麼多兵力也是當然的。從戰後歷史看,在戰爭期間,德國總共參戰的人數約1700萬,已經是極限了。

然後是日本,日本和德國的徵兵制度雖然相同,但是部隊的規模卻和德國有些不同。

日本在戰前只有14個師團,也就是後來的第二師團,第六師團之類的甲種師團。在戰時才組建了一些特設師團。日本因為本國的資源缺乏這一情況,難以同時供養大量的軍隊,所以提出的是多練兵,少養兵的宗旨。也就是說,日本的現役軍人較少(僅僅幾百萬),卻有大量的非現役軍人(約1000萬),他們和普通百姓一樣工作生活,每隔一段時間會有訓練。只有在現役部隊的編制內兵員出現損失時,政府才會徵召他們進入軍隊重新服役。

二戰日本最多隻能組織40萬人會戰,德國動輒百萬!

另外,日軍採取的是以戰養戰,佔領一片地區,掠奪物資,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日軍從沒想過要想德國那樣採取閃擊戰,一次戰役投入的兵力必定沒有德國那麼多

而且,日本在中國境內投入的兵力為二百多萬人,武漢會戰只能動員40多萬人也是正常的。日本在亞洲的很多地方都有大量駐軍,比如菲律賓,緬甸,朝鮮,琉球,臺灣,塞班島,瓜島等。而且,還有一支遊離在日本陸軍司令部之外的,號稱皇軍之花的百萬關東軍,再加上當時日本的海軍,國內駐軍等,當然不太可能像德國動員幾百萬人發動一場戰役。從戰後歷史看,日本總共動員的人數也超過了一千萬。

二戰日本最多隻能組織40萬人會戰,德國動輒百萬!

所以,兩國的動員能力是差不多的,德國較強些。之所以一場戰役雙方動員兵力數量相差如此之大,是由於雙方軍隊奉行的戰術不同,現役部隊的數量不同,以及當時的客觀局勢造成的。

另外補充一下,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蘇聯境內大部分是平原,便於大兵團的展開,而武漢戰役時雙方的陣線犬牙交錯,且有很多丘陵山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所能投入的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