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崔各庄:国民对诺奖的获得存在认知误区

8月10日,6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院士及众多有卓越影响力的科学大咖齐聚朝阳,出席“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助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对接。据悉,“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将在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并定期举办。

6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崔各庄:国民对诺奖的获得存在认知误区

参会的诺奖得主有:

2013年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

2014年物理学奖得主、蓝光LED之父中村修二,

2014年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神经科学专家爱德华·莫泽和迈·布里特-莫泽,

2015年诺物理学奖得主、中微子专家阿瑟·麦克唐纳,

2017年物理学奖得主、引力波天文台联合发起人基普·索恩。

​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也出席了论坛。

​几位科学家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基础科学与科学技术如何相辅相成、生物化学创新成果、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引力波的发现对人类的影响等等内容,深入探讨诺奖最新成果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和应用于社会、企业。

出生于日本的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在谈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科研环境时表示,日本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研究人员也有充裕的研究资金,可以无拘无束地做研究,这也是当时日本有众多发明创造的原因。

“如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研究经费也充足,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也会诞生更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说。

6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崔各庄:国民对诺奖的获得存在认知误区

说到关于中国民众对于诺贝尔奖的获得,其实存在着很多误区。

民众对于所谓的科学的认识就是给你钱,你就要出成果,拿诺贝尔奖。如果拿不了,那就是白花钱,那就不值得。岂知这样反而违反了科学本质,科学本身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如果都知道,那反而不合适了。

​另外,国人对于成果的急功近利已经到了发疯的程度,已经不清楚科学需要循序渐进。

一位曾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读书或工作过的学者曾言:

和国外的一批科研人员工作时,他们交流时最爱说的一句就是“step by step”(一步接一步)。从不会盲目瞎做,这点德国人尤其明显。至于我国的科研情况,学理工科的都明白,大家为了SCI可谓已经到了发疯的程度。而另一方面,民众对于科研可谓一点基本素养都没有,连基本的一些科学原理都不懂。这点来说,隔壁的日本民众领先我们真不是一点半点。至于有人说中国拿诺贝尔奖是不是和日本不相上下了,我只能说中国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原创科技,和日本差的真不是一点两点。对于我国的科研领域,其实仅仅靠那些科技工作者而言,即使发再多的CNS,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国的奥运奖牌即使再多,民众的身体素质仍然需要加强。

​同理,中国的民众的科学素养,仍然停留在只有靠诺贝尔科学奖这些刺激,才能懂得什么是好的科技贡献,什么是不好的。另外,还有不得不吐槽的就是,民众对于我过科学技术的“忽冷忽热”,像极了对中国足球的态度。对于出彩的时候,如前几年的屠呦呦,那是不吝赞美。但是低潮的时候,那又是各种嘲讽。其实科技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去看待得与失,才是对科学的最佳态度。

同时,中国梦不应该是这种用“屠呦呦式鸡血”注射到民众中让民族狂欢,提升所谓的民族自豪感,而应该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提升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样,我们的国家会慢慢变好的,科技也会慢慢赶上我们的邻国。

6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崔各庄:国民对诺奖的获得存在认知误区

网友评论:

@253014358

诺奖是个光环。发展实力最重要。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比十个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强。

@手机用户55797675203

几千年的诗词歌赋,灿烂的文学。所以到现在还没出一个科技方面的奖,近些年会有的。

@手机用户59081019400

老远了!航空发动机造好了,C919量产了,卖出去了,就离下个诺奖不远了。

@李庆1702

我们这是盐碱地,种不出水稻。除非有袁隆平才行。请问中国的科学家,拥有几十个亿的有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