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国曾有调查指出,在童年时获得更多词汇量的孩子会在上学后成为更强的阅读者,在考试中也会得到更高的分数。换言之,越早开始阅读的孩子,越容易获得好成绩。

世界名著是训练孩子独立思想的绝佳利器

美国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学校的阅读课、阅读作业,就是提供一个渠道,让孩子有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很多学校还有类似戏剧的课程、社团,社区里也有免费开放的图书馆等,这也刺激了孩子去阅读更多名篇名章。甚至不少美国小学还开始减少或取消家庭作业(或延长孩子在校时间,让孩子在学校把作业做完再回家),转而要求孩子每天阅读。他们希望孩子能具备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思想上得到自由,而名著就是他们实现这个目的非常好的载体。

有很多学者验证过,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一直流传下来,不仅因为它很值得你一读再读,而且因为它的深刻。真正好的书,作者通常不会跳出来跟你说话,而是把解释权留给读者。这样的作者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训练。

给家长和孩子的3点建议

01

阅读面比阅读量更重要

知识面的拓展,越早越好,因为9岁以前,人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有一种特别强的探索欲望,这个时候,把整个阅读面铺开,让孩子知道,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以后才有可能有兴趣去做更多学习。

强调阅读面,而不是阅读量,是因为很多家庭都很鼓励孩子阅读,读越多书越好,拼数量,但不做引导,这就很容易带来一个问题——孩子在阅读上“偏食”,比如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学生,非常喜欢历史,多喜欢呢?他妈妈都开始担心孩子一有空就去书店,钻到历史那一区里,别的书都不看。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这种时候,父母是干涉呢?还是呵护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干涉”这个词听起来不太友好,但引导是一定要的。

在斯坦福,人文和科技是相通的。在国内,很多人要不是学文,要不是学理,表现到阅读上,也把文科书、理科书,严格区分开。但在斯坦福,学文科的人,同时也可能用大数据来分析文科每一个字出现多少次?学理科的人,也需要读科幻小说,了解人文上的思想。

现在有一些孩子,他们的知识面其实是很窄的,比如一个喜欢科学的孩子,他可能就只读科学,但只有当知识面足够广,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你才有可能思考“我将来要干什么”。

所以要引导,如果没有引导,孩子本能地就会喜欢自己第一眼看上的,一直读下去。但不是说强掰,而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比如我喜欢历史,我看了书,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是怎么统治的,因为她在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都出现了,为了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我就去看了伊丽莎白一世的传记,了解那个时候的英国……

02

家庭氛围是根基

如果有专门的书房,当然是最好。或者说父母本身就特别爱阅读。前面谈到的阅读偏食的问题,家长也可以从自己做起,孩子就是有样学样,会去看父母自己在买什么书,在看什么书,比如平时父母就特别爱看科学书,孩子最起码也会看两眼。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一个学生家长就把孩子的阅读面培养得很全,从文学到哲学到科学,从历史到自然到经济学等,几乎所有学科,她孩子都看。因为她们家,从公公婆婆、到她和丈夫,喜欢的书就比较杂,家里几面墙,都是书,家里还没有电视,大家有空就坐在一起看书,氛围特别好。

阅读就是特别花时间的,但这个时间花得非常值得,在学校里,孩子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回到家,就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慢慢和阅读发生感情。

03

融入阅读而不是打发时间

接着谈具体的阅读方法,孩子是需要我们清楚地告诉他们,书还能怎么读?

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曾经说,“如果阅读不能融入自己,那就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

比如讲《时间机器》,为什么作者眼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退化的世界?一方面,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就是文章处处显露出的痕迹……综合这些,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对比凡尔纳的《80天环游世界》的乐观主义,威尔斯的悲观气息都溢出来了,但其实,他对于未来并没有完全失去希望,很多人不知道,《时间机器》最后附了一个末章,所有重要信息都隐藏在末章当中……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只能看到一个故事的情节,没有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这不是什么问题,阅读启蒙期,所有人都是这样的。随着阅读力的提高,孩子学到更多学科的知识,并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和自己读到的世界名著结合起来,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截然不同。

这些游戏化的阅读设计值得试试

随着时代的变化,孩子们阅读方式也可以更多样化、丰富化。对于孩子而言,整本书的阅读要有连贯性,老师和家长也不妨通过这个来训练孩子的思维。

例如现今统编版教材要求阅读的名著《西游记》,有100回且是古典文学名著,对孩子而言难度较大,如何让孩子“真阅读”需要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如果尝试整本书阅读的游戏化设计,会不会让学生觉得更有意思,更愿意去读呢?该如何来设计呢?

01

如果天庭有朋友圈

《西游记》开篇前十回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为后文的取经做了铺垫,若是跳过不读不太妥当。

为了让学生有阅读兴趣,可以给他们布置任务,将微信朋友圈这一元素融入游戏当中:

请同学们任选《西游记》前八回出现的天庭中的人物,为其编辑一条朋友圈,并设想可能有谁会怎样回复。

朋友圈的内容要符合情节和人物身份,回复的内容也要有理有据,最后以学生点赞的方式选出最佳朋友圈内容。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但按要求设计了符合情节和人物身份的朋友圈内容,有的还配了自己绘制的图片,设计了微信群。这一条条朋友圈和回复,可以将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事件过程立体地呈现出来,使阅读活动更加丰满和多元化。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天庭的聊天群和朋友圈

“万事开头难”,这种方式可以带着学生比较轻松地走进《西游记》。接下来的西天取经的内容是孩子们比较熟悉也比较爱读的,我们可以设计难度稍高的系列游戏。

02

打卡积分挑战

打卡换积分

要求每天读一回,如果能多读一回并且能用一百字概括内容就可以换积分;在阅读过程中能圈点勾画有积累的换积分;能自愿将内容相关的几回概括在一起并能用文字、表格进行内容整理的换积分。

以上内容为基础积分,只要学生愿意做就可以加积分,每周表扬积分前五名的同学,他们可优先挑选专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为后面的专题研究活动做准备。

开脑洞换积分

能优先找出《西游记》书本内容和86版《西游记》影视作品内容不同之处的奖励积分;

能在作品中找到俗语并加以整理的给积分;

能准确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在作品中找到依据的给积分;

能深入作品主题并言之有据的给积分;

能将《西游记》中的妖怪或者妖怪使用的法器进行排行的给积分;

能用录制音频的方法给大家完整讲述斗妖过程,且语言连贯、表达生动的给积分;

能根据《西游记》中的内容绘制出取经地图的给积分……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西游记》妖怪实力排行榜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取经路线图

与之前的相比这是奖励性积分,只有深入地有创意地阅读才能拿到。每一个可以拿积分的游戏项目并不完全来自老师的要求,可以是孩子们自己独创性的发现和整理,只有第一个申请此项目的孩子完成了以后才可以有积分。

这样可以鼓励有创意的孩子大胆发现,脑洞大开地去阅读,积极地去探索《西游记》里深层次的内容,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直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孩子阅读整理的习惯。大部头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有遗忘,通过整理归纳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记忆。

上排行榜迎特权

《西游记》开始前30回的阅读是以个人为单位来获得积分的,每周阅读积分的前5名可以优先选取小组成员,为后面的专题研究做准备。

从30回到70回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计算积分的。读最后30回的时候可以让积分前三名的小组开始考虑全班专题研究的课题,然后进行全班投票,得票最高的小组优先进行专题活动。

最后的30回全班配合这个专题进行阅读。这是给阅读效率较高、积极主动性较强的孩子以鼓励,也是给他们的“特权”,以激励他们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性阅读,并能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积分、排行、“特权”是游戏中三个最重要的元素,能很好地刺激玩家的投入度和持续性。《西游记》阅读积分排行榜的活动设计,巧妙借鉴这些元素,以实现整本书阅读活动持续性激励的目的。将原本单调的读书转换为电视剧和原著对比评论式阅读、录制音频、研究报告等过程性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更具挑战性的体验,改进了孩子与作品接触、沟通并参与其中的方式。

03

研究课题 完成任务单

阅读积分排名第一的小组请全班同学和他们一起研究他们喜欢的孙悟空,他们给全班布置了任务:

找出与金箍棒相关的情节并概括;找出与紧箍咒相关的情节并概括。

1.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嵌裹黄金片。

2.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

3.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

4.半空丢下震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

5.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

1.路遇菩萨,赐予紧箍。

2.骗说悟空,戴上紧箍。

我们利用一节课由学生来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和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他们也邀请了其他组同学来扮演师徒四人,展现了取经过程中金箍棒和紧箍咒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金箍棒增添了孙悟空的力量而紧箍咒却可以制约孙悟空的力量,两者相辅相成才最终让孙悟空成就了自己。

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展示研究成果,他们积极性更强,参与度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西游记》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而且对《西游记》的主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像这样的阅读尝试,还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可根据汉语、英语等语言、故事的不同进行设计,引导孩子建立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锻炼批判性思维,让阅读在乐趣中行进。

做好这些事 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

《21世纪英语教育》综合整理。

内容来源:少年商学院、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中国网教育。作者:学院君、吕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